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04章 欧亨利短篇一等奖

第304章 欧亨利短篇一等奖


第304章  欧.亨利短篇一等奖

    人艺,台上正在演出《凯旋在子夜》,刘一民陪着朱父、朱母坐在台下观看。

    《凯旋在子夜》已经在人艺演出了五场左右,场场都是座无虚席,每次等到演出结束,台下总是哭声一片。

    朱父和朱母两人平常没什么事情,朱霖不在家,刘一民带着他们过来看一看。

    欧阳山尊坐在旁边,抱着肩膀,一脸的得意。

    等话剧结束,刘一民送朱父和朱母离开人艺,自己又回到了人艺内,跟着欧阳山尊去见了见演员。

    因为《凯旋在子夜》里面的角色年轻的原因,这次人艺很多年轻的话剧演员都有了上场的机会。

    进入人艺后台可以发现,里面一水的年轻演员。杨立新和濮存惜打头,笑着跟刘一民打着招呼。

    杨立新和濮存惜已经有了很多出场的机会,但是其他年轻的演员不一样,看到刘一民格外的热情。

    如果说像于是之这样的演员,希望多点符合自己角色的戏的话,年轻的演员自然希望刘一民多写一点符合他们这个年纪的作品。

    “刘教授好!”

    “刘教授好!”

    “大家好!”

    刘一民跟在欧阳山尊身后,依次进行着回应。

    跟演员见了一面之后,欧阳山尊和刘一民走出了后台,欧阳山尊问刘一民有没有什么建议。

    “山尊导演,写剧本我擅长,导戏你擅长,我就不多嘴了。我觉得咱这个排练的比战友话剧团排练得好,总政排练的我没看,就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欧阳山尊排练并没有完全按照战友话剧团定版后的剧本来,而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虽然都是一些微小的改动,但是比战友话剧团的演出更多了几分血肉感。

    另外就是,战友话剧团的演出深受样板戏的影响,演员的动作有时候一板一眼,给人的感觉比较僵硬。

    欧阳山尊笑着说道:“你们编剧负责写本子,我们导演负责把本子呈现出来,演员负责把导演的想法演出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换。

    最近瑞士的《贵妇还乡》等话剧,因为观众们喜爱,演出的场次增加的越来越多。咱们自己的话剧也不能落后,不能让洋戏占据了咱们人艺的舞台。”

    “您这是变着法的催剧本呀!”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你懂就行!”

    “听说话剧振兴奖已经设立了?”刘一民问道。

    欧阳山尊又是长笑几声:“文化部和戏剧协会联合设立的,九月份刚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感谢你!

    上次上艺和津城人艺几个剧团的导演来学习,都提到了这件事情,他们可是非常感谢你!”

    “这是应该做的!”

    “等第一届颁奖的时候,获奖的人都得来请你吃饭,谁不请你吃饭,我替你骂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嘛!”

    提起这件事情,欧阳山尊就非常开心。在文化部宣布的当天,几个人艺的导演和于是之一起,下馆子庆祝了好久。

    欧阳山尊在人艺门口,目送着刘一民离开,感叹这摩托车就是不一样。

    眨眼间就消失在了街道的拐角处,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大家用耳朵就知道有人骑着摩托来了。

    10月12号,《凯旋在子夜》剧组从东北回到燕京。在火车上,朱霖神色焦灼,不停地探头看外面的景色,猜测火车到了什么地方。

    李俊以为是硬座坐的时间太长,朱霖身体受不了,于是提出给朱霖换硬卧。

    朱霖红着脸摆了摆手,忙说不需要。

    王严在旁边调侃道:“老李,你真是老了,朱霖同志这是在想一民呢!小夫妻刚结婚,正是甜情蜜意的时候,咱们把人家拉出来拍戏。

    一走就是半个多月,能不想吗?”

    李俊恍然大悟,赶紧说道:“早知道,也把一民拉到东北了,看看东北的大林子和傻狍子!”

    想起傻狍子的味道,李俊和王严都流口水。

    剧组的演员在东北拍摄,没少动手打野味,经费在伙食上没花费多少,可是各个吃的是浑身流油。

    “李导、王导,我主要是想我家的三花猫了!”朱霖赶紧说道。

    “哈哈哈,想猫,是想猫了!”李俊和王严对视了一眼,笑呵呵地说道。

    这次去东北的演员并不多,像冯小钢这种,在前线就已经杀青了。

    去的有几个群众演员,还有朱霖和朱时茂两人,其余的就是剧组的工作人员了。

    等听到“首都燕京到了”的时候,朱霖“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挤开人群朝着门口走去。

    李俊笑着说道:“年轻真好啊!”

    “怎么?你不想你老婆?”王严说道。

    李俊笑着说道:“嘿嘿,想是真的,怕也是真的!”

    朱霖刚走出火车,就看到了在站台上等待的刘一民,喊了一句“刘老师”,就笑着冲了过去扑到了刘一民的怀里面。

    周围的乘客看到这一幕,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又饶有趣味的打量着两人。

    等到李俊和王严下来的的时候,朱霖还在刘一民的怀里。

    看到有铁警过来,两人赶紧向对方解释:“人家是小夫妻,没乱搞男女关系!”

    李俊看着已经从刘一民的怀里起来的朱霖,笑着调侃道:“小朱同志,不是想家里面的三花嘛,这是怎么回事?”

    “两位导演,你们就别取笑我家朱霖同学了,脸皮薄!”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红着脸拽了拽自己的衣角,低头没有说话。

    刘一民询问了一下李俊和王严在东北的拍摄情况,两人说拍摄不是太顺利,但是圆满完成了。

    “一民,你不去东北绝对是亏了!那野鸡、狍子吃着那叫一个香啊!”王严笑着说道。

    朱霖一听,顿时急了,看向了身后,她在东北买了一只野鸡带回来呢,刚才下来忘拿了。

    朱时茂将笼子提了起来:“朱霖同志,在这儿呢,我帮你拿下来了!”

    “多谢多谢!”

    “不用客气!”

    刘一民对着几人说道:“两位导演、各位同志,我们就先走了!”

    “行!”

    两人牵着走走到燕京站外面骑上摩托扬长而去,朱霖一只手抱着刘一民的腰,一只手提着笼子,里面的野鸡还是活的。

    笼子的外面用肥料的袋子包着,就给野鸡头留了一个孔出气和喂食。

    野鸡从洞口看着燕京,瞳孔中的恐惧越来越大。

    直到被刘一民一刀给捅了脖子,才闭上了双眼。

    “刘老师,这是蘑菇,东北的蘑菇香着呢,野鸡炖蘑菇,听说《林海雪原》里面的飞龙就是这玩意儿!”朱霖坐在一旁拾掇着蘑菇,笑脸盈盈的看向正在给野鸡拔毛的刘一民。

    “应该不是这玩意儿!”刘一民将野鸡扔进开水盆里,开始准备拔毛。

    “那是什么?”

    “好像是野鸡的一种,叫花尾榛鸡!”

    朱霖将手里面的蘑菇用水泡上,蹲到旁边帮刘一民拔毛:“刘老师可真博学!”

    “你这马屁拍的可真拙劣!”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抿嘴笑道:“能比冯小钢拍的拙劣?”

    “你到东北才半个多月,说话一股子东北味儿!”

    两人在厨房里笑着拌了几句嘴后,开始做饭。刘一民将鸡剁成几段,清理干净后,开始放在砂锅里面炖,又加上了几位大料和蘑菇。

    刘一民和朱霖一边等,一边坐在旁边聊着天。朱霖将自己在东北的经历,慢慢的跟刘一民讲着。

    讲着讲着,因为太累,就睡了过去,刘一民笑着将她抱进卧室。

    等炖好了之后,刘一民将她喊醒,迷迷糊糊的吃饱,就又跑到卧室睡觉了。

    燕大,中文系集体办公室。一间屋子坐了八个人,跟文学编辑部差不多,不过是每个人一张大桌子。

    褐色漆面的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料。办公室前面的黑板上,写着各个教授的教学进度和中文系的教学计划。

    刘一民的办公位在窗户旁边,能看到外面慢慢枯黄的树叶,打开窗户,秋风缓缓吹入,十分舒爽。

    办公位对面是教授吴组缃,其余人依次是王瑶、孙玉石教授等人。

    看到大家坐在办公位上不是看报就是喝茶,刘一民就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

    一周只有一节课,还不像其他的教授一样,得带研究生。每天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

    平常没事的时候,刘一民还是乐意坐在办公室里面跟老教授沟通一下感情的。

    毕竟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终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刘一民一边吹风,一边写稿子,一边听着王瑶训斥自己手底下的研究生。

    等研究生走后,王瑶无奈地说道:“一民,还是你好,不用带研究生!”

    “哈哈哈,王教授,其实我是很想带的,就是系里不让我带!”

    王瑶笑眯眯地说道:“那行,你帮我带!”

    刘一民暗道一声,职场套路深啊。

    “王教授,交给你大弟子钱老师带啊!”刘一民转移话题道。

    王瑶一想,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直接出去将隔壁的钱理群叫了过来。

    钱理群进来后,先冲着大家打招呼:“吴教授、孙教授那个刘教授!”

    刘一民点了点头,发出一声微不可查的“嗯”:“赶紧坐,王教授找你有好事儿!”

    钱理群是王瑶和严家炎的研究生,年纪比刘一民大,60年人大新闻系毕业,下了基层。78年考上研究生,去年毕业留在了北大,刚刚由助教升为讲师。

    王瑶让钱理群多多带带自己的师弟师妹,钱理群自然是点头答应。

    吴组缃笑着说道:“一民这个办法好,基础的问题,就不用来麻烦咱们了!”

    几个教授纷纷想着找自己手下的谁帮忙带才好,正议论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道声音:“刘教授,有你的电话!”

    “谁啊?”

    “朱霖同志!”

    刘一民起身来到传达室,拿起电话问道:“朱霖同学?有什么急事儿?”

    “刘老师,中午有邮递员过来,送来了一份美国拍来的电报,说是小说获奖了!”朱霖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道。

    “什么奖啊?哪本小说?”

    “我让万老师给你说!”朱霖将电话交给了曹禹,曹禹笑着说道:“这是书刊社的尼琪送来的电报,《绿皮书》获得了欧.亨利文学奖的一等奖!”

    “是吗?”

    “赶紧过来,尼琪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另外还寄过来了一笔稿费,足足有八千美元!”曹禹激动地说道。

    “好,我马上过去!”

    刘一民回到办公室,立马收拾了一下东西。

    吴组缃疑惑地问道:“一民,你怎么走了?”

    “人艺那边有点新情况,我过去看一下!”

    刘一民没有说的很详细,骑上摩托车就离开了燕大。如今燕大的学生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就知道是刘一民,骑着摩托车教课的老师,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到了人艺,刘一民从曹禹手中接过了电报,汇款单还在邮电局的邮递员手中,需要刘一民亲自签字才行。

    “欧.亨利文学奖在美国的时候我听说过,很古老的一个文学奖项了,对美国文坛的影响是举足轻重,因为只注重于短篇,所以并没有普利策奖出名!

    第一名,足以彰显这篇小说的价值。”曹禹向刘一民介绍道。

    在电报里面,尼琪也向刘一民说明了欧.亨利奖的重要性,所有的获奖作品,会集成一个合集出版。

    欧亨利奖的奖金不高,但是通过合集出版,作者能额外拿到一笔出版费。

    “家宝,快让我看看电报!”门外一个声音响起,不用猜就知道是夏言的。

    “老师,夏老怎么来了?”

    “当然是我给他打的电话,这么好的消息,我自然得让文化部知道!”

    “哈哈哈,一民!怎么?你还想瞒着我们?咱们美国大使馆也拿到了这个消息,刚刚通过渠道通知了咱们文化部!”

    夏言进来后夺过刘一民手中的电报,直接站到沙发旁就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说着好!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