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23章 单书最高稿酬

第323章 单书最高稿酬


采访完毕,张广年从资料袋里面拿出许多在美国的照片递给了《人民报》的记者,让他们挑选能用的。

    里面有刘一民上台领奖的照片,也有刘一民在大学演讲和跟学生们打招呼的照片。

    张广年也对记者谈了谈自己知道的情况,将资料做的更加翔实。

    采访完毕,刘一民跟张广年一起走出了文化部。

    张广年笑道:“咱们回来的够及时,还能看看《雷场相思树》的销售盛况。”

    “老张同志,刚才记者采访的时候,你不应该只谈我,搞得好像带代表团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刘一民说道。

    “这事儿啊,本身我们就是绿叶,要不是你,文化部也不会组这个团,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你在做嘛!好了好了,不讲这个了。”

    张广年摆了摆手,转换了下一个话题。

    到了人艺门口,两个人分开。刘一民走进人艺,曹禹已经审完了《绿皮书》的剧本,此时剧本已经到了蓝天野手上。

    苏民看到刘一民,冲他露出了一个幽怨的目光。

    蓝天野笑呵呵地说道:“老苏,我在《绿皮书》里面给你留一个角色,不要气馁,还有下一次嘛!”

    “我要演主角,你也得给我演啊!”苏民酸溜溜地说道。

    “一把年纪了,还是找个适合你的。”

    朱霖看两人斗嘴,站在旁边笑而不语,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蓝天野拉着刘一民看剧本,并画出了一些要改的地方,并问道:“警察局同性这个这个.要不要改一改?”

    蓝天野几十岁的年纪,说着就有点难为情。朱霖将脑袋挪到了其它地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苏民倒是饶有兴趣的凑了过来,不过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听刘一民怎么说。

    “不用取消,博士因为同性被歧视的时候,他的情绪彻底爆发,更展现出他对自己身份的迷茫。”

    书中因为同性恋,黑人主人公被抓。

    面对白人司机,他大声地在雨中呼喊:“如果我既不够黑,又不够白,还不够man,那你们告诉我,我到底是什么人?”

    这里性取向并不是聚焦的焦点,而是通过同性恋的刻画,让大家更深入的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他这种特殊的癖好,是不是因为本身长期受到歧视,导致了他这种‘奇怪’的转变?”苏民想了半天,最后用了一个‘奇怪’的词。

    “可能是,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天生的,这就看大家怎么去理解了!”刘一民解释道。

    蓝天野思考了一下,既然刘一民坚决不改,那便不改了。不过演员挑选,倒是要好好的挑一下了,至少挑一个符合形象的。

    四个人坐在旁边,想谁的更“娘”。

    想了半天,蓝天野看向了苏民:“老苏,你不是想演主角吗?”

    一一句话就把苏民给惹毛了,恨不得用手握住蓝天野的衣领,将他给提溜起来:“我想演的是白人司机!”

    “好好好,你不演就不演,激动啥,快把手松开。”蓝天野看苏民真急眼了,赶紧说道。

    苏民鼻孔“哼”了一声,这才算了!

    蓝天野找了几个演员,问想不想演主角,一个个看完剧本,纷纷沉默不作声。

    以前是抢着演主角,现在是没人愿意演。

    蓝天野找的都是中年男演员,看到大家不愿意,实际上一个个也不一定能够演出这种感觉,于是将目光放到更年轻的演员身上。

    “小濮是不是还没演过主角?我觉得这孩子到人艺时间也不短了,该挑大梁了!”蓝天野说的时候,一直在看苏民的反应。

    苏民想反驳,可是想到自己儿子是个演员,于是强忍住心里面的不舒服没有说话。

    “从年轻演员里面选的话,杨力新我觉得更合适。年轻、稚嫩,头发稍微一打理就像个艺术家,关键是从《日出》方达生这个角色看,一定能演出那个味道!”

    苏民心中舒了一大口气,感谢地看了一眼刘一民。

    “此言有理,那白人司机谁来演呢?”蓝天野问道。

    “白人司机是司机也是保镖,最好找一个体格健壮的中年同志!”刘一民说道。

    蓝天野说道:“那我有人选了,吕钟同志的丈夫吴桂凌同志不错。”

    过了一会儿把杨力新叫了过来,先让他捏了几个兰花指,懵圈的杨力新,不太情愿地做了几个。

    苏民和蓝天野拍着手掌说道:“不错,不错,就是你了!”

    “蓝导、苏导,朱导、一民同志,哪个角色啊?”杨力新疑惑地问道。

    蓝天野将剧本递给了杨力新,并给他讲了讲戏,看完之后杨力新为难地说道:“导演,我还没结婚呢,我演这个角色,万一传出什么闲话,我怎么找对象啊?”

    演员因为演的太好,被观众当真的例子并不少。

    杨力新想到自己因为演的太好,大家都传自己喜欢男的场景,想到这里,都快要哭出来了。

    喃喃重复了一句:“我还没对象呢!”

    “咳,力新啊,你是演员,演员就是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不要讨价还价。这个小说获得了美国的文学奖,份量很重,国内外都在关注着这个本子,院里是因为信任你,才把这个角色交给你演。

    我们导演和刘一民同志都相信,你能够克服困难,完成这个任务!”蓝天野语重心长地说道,表情上带着欣赏和勉励。

    刘一民也说道:“力新同志,希望你不要辜负这个信任。我们摸排了院里所有的男演员,我们觉得你最合适,可塑性强,能饰演不同的角色,未来啊,人艺的大梁还得你来扛。

    要是这都迈不出去,以后人艺怎么让你来扛大梁!”

    以刘一民和蓝天野两人为主pua,旁边的朱霖和苏民为辅。杨力新的眼神逐渐由苦涩、迷茫、清澈转变为坚定。

    深吸了一口气后,当即表态道:“蓝导、苏导、朱导、刘一民同志,你们放心,我一定能克服困难,演好这个角色,不给人艺和你们丢人。”

    胸中似有一团火喷薄欲出,院里如此信任自己,怎能辜负信任呢,未来的大梁还得等着自己扛呢!

    几个人相视一笑,朱霖已经忍不住了,偷偷将脑袋转到了背后。

    主角选定,其余的角色就好选了,朱霖和蓝天野开始忙活着选角去了。

    刘一民将蓝天野指出来的问题改了改,都是一些小问题。

    于是之将剧本的费用给刘一民送了过来,对于这次没有他的角色,心里面非常遗憾。

    “一千块钱?怎么这么大方了?”刘一民下意识地问道。

    于是之撇了撇嘴,这是在说自己以前小气呢。

    “一民啊,你这个主要是洋戏,人艺引进一个洋本子比这个可贵多了,所以给一千块钱!”于是之叹了一口气说道。

    刘一民忙说道:“好嘞,我理解理解,您别叹气了哈哈哈!”

    “咱们作为演员和编剧都要为院里想,一民,你到了美国,看过美国人演的话剧吗?”于是之好奇地问道。

    “时间紧,哪有那功夫,您想看外国人演的话剧?”

    “想看看美国同行们怎么演的,洋戏还得外国人演才正宗!”

    “明年美国编剧亲自来导演《推销员之死》,到时候您可以问问。”

    翌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李书和崔道逸一起来到华侨公寓找到了刘一民,李书的文件袋里面装的是汇款单。

    刘一民将茶倒上,李书把文件袋递给了刘一民:“这是《凯旋在子夜》和以前出版的单行本再印的稿费,主要是《凯旋在子夜》的。

    因为我们出版社要收取其他几家出版社的联合出版费,所以这几家把你的印数稿酬也全部寄到了我们社,方便财务验证。”

    “好,现在单行本的销量到多少了?”刘一民问道。

    “现在已经有六百二十多万册了,增长速度放缓了,当然这也是正常的走势!”李书嘿嘿一笑。

    崔道逸算了一下稿酬说道:“这稿酬再多,也达不到哈佛大学给的十五万美元啊!”

    李书一听十五万美元,也顿时来劲儿,将今天的《人民报》摊开放在了桌子上:“一民,你可真舍得,这是十五万美元啊,可不是十五美元,来的路上大家都讨论疯了。

    大街上,一个个嗷嗷的喊着,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也是,我听到十五万美元也受刺激。他奶奶的,够我们一家五口一辈子吃喝了。”

    刘一民拿起今天的《人民报》,新闻放在了头版。标题采用了复合标题的形式:

    【“刘一民同志美国领奖,哈佛大学抛出十五万美元橄榄枝”

    我是中国人,要回到中国去】

    新闻侧面是一张领奖的照片和一张学生们热情似火的照片,照片中央,美国女生轻吻刘一民的脸颊。

    图片下面的配着文字【刘一民同志在哥伦比亚大学受到美国学生热烈欢迎】

    “怎么配上这副照片了?”刘一民无语地说道。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五万美元啊!来的路上,有些人还在喊这肯定是假的,肯定是宣传。不过大家都知道,就是真的,《人民报》是不会刊登假新闻的。”崔道逸连着拍了好几次大腿。

    李书说道:“我是中国人,自然要回到中国,这句话听着真带劲。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给我们讲一讲?”

    “没啥内幕,基本上就这些,不过情节没那么猎奇!”刘一民将报纸放在了书桌后面。

    “后面配的还有评论员文章,你不看看?”崔道逸笑着说道。

    “是吗?谁写的?”

    李书说道:“《人民报》的特约评论,中央领导用了化名。”

    刘一民打开一看《改革开放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年轻人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评论的标题四平八稳,一看就是老干部。

    在评论里号召年轻人要向刘一民学习,向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钱学森等科学家学习。

    在最后引用了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的句子,文章整体从侧面抨击了目前社会上逐渐抬头的“向前看”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崇高理想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几年间慢慢就变了。现在社会上讨论的不是什么入D,不是国家建设,而是挣钱,是出国。”

    临走的时候,崔道逸讲了这句话,语气里带着无尽的迷茫。

    “金钱至上”主义的迅速抬头,让整个社会都猝不及防。小学生给巴金写信,讲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向钱看齐,巴金在回信里面也将这风气的弥漫速度称为“黄金瘟疫”。

    实际上比瘟疫传播的要快……

    等他们走后,刘一民把文件夹拆开。总共有十几张汇款单,各个出版社不断地加印,汇款单上面还写着第几批加印的稿费。

    加在一起算了算,总共有四万块钱,粗略估计,应该是七八百万册的稿酬。

    也就是说,卖了六百多万册,各大出版社还有一百多万册的库存。

    四万块钱,这是刘一民目前收到单书最高的稿费了,三套两进四合院!

    还没来得及高兴,严家炎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让他去学校一趟。

    刘一民骑着摩托赶到学校,遇见的学生都冲着刘一民打招呼,有人还用报纸挡着脸冲刘一民发笑,一边红着脸低声跟旁人讨论。

    到了办公室,刚跟几个教授打完招呼,严家炎就从办公室冲了出来:“好小子,抵挡住了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哈哈哈,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不会腐蚀我们的年轻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吴组缃也拿着报纸,不过特意指了指刘一民被亲吻脸颊的照片。

    严家炎看到报纸的时候有欣慰,也有点后怕,真被挖走了,中文系可就损失大了。

    “严教授,找我来就为这个呀!”

    “这还不是大事?看来以后不能轻易让你出国,你是个香饽饽啊,都盯着你呢!”严家炎笑着说道。

    几个教授将刘一民围在中间,一些年轻的讲师和助教也跑了过来,办公室被围的水泄不通,都在听刘一民讲美国现在的文学。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