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28章 首批文物返还

第328章 首批文物返还


文化部会议室内,伴随着汪阳和刘佩然的急眼,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微妙了起来。

    以两人的身份不至于如此失态,不过想通过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向部里和中影公司施压而已。

    平日里都是称呼“周杨同志、夏言同志”,今日直接大喊“领导”,声音中好似有满腹的委屈。

    周杨和夏言暗道今天不应该召集这个会,本意是通过看片会加上拷贝订购,做一次宣传。

    现在好了,成了汪阳和刘佩然的哭诉大会,两个人不表态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关键是这态度也不是那么好表啊。

    八一厂和北影厂总共投入了一百万,但是实际最后的拍摄经费并没有用那么多,只用了五十万。

    按照目前的分成政策,一部电影最多能卖108万。120个拷贝以内的电影,中影按照一个拷贝9000元付款,最多就是108万。

    而最好的电影(超过120个拷贝),中影就不再根据拷贝付款,而是以99万元的统一价格。而最差的电影,只要通过审查,也要以99万元付款给电影厂。

    之所以如此,就是靠国家政策调节,用好的电影利润去补贴垃圾电影的造成的中影亏损。

    因此电影厂很少拍超过百万成本的电影,两家电影厂将投入的经费设置到了100万元。做好了不怎么挣钱的准备,两家大成本制作,一方面是出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想树立电影厂的形象。

    另外,真要是亏了,联手跑到文化部哭点补贴。

    可是拍摄的时候才发现,部队实在是太支持了,真金白银支持,给两家电影厂省了五十万经费。

    按照现在算,一家能拿到24.5万元的利润。

    现在看到中影能挣这么多钱,两家怎能不眼红。中影总经理丁达明见状,也委屈地说道:“从1980年以后,中影公司的利润就下降到了8.12%,这两年更是亏损。

    你们的电影要是都能拍成《凯旋在子夜》这种高质量片子,就是给你们一家一百万利润我们都愿意。

    一年卖了四五个拷贝的电影,你们也怎么好意思拍出来的?”

    听到对方反唇相讥,汪阳立即说道:“一些片子是政策片,拷贝卖的不好,跟我们没关系。要是把拍摄权和发行权都给我们电影厂,保证一年上缴的利润比你们中影更多。”

    丁达明拍了拍桌子:“那这样,部里面也听听我们的苦,国内现在电影一年利润接近十亿,中影拿了多少钱?我们是不是可以提高拷贝的价格,将利润重新分配一下。我们的利润除了保持中影运营,大量交给了部里面。

    我们现在靠着译制片挣钱,你们电影厂不满,我们中影也委屈!”

    中影今天靠着《凯旋在子夜》挣了一千万,本来是一件高兴事儿,经过八一厂和北影厂这么一闹,顿时没了挣钱的喜悦。

    苏影公司的代表见火烧到了地方电影公司,赶紧摁灭了手中的烟:“话可不是这样说,我们地方也难,大量的利润给了地方政府,地方的文化单位都靠着这笔钱吃饭呢!

    另外,这是上级领导同志的会议,我们订购完了,就不在这儿多停留了,地方公司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呢,同志们,我先走一步。”

    苏影公司说完率先起身,其余的电影公司见状,交头接耳的说着“是呀是呀,还有事呢!”

    一个个脚底抹油,快速地溜了。

    周杨和夏言也不愿让地方看到部里面这么闹腾,直接摆了摆手,让这些人走了。

    夏言作为电影负责领导必然要表态,先将茶杯往桌子上轻轻地摔了一下,震慑了一下吵闹的几个人。

    “瞧瞧,汪阳、刘佩然,中影的丁达明,都了不起哦,几十号人的会议,记者同志也在,当场拍桌子耍脾气,你们干脆把会议室给拆喽!”

    夏言的声音不大,但是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想逼部里做决定,凳子不够摔的话,我再去给你搬!”

    汪阳急忙说道:“夏言同志,我不是那个意思,但是部里面也应该考虑一下电影厂的实际情况,我们很难!”

    刘佩然没说话,他们可是直接隶属总政管理的。

    “难?部里不难吗?国家不难吗?”

    夏言打完巴掌,开始给甜枣:“同志们,我们知道大家都很难,我们国家经济正在变革,很多东西都等着我们去适应,大家要克服困难。现在电影厂的利润已经提上来了嘛,但是也不要觉得有中影保底就不去看电影质量。

    主抓的电影片子质量要好,其余的也要好。我们要主动求变,《神秘的大佛》我看就不错嘛,中影和电影厂都挣到了钱,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周杨说道:“既然大家都坐在这里了,那就说一些关起门来的话,谈一谈电影如何发展,如何挣钱。电影每年能为国家带来将近十亿的资金回笼,未来估计将更多,大家要好好的想一想。”

    国内电影票价一毛二毛,靠着这么低的票价,积腋成裘,着实不简单。

    刘一民和朱霖坐在旁边,两人尽力的将自己当成透明人,他吵任他吵。

    不过夏言还是点到了刘一民:“一民,你不算旁观者,但也算旁观者,你讲讲!”

    见大家的目光都看了过来,刘一民咳嗽了一声,汪阳和刘佩然两人更是冲着刘一民眨眼睛,告诉他咱们是“自己人”。

    “各位领导、厂长,我对电影了解不多,不敢擅自发言!电影厂和中影的两家都难,刚才提到了《神秘的大佛》,这种低成本,高利润的片子未来确实是一个趋势,要适应群众的兴趣。另外,电影厂迎合市场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向钱看,适当的整体规划还是很有必要。

    我觉得对于能够获得高利润的电影作品,应该给电影厂一定奖励,要不然电影厂没积极性。

    丁总经理,电影厂要是没了积极性,随便拿十几万拍个垃圾电影,让你们99万买,你们不是也吃亏嘛!”

    刘一民说完,电影厂的汪阳和刘佩然在心里面冲着刘一民竖起了大拇指,自己人就是自己人。

    丁达明想说话,但刘一民说的确实有道理。小电影厂搞出来的垃圾片,已经让自己欲哭无泪。

    但是他也不能简单的就同意了,于是说道:“那拍出来的没人要的片子,是不是要扣除一部分钱?”

    这一问,汪阳和刘佩然顿时哑然,刘一民赞同丁达明的话,但又没办法开口。

    正在此时夏言说话了:“这样吧,对于利润高的电影作品,部里面在来年的预算中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再议!”

    会议结束,记者采访了一下电影厂和中影,双方在记者面前都笑呵呵地讲着“制作和发行通力合作,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等等。

    记者采访完他们,又采访了一下主演朱霖。

    趁着这个间隙,刘一民来到了夏言的办公室,夏言坐到沙发上,长吐了一口气:“一民啊,让你看笑话了!”

    “哪里的话,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矛盾。”刘一民说道。

    “是啊!”夏言转换了一下话头:“一千多个拷贝,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部里面想到拷贝卖出去的数量会多,但是没想到这么多。也不知道到时候能卖出去多少电影票啊!沈云这阵子,一直喊着想看呢!”

    一千多个拷贝,夏言没想到,刘一民也没想到。纵使如此,很多地方想看估计还是很难。

    毕竟中国太大了,苏省一百个拷贝拿回去,有的县都不一定能够分到一个拷贝。

    只能不断的跑片,这家电影院放完,赶紧把拷贝送到下一家电影院放,如此才能保证各家电影院的排片。

    “另外还有个喜讯,必须得告诉你一下。文物局的同志们到美国接触,有效果了!”夏言说到这里,眼里面的喜悦比《凯旋在子夜》卖出去一千多个拷贝还高兴。

    “美国愿意返还文物了?返还多少件?”刘一民忍不住追问道。

    “文物局的同志们来电说,初步计算,能够带回来12件文物。不过大多都是华人藏家捐赠的,只有两件是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一件是私人藏家。

    这个博物馆的藏品,大多来自于美国一个收藏家族。可惜对方,无意直接向中国归还文物。”

    “有第一批,就有第二批,文物局的同志们辛苦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夏言指了指刘一民:“你的功劳最大,虽然不是在你手上达成的,但是功成必定有你啊!”

    “还有代表团的其他成员!”

    夏言将归还的名单递给刘一民看了看,刘一民不懂文物,但从名字和照片能看出来,应该不是什么大价值文物,唯一高价值的是一个青铜器,还是华人赠的。

    对方看到舆论这么大,想糊弄一下而已。

    “亚洲艺术博物馆想低调完成这次的归还,你怎么看?”

    刘一民嘴角一勾,打趣道:“这不是他们想低调就低调的,做了一件这么大的好事儿,咱们得给对方点荣誉啊,在美国搞个大新闻,好好的赞扬一下他们。”

    对方想低调结束这次的舆论,偏偏还不能让他们如意。得将舆论炒热,文物归还成了舆论共识,才好有下一次。

    “好好好,真有你的。文物局的同志们还以为对方是做好事不留名呢,你这样讲还真是,得搞个大新闻。”

    夏言让刘一民到时候去燕京机场参加文物接收仪式,这个场合没他可不行。

    “什么时候回来?”

    “文物局的同志们应该要在美国过春节了,应该要到2月中旬了。毕竟交接过程,还是很繁琐的。”

    “这倒没问题。文物局的同志们在美国也不要闲着嘛,多接受点采访。”

    从夏言的办公室出来后,朱霖也早已接受完了采访。

    记者一直在等着:“刘一民同志,我采访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刘一民看了看手表说道:“记者同志,你提问。”

    采访完毕后,朱霖跟刘一民携手走出了文化部。回去的路上,朱霖掩饰不住的喜悦:“刘老师,卖了一千多拷贝,真厉害!”

    她心里在想,自己能不能凭借《凯旋在子夜》再拿个奖,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

    上次没能亲自去领奖,在她心里面一直是个遗憾。

    “还有个喜事儿,这次文物局的同志去美国,将带回来一批文物回来!”

    “真的?太好了!”朱霖笑着说道,接着又吹碰道:“刘老师,这批文物能回来,还得感谢你呢!”

    “好了,别拍马屁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从文化部出来,直接到了人艺,等傍晚去朱父朱母那里改善伙食。正好,刘一民看看《绿皮书》排练的怎么样了。

    朱霖直接去排练场,刘一民到曹禹办公室跟他打了一个招呼,告诉了他文物回国的喜讯。

    曹禹埋怨道:“这个老沈,也不知道先通知我一下!你最近有没有动笔?”

    “最近嘛,主要在写《雷场相思树》的剧本。另外还有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正在构思,刚刚落笔!”

    “魔幻现实主义?写的什么?”

    “这篇跟《绿皮书》一样,也是准备以英文原著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具体的内容嘛,容我跟您卖个关子!”

    曹禹不满地敲了敲桌子,不过并没有追问下去:“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魔幻现实主义,国内也在谈,好像不谈魔幻现实主义,就不是主流文学了。

    你这个思路好,让他们看看,咱们中国人也能写出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不过啊,写完得让我先看看,帮你把把关。万一,我是说万一写的不好,就别拿到美国了!”

    曹禹知道刘一民的水平,可是这毕竟是魔幻现实主义。国内作家第一眼看不明白的玩意儿,说实话,能不能写好,曹禹对刘一民还是心里没底。

    “好,到时候一定先让您看看!魔幻现实主义,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这次到美国了解颇多,想法抑制不住,不过我也不敢写的太急!”

    “那就好,咱们国内的作家也要有国际视野,向国际提供文化产品。还有件事儿,今年是你跟朱霖同志结婚的第一年,小朱要回豫省吧?”

    刘一民点了点头。

    “回豫省,过年三天假肯定是不够的。我让院里面再给四天假,另外还有婚假。当时婚假是在剧组请的,跟院里面没关系,得给你们小夫妻补上。”

    “老师,我真是太感动了!”刘一民手往眼角“抠了”几下。

    “得了吧,瞧你假惺惺的样子。可惜国家的探亲假并不适用于配偶父母,要不然倒是能合理休假!”曹禹笑骂道。

    “老师,明年我一定好好努力,多给咱们人艺写剧本!”

    曹禹乐呵呵地说道:“好,剧本越多,假期越长!”

    刘一民从曹禹的办公室出来,脚步轻快了许多。这真验证了那句话,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