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百所高校一网打尽
翌日,刘一民和严家炎刚醒,屋门口就响起了敲门声。听门口的动静,像是有好几个人。
两人急忙穿好衣服,严家炎说道:“肯定是其他学校的,说不定是我的一些好朋友。”
“严教授不仅桃李天下,教育界也是朋友颇多。”刘一民揉了揉眼睛,消除倦意。
“哈哈哈,知道来了,肯定会先过来拜访一下。”严家炎应答了一声,整理了一下领口和扣子,见刘一民说了一个“中”字,他自信地转身将房门给打开了。
“严教授,别来无恙。”
来人中等身材,穿着中山装仪表端庄,别的教授都是带着褐色的眼镜框,他戴着金丝眼镜。
严家炎看了一眼后面的刘一民说道:“一民,找你的。”
“嗯?”
“他是你们省郑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张静教授。我瞧瞧,后面的这是河师大的教授于安澜先生,于先生,您年龄这么大了,还来这里凑热闹?”严家炎关心地问道。
【前文写错,此时河Nan大学还没改回名字,用的是河师大老名。】
“老头子爱走动,特意来看看您。”
“您是来看望一民的吧。”
几人相视一笑,郑大的张静教授说道:“刘一民同志,咱们终于见面了。”
张静是冀省人,东北上的大学,说话并没有豫省口音,吐字十分清晰。
“张静教授,于先生,我应该去拜访你们才对,感谢郑大中文系和河师大中文系对我的支持。”刘一民说道。
于安澜说道:“谁拜访谁都一样,都是见面,无非是多走几步路的事情。至于教材的事情,纯粹是因为你教材写得好啊。”
严家炎看到了吃饭的时候,提议一起到餐厅吃饭,边吃边聊。
大家更多谈的是以后的中文系教育问题,在国门开放,文学思潮碰撞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去培养中文系的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张静教授说道。
刘一民道:“我们不能培养学术上的好学生,我们得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有才无德是不行。我觉得现在学生需要更多的家国情怀教育,我们要培养一批担起国家发展重任、文学发展重任的学生。”
张静和于安澜点了点头,认为刘一民说的有道理,又说道:“你们是老大哥系,我们呢是努力往前跑的中文系,还是得你们多多指导。”
严家炎听到这话,心立马警惕了起来。
食堂内,大家拿着复旦中文系发放的餐票打了份饭,坐在偏僻不引人注意的一角聊着天。
“其实啊,我们中文系更缺的是先进的办系理念。”
看张静和于安澜两人一唱一和,严家炎忍不住问道:“你们不会是想挖人吧!”
“可以挖吗?”于安澜笑呵呵地说道。
严家炎放下筷子:“于先生,当然不可以,一民可是我们燕大中文系培养出来的,刚当上副教授。”
“来我们这儿,‘副’字儿就能去掉了。”张静笑道。
严家炎道:“不用去,也能去掉。”
刘一民冲着严家炎笑道:“严教授,张教授和于先生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挖人哪有当着您中文系主任的面挖的。张教授,于先生,您两位是什么意思?”
张静笑道:“严教授,瞧,不愧是豫省走出来的人才,哪像你,都说沪市的男人小家子气,看把你宝贝的。
我们是想请燕大中文系指导我们办学,聘任严教授、孙教授、一民同志、中文系的其他教授当兼任教授,不用上课,有时间帮我们做场报告,指导一下中文系建设,合作一下研究项目即可。”
严家炎长舒了一口气,但也没有轻易的答应。尽管是兼任教授,可是两地实在有点远,恐怕牵扯教授的精力。
刘一民笑道:“严教授,我觉得不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嘛!”
严家炎看了一眼刘一民:“你小子我还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我得考虑考虑。”
张静和于安澜看向刘一民,眼神里的意思无一不是在说,要刘一民好好的帮一帮家乡高校建设。
刘一民边吃饭边讲这件事情的好处,帮助兄弟院校,这是一件名利双得的事情。
旁边的张静和于安澜开口附和,等吃完饭严家炎心里面已经同意的七七八八了。
另外,兼任教授只要教授本人同意,系里面也没办法阻拦。之所以找到严家炎,两校更想得到系统性的指导。
“张教授、于先生,我同意,不过我还得回去商量一下。另外两地距离远,报告不宜过多,否则影响两地教学。”
“我们明白,来往我们承担航空标准的差旅费。”
来到食堂外面,张静冲刘一民说道:“刘教授,当我们郑大中文系的兼任教授怎么样?”
刘一民伸出手说道:“为家乡教育做一份贡献,责无旁贷。”
于是,刘一民正式成为了郑大和河师大中文系的兼任副教授,需要刘一民做的事情,双方商量着来。
比如报告和课题指导,都先要争取刘一民的意见。
张静和于安澜又冲着严家炎伸出了手:“严教授,咱们合作愉快,希望能跟着老大哥系的脚步一起前进。”
两人都比严家炎年纪大,一句“老大哥”系吹的严家炎飘飘欲仙,当即表态全力支持豫省的文学发展。
“我们今年就要改回河大的名字了,如果有机会,希望到时候咱们中文系可以派人参加。”于安澜说道。
吃完饭回到招待所,整座招待所都热闹了起来,各学校的教授系主任都集中赶到。
严家炎和刘一民等人作为主办方之一,和复旦中文系、美国文学研究学会一起在招待所门口欢迎大家。
清华大学、上交、西交、上大、北师大、浙大、金陵大学、金陵师大、中山、暨南等高校先后来到,最远的学校是兰大,更偏远的几个则是没有来,不过都送来了贺电。
“真成了华山论剑了,来的学校有三百多所。”严家炎感叹道,刚感叹完就要起身说欢迎词,文学界熟人太多了。
刘一民在旁边站着,听严家炎不断地介绍:“这是我们学校的刘一民副教授。”
话听多了,人都听麻了,来人严家炎必进行介绍。然后刘一民机械地伸出手,露出礼貌的微笑,再听对方说几句“后生可畏”“久仰大名”、“如雷震耳”的夸奖。
到了下午,刘一民见到了徐驰,徐驰是刘一民点名邀请来的,他在鄂省过来也方便。
刘一民终于有了偷懒的机会,跟严家炎告假带着徐驰进了房间交谈。
“一民,这次的阵仗不小啊,一板砖扔下去能砸死俩教授,另外一个是系主任。”徐驰看着下面的人调侃道。
“很多是来凑热闹的。”
来了三百多所学校,能发言的学校也就那几个,其余的都是听。
“你觉得你们教材能够被多少学校所采用?”
刘一民仔细想了想:“能增加五十所学校算成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师资开展这门课的,有的学校中文系教授都不一定有。”
“你有点悲观,可以更乐观一点。”徐驰说道。
两人坐在房间里面谈论了一下《宠儿》发表的问题,徐驰说道:“等我今年到美国,帮你看看《宠儿》的盛况。”
“你要到美国?”
“是啊,爱荷华国际写作训练营邀请我去,聂华令女士亲自写了信。”
徐驰准备到了美国,就去采访一下李政道或者杨振宁等华裔科学家。
徐驰的兴致很高,这次到美国不用受代表团的限制,可以去做不少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徐啊,到了美国你悠着点。”
跟徐驰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坐了很久的车也困了,就带着他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
下楼后见到了李学勤,他正被严家炎拉着当苦力呢。看到刘一民后,李学勤顿时放下了东西,冲刘一民做了一个拥抱。
“叙旧以后叙,好好干活。”严家炎说道。
晚上,刘一民和李学勤吃了一顿饭,这小子大吐苦水,最近论文写的他快头秃了。
“好了,再有一年就毕业了。”刘一民笑道。
李学勤研究生读完之后不会再继续读博,按照他说的,应该会回到浙省的浙大当老师。
吃完饭,李学勤说道:“走吧,不耽误你了,还有两天会要忙呢!”
比较文学研讨会在复旦的大礼堂举行,只有大礼堂才能供这么多人开会,后来改成了相辉堂,来自复旦两位校长的名字(马相伯和****),此李非汉奸李。
走进去后,除了特邀的教授前面摆放了姓名牌,其余的都是分地理区域乱坐。
大礼堂里面乱哄哄的,都在跟熟人打招呼。刘一民坐在了自己专属的位置上,旁边是严家炎和孙玉石。
复旦中文系主持会议,复旦校长作了发言欢迎大家参加研讨会。
随后是山大的吴傅恒发言,盛赞此次会议的召开将引发比较文学研究的新一轮热潮,之后是严家炎,严家炎讲的很务实,讲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孙玉石凑到刘一民旁边说道:“遗憾的是季羡临校长没来,要是来了定然是第一个发言。”
“听说季校准备成立一个全国比较文学研讨会啊!”
“空穴不来风!”
下午,各个邀请来的教授上去大谈比较文学研究或者是对国外文学思想的研究,都是在讲自己的论文。
刘一民也走了上去,讲的还是自己在中美比较文学论坛上的写的内容,讲完论文之后,刘一民说道:
“诸位学界前辈、诸位教授。比较文学的研究一定要坚持从我出发,以我为主的研究视角,我们的目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在去年的中美文学论坛上我就提出这样的想法,在编撰《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教材时,编委会一致认为应该这样做。
我们是教授,我们的思想将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我也要说,教育,国之根本,存亡之基,不可不细究。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严家炎带头鼓起了掌,并得意地看向后方,见大家都在鼓掌才转回了身子。
第一天算是热闹的度过了,第二天各学校代表到了会场,就看到了摆放在桌子上的《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样书,没看过的饶有趣味的拿了起来,看过的则跟旁人交流讨论。
上午讨论的很激烈,一些人对刘一民讲的“以我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疑问,认为如果坚持从己方视角出发,会不会误入歧途,得出了偏见的结论。
刘一民起身说道:“诸位就不怕西方学者研究我们的时候,带着偏见吗?我见了一大堆的西方教授,中美文学论坛上谈笑风生,也可以说是唇枪舌战。西方对我们的研究是充满了傲慢和偏见,如果我们以他们的视角来研究,就是在迎合他们的偏见!
人不可自大,但需自信不自卑。”
“这是学术,谈不上自卑不自卑的问题吧,西方确实有优秀的地方。”
刘一民道:“西方有,难道我们的文学就没有吗?承认我们优秀就这么难吗?我向西方的教授提出过,他们需要学习咱们的现实主义写作。西方的低俗、刺骨的内容正在吞噬他们的年轻人,西方的文学太功利。他们的教授怎么说呢?
西方的教授福赛尔说我说的对,西方人的自大让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想这就是咱们的优点。
文学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文学是要传承,是留给后人的东西!”
有人同意有人反对,吵得不可开交但又秩序十足,一些老教授中间因为热烈的气氛,不得不出去平稳下心情、吸吸氧气。
平稳之后再走进礼堂,看着热闹的气氛,露出几颗残牙大呼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争论。
吴傅恒和严家炎以及复旦中文系的人满意的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效果,效果越好,大家提起来才会更加津津乐道。
严家炎说道:“下午,我再送你们一份礼物。”
刘一民时不时出列舌战一番,针对所有针对的人一一还击。
“同志们,我们是为社会主义育才,我们要明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西方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作为学界的一道墙,必须要谨慎。”
“咱们现在跟美国的关系很好啊!”
“国与国的关系,岂是以朋友之交论的。难道朋友就没有翻脸之日吗?你喜欢一个顺从的朋友还是喜欢一个经常吵架的朋友,有的教授会说喜欢吵架的,可以以人为镜。你清高,你了不起,但一个国家喜欢一个跟自己经常吵架的另一个国家吗?
大家久在学术这个樊笼里,不要忘了世界政治。”
刘一民坐下后,严家炎笑道:“相当一部分你让他做学术行,政治算了吧。”
上午吵架结束,不少人主动到刘一民这里打招呼,大部分一扫而过根本记不住。
趁着中午的功夫,严家炎让会务组将《收获》摆在了下面,下午刚进来,大家就看到了。
“发教材可以理解,发《收获》是什么意思?”有人疑惑地说道。
“《宠儿》——一部美国让无数美国人心灵忏悔的巨著,刘一民。燕大中文系,这是想给自己贴金吗?”
“看看吧!”
进来的人拿着座位上的《宠儿》就阅读了起来,后面来的人还在想为什么下午这么安静,刚一开口就有人打断了他:“自己去看杂志,别说话!”
吴傅恒等人进去也很奇怪,严家炎指了指《收获》说道:“一切奥秘,尽在其中。”
所有人都沉浸在《宠儿》里面,严家炎和孙玉石、刘一民倒是显得无所事事。
严家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清了清嗓子,颇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瞧这些人,一副没见识的样子。”
孙玉石想笑但又没无奈地低下了头,刘一民无聊的翻了翻《收获》。
吴傅恒看向严家炎:“家炎,这是”
“对,一民写的!”
“我是想问.”
“在美国发表了!”
吴傅恒:“.”
“还要出版!”
等到第一个人看完之后,拍桌而立笑着说道:“好啊,表现手法,好啊,咱们自己人也写出《百年孤独》了。”
“刘一民同志写的真好,文笔和手法俱佳,破碎又有条理。”
“燕大中文系,不愧是天下第一系,有了接班人啊!”复旦大学十四老之一感叹道。
严家炎低声说道:“这才是咱们中文系应该开的会啊!”
“刘教授上台去分享一下吧!”一群人嚷嚷道。
刘一民到台上,说起自己写的缘由:“第一。美国人不相信咱们能写出魔幻现实主义;另外,我不忍黑人长期被欺凌的现状,我要为他们发声。”
“这是现实吗?魔幻现实不是夸张的手法吗?”
刘一民说道:“学界很多人看完《百年孤独》,议论魔幻现实是不是现实主义,我想说的是,魔幻现实就是现实主义。只不过用了比较魔幻的表现手法,但是这些事情在美国真真实实的存在。
现实主义永远是康庄大道,不会过时。”
刘一民说出来后,现场雅雀无声。很多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不是现实的人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毕竟作者就在这儿。
不能当着你的面说,你写的不是“你”吧!
刘一民说完,伸手邀请徐驰上台发言,徐驰讲了讲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以及去美国交流时美国教授的傲慢表现。
“面对傲慢的同行,我们要回之以傲慢!我们救亡!我们图存!我们不是为了让人以傲慢对我们,我们记住革命的初衷,是为了抬头做人。”徐驰举起手臂大声地说道,仿佛回到了他青年时代。
“好!”刘一民率先喊道。
严家炎上台做了总结,将中文系对魔幻现实主义研究的悠久历史提了出来,并讲了一大堆成果,最大的成果就是写了出来,燕大中文系俨然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领袖。
经过一阵折腾,学界的西方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权归于燕大中文系,复大中文系也以古文史见长,跟燕大中文系没法比。
既然有了话语权,我们的教材你们用不用啊?你们想自己写?你们能写出来正宗的吗?
写不出来,那就用我们的呗!
“我们燕大中文系将继续投入人力物力,加大研究力度,未来的成果属于整个学界。
在此,感谢刘一民教授为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感谢朱光遣教授,感谢已故的杨诲教授!”
会议结束,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美国文学研究学会相视一笑,苦涩道:“真成了抬轿子的了!”
不少学校中文系纷纷选择订购燕大的教材,严家炎几人坐在前面登记,恍惚间刘一民想到,这特么不就是后世的订货会嘛!
晚上一统计数字,一百多所高校决定使用燕大的教材!
“大丰收啊!”严家炎高兴地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校表达了意向,想从燕大拿到更多与教材相关的论文材料。
“教材彻底是铺开了,有了这一百多所高校,其余的学校使用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孙玉石说道。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7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