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97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397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巴黎评论》势如破竹的在全世界进行销售,全世界的读者和文学界都开始逐步认识刘一民。

    以前燕大外研社的留学生毕业后分散在各个国家,他们通过自己的笔向各自的国家提供着关于刘一民为数不多的消息。

    例如冰岛和马耳他这种国家,刘一民的作品都没有在当地出版过,读者和学界自然谈不上熟悉。

    马耳他的克俚福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名为—《我眼中的刘一民,中国最有才华的年轻作家》为题,向马耳他人介绍刘一民。

    日本的《朝日新闻》上,也出现了小美贺子的文章,标题名为——《留学生眼中的中国作家,他带我们正确认识中国》

    巴勒斯坦的巴解同学看到刘一民的小说,拿着书称刘一民为世界民主斗士、勇敢而无畏的国际主义战士。

    “虚伪的美国人,他们应该向安拉谢罪!感谢勇敢的国际主义战士,为自由平等而战的中国朋友——刘!”

    巴解来华留学的有两个人,另外一个已经成为中东的养分了。

    外研社的学生积极的向周围人介绍刘一民的时候,来自埃塞的穆拉土向刘一民发来了求助信。

    穆拉土在信中表示自己遇到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信心满满地来到中国,准备学习治国齐家的知识,谁知道回去了国家没有了,发生政变了。目前国内局势紧张,让他感到前途迷茫,不知如何选择。

    刘一民读完他写的信,认真地给穆拉土回了一封信,在信里告诉穆拉土,还是在中国没学到真正的知识,不懂得什么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最后末尾告诉他,既然学的不深,还是再来中国学习学习吧,读个硕士,留得有用之身,他日再报效祖国。

    穆拉土来中国读完硕博,在九十年代初回到埃塞,仕途一路开挂,没多久就成了驻小日本大使,4年后驻中国,直到2013年成为埃塞的总统。

    刘一民写完信放在桌面上,准备找一个时间就去寄。

    “刘老师,有电报。”朱霖在门口喊道。

    “来了!”

    刘一民打开门走到门口,从邮递员的手里接过电报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刘老师,谁的?”朱霖伸长脖子问道。

    刘一民将电报递给朱霖:“咱妈要来了!”

    “咱妈?”朱霖接过一看,算了算日子急忙说道:“哎呀,火车马上就要到站了。”

    “我现在去接!”刘一民快速地穿上衣服,骑着摩托车来到了燕京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刘一民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又找到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确定火车没有早到才放下心。

    “早到?不晚点就烧高香了。”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调侃道。

    “谢谢您同志!”

    “不客气,接父母嘛,都理解,一会儿要是接不到,你来找我,我带你去广播站拨寻人启事。”

    刘一民再三感谢后买了一张站台票等着,等了约莫四十分钟,火车终于到站了。

    人群拥挤,刘一民没有进去找,而是站在出口的地方死死地盯着,过了好久刘一民都没有看到杨秀云,心里开始慌了起来,老太太别真跑丢了。

    人越来越少,刘一民焦躁地抬头,却正见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在十几米外的站台上,身穿蓝色的斜领右衽棉袄,手中擓着竹篮,正四处张望。

    刘一民快步跑了上去:“娘,你吓死我了,还以为咱俩走岔劈了!”

    杨秀云看到是刘一民高兴地说道:“娘又不是憨子,我下了火车就站这儿不动,你总能找到我。”

    “娘,你咋来了?”刘一民问道。

    杨秀云捶了捶酸痛的腿和腰说道:“娘算了算日子,霖霖就这几天该生了,我得来照看着。你大嫂孩子已经几个月了,我来一阵子没啥子!”

    “您来怎么不早点说?”刘一民埋怨道。

    杨秀云狡黠一笑:“我不是怕你们不让我来,霖霖的爹娘都在,也不多我照顾。但霖霖毕竟是咱家的儿媳妇儿,不能总让老丈人家照顾。

    平常也没时间照顾,这次怎么说也得照顾完月子!我专门跟你爹讲的,电报拍的晚一点。”

    刘一民接过杨秀云擓着的竹篮,下面是一层麦秸秆,中间是鸡蛋,上面盖着一层毛巾。

    怕中间转车坐错,专门让大哥刘一国给她买了一辆直达燕京的火车,坐的是硬座,怕鸡蛋碎了,一直在腿上放着。

    刘一民一看,腿都快坐肿了。

    “晚上睡一觉就好了!”杨秀云找到了刘一民,心里石头放下了,再次打量着燕京火车站。

    走出火车站,遇见了刚才问车次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冲着杨秀云说道:“大娘,下次来燕京记得早点跟你儿子说,燕京地界大,别再跑丢了。”

    “下次一定,一定!同志,听你的口音,也是咱豫省的?”杨秀云问道。

    “大娘,我是69年支援首都建设的,是咱南阳人!”工作人员紧紧地握着杨秀云的手,听着熟悉的口音,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当年为建设首都从地方抽调工人,他们高喊着“为建设首都奋勇前进”的口号来到了这里,后来有人回了老家,也有人留在了燕京。

    刘一民骑着摩托带着杨秀云朝着华侨公寓驶去,杨秀云疑惑地问道:“老二,不是往北走吗?”

    “娘,我现在跟霖霖住在西边。您还记得四合院是在北边啊?”

    杨秀云只在四合院里住过,没有到华侨公寓。

    “记得,往北走,要是往西能到天安门,再往北是院子,路我都记着呢,就算是你不来接我,我也能找到四合院。”杨秀云两眼不断地在长安街上看了看去,感叹几年的时间,燕京又变了样。

    “哪里变了?”

    “人更多了,路上摩托车也多了。”杨秀云说完,又笑道:“你娘只是没读过书,是个睁眼瞎,但又不是憨子。”

    到了华侨公寓,杨秀云打量着楼房:“咦,这房子真好,像是电视里面看到的。”

    即将进门的时候,杨秀云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生怕把屋子给弄脏了。

    “亲家,你真是大老远还跑一趟,累不累啊?”朱母热情地问道。

    刘一民刚走,朱霖就跟朱母和朱父打了电话,两个人专门过来等杨秀云的。

    “不累不累,这点路算什么,还是坐着。以前我们拉着架子车一天跑几十里路,天不亮就走,晚上摸着黑回。”

    杨秀云走到朱母旁边,以两倍的热情回复道。说完,从怀中掏出毛巾擦脸。

    走到朱霖身边,关心地问朱霖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妈,我一切都好,就是现在有点行动不便。”

    朱母说道:“一民照顾霖霖也尽心,霖霖本身也是医生,您放心,孩子生下来肯定是健健康康的。”

    杨秀云看着朱霖的肚子,下意识地说道:“肚子这么大,该不会是个双胞胎吧?”

    朱母和朱霖相视一笑,并没有接话。

    刘一民带着杨秀云来到卫生间洗了洗脸,并教会她如何使用马桶。

    杨秀云说道:“还真是电视里的洋玩意儿。”尝试了几遍后,杨秀云低声说道:“还有啥需要注意的不?我别把这么好的房子给弄坏了。”

    “娘,就是一个房子,哪儿能弄坏。这是洗澡的,这是厕所,做饭在前面,放心我来做饭。我一会儿给您收拾个房间,您先到屋子里睡会儿。”

    等走出客厅,朱霖指了指主卧旁边的房间说道:“妈,这间屋子已经收拾好了,您先吃点东西,然后休息会儿!”

    刘一民给朱霖竖了一个大拇指,杨秀云确实也困,为了不让鸡蛋碎掉,愣是没睡觉,到了家里,困意马上就来了。

    厨房里,朱母热了从外面馆子带回来的饭菜,吃完之后,刘一民去打了盆水,让杨秀云泡了泡脚后才让她睡下。

    朱父坐在客厅里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你们两个要对老家的爹娘好点,从老家几十个小时不合眼,唉,真是为难她了。”朱母附和道。

    感叹完,朱母说道:“我算了算预产期就在这一星期,这几天我请假在家里陪着霖霖,也跟亲家做个伴,一民你觉得怎么样?”

    “妈,要不提前把霖霖送到医院待产,您觉得怎么样?”

    朱母说道:“医院没有那么多的产房,我问一问吧。我先给霖霖做个检查,咱们提前一两天去就行。”

    朱母打开药箱开始找工具,朱父和刘一民来到了书房,朱父看着刘一民的书房感叹道:“你这书房收藏的东西可以跟老作家比了。”

    “爸,您喜欢什么您拿走!”刘一民慷慨地说道。

    “君子不夺人所爱,家有硕鼠除外……嗯,说着还挺押韵。”

    朱父暗戳戳的指当年朱霖从自家书房将文竹和假山搬到刘一民四合院的事情,这么多年还没忘怀啊。

    “爸,霖霖是觉得您的思想到了不需要外物装饰书房的地步了。”

    “嗐,女儿啊女儿!”

    朱母给朱霖检查完就和朱父一起回去了,明天收拾东西住过来。

    晚上十点多,杨秀云才从睡醒,不过是迷迷糊糊的。走出房间,一时间找不到南北。

    “娘,你醒了,再吃点东西吧!”刘一民从书房走了出来。

    杨秀云拍了拍脑袋,洗了把脸才清醒了不少。厨房里菜还在锅里热着,刘一民给杨秀云盛了一碗。

    餐桌旁,杨秀云狼吞虎咽的吃着饭菜:“这房子真不赖,又大又亮堂,刮风下雨也没事儿,比你哥分的房子好多了。”

    “哥那房子不掏钱,咱这个需要掏钱,自然更好点。”刘一民说道。

    “霖霖睡了吧?”

    “睡了,最近觉多,本来想等您醒呢,也不知道您什么时候醒,我让她先睡了。”

    “不用等我,霖霖的身体最重要。”

    杨秀云说完再次低声说道:“我看霖霖这次像是双胞胎,我见过,当年你二婶子就是这。”

    “娘,不管双胞胎还是一个娃,也不管男女,健健康康生下来就行。”刘一民说道。

    “那是,都是咱老刘家的种。对了,兰勇要结婚了,就在这两天,霖霖生孩子你肯定回不去,兰勇也说了,不用你回去。”

    “这么突然?”

    “隔壁大队有个闺女长得还不错,相中兰勇了。家里不是很同意,但女孩儿非兰勇不嫁,差点跳河,最终只能同意了。你大山叔急着抱孙子,可不结婚的快。”

    刘一民说道:“我明天给兰勇拍封电报。”

    “兰勇这孩子人好,那闺女跟着他吃不了亏。”

    聊到十二点,杨秀云又困了,刘一民让她早点睡觉。

    第二天刘一民和朱霖刚醒,杨秀云就在厨房忙活了,地上和桌子都擦的干干净净。

    “娘,你用忙活,我来做饭就行。”

    “你做饭?那我不是白来了!”杨秀云伸着擀面杖说道:“烙馍摊好了,你这火怎么用?也没个煤也没给柴!”

    刘一民去给杨秀云示范了一下:“娘,这用的是气,就这样一拧,火就上来了,等火着了再松手,您试试。”

    杨秀云连着试了几次,欣喜地说道:“这洋玩意儿还挺好用!”

    燕京大学中文系办公室,郑大和河师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副校长都坐在燕大中文系的对面,双方正在洽谈合作一事。

    “一民同志,不到一个月,你在文坛的名声更甚啊!”郑大中文系主任张静笑着说道。

    “都是一些虚名!”

    郑大副校长接话道:“盛名之下无虚士,刘教授不只是豫省文坛的骄傲,也是整个豫省的骄傲。来的时候,省里的同志让我向你问声好,希望为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

    寒暄一阵后,正式进入主题。严家炎向两家中文系递过一份文件,上面讲着燕大中文系的计划。

    看完之后,张静教授说道:“燕大现代文学、古典文学方面的成就学术界都知道,我们想在现代文学、古典文学领域多多合作,最好是双方能够共同研究一些课题。”

    “我们也一样。”河师大的于安澜说道。

    “可以,我们可以向贵校派出五年以上教龄的老师两名做兼任讲师,可以安排日常的课程。另外数名教授当兼任教授,具体的看教授们的意见。”

    两家一听面露喜色:“这样的话可太好了。补贴和经费我们都可以出,标准也可以提高,感谢燕大中文系对我们的支持。”

    “支持兄弟单位嘛,理所应当。”

    严家炎又提出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两家表现出了充足的诚意,航空补贴,机场到学校端到端接送。

    最后校长于石荪亲自到现场,主持了签约仪式,宣告三家中文系正式结成兄弟单位。

    刘一民成为河师大和郑大的兼任副教授,其余的几个年富力强的教授也分别选择了郑大和河师大。

    选择郑大的要多点,毕竟交通方便就在省会,河师大则在开封,下了飞机坐车也要坐很远。

    老教授们走不动,只能派几位讲师弟子当兼任讲师,如钱理群等人。

    讲师很高兴,来来回回累了点,但补贴拿的多,他们这个年纪正是养家糊口需要拼搏的年纪。

    刘一民他们走出燕大,张静教授握着刘一民的手感谢道:“一民同志,感谢你在其中做的努力,我们知道,要不是你,还不一定能合作成功呢!”

    “张教授,您夸大我的作用了!”

    “一点都没有夸大,各地中文系师资都有限,何况两地这么远,合作本非易事。”

    几个人依次握手感谢,高兴地离开了燕园。

    回到中文系,严家炎笑着说道:“这两个学校还挺大方,咱们也算对老师和教授能做个交代。”

    “我们豫省都是实诚人。”刘一民笑道。

    严家炎搂着刘一民的肩膀走进办公室,笑着说道:“最近又快有新文章了吧?”

    “正在动笔,我妻子快生了,所以平常动笔的时间少了。”刘一民说道。

    “好,写完后先给我看看,别总是把我蒙在鼓里。”

    “严教授,不患寡而患不均呢,咱们中文系这么多教授。”刘一民双手摊开比划了一下,示意人很多。

    严家炎无奈地说道:“行吧,早看晚看都一样。”

    刘一民下班后,直接去了协和医院,朱霖此时正躺在病房里,朱母和杨秀云两人都在旁边照顾。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7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