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美国导演来华
燕京车站,剧组的人走下火车,就有眼尖的人看到了站在人群靠后位置的刘一民,一边冲刘一民招手,一边冲着后边的朱霖喊道:“朱导,刘教授来接你了!”
朱霖压着嘴角的笑意,她现在可是成熟稳重的大导演了,不能在演员面前表现出小女人态。
“嗯,大家下车注意安全。”朱霖淡淡地说道。
演员们快速有序地走下火车,朱霖冲着刘一民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微等一会儿。
站台上,朱霖将剧组的演员聚集在一起,大声地说道:“同志们,咱们的塞罕坝演出圆满完成了,从现在开始,除了道具组需要还道具外,其余的同志们可以直接回家了,给大家一天半的假期,后天正常上班。”
剧组的演员爆发出一阵的欢呼声,纷纷跟朱霖说着再见,走到刘一民旁边的时候,也笑着跟他打着招呼。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朱霖背着手笑着走到刘一民旁边,一双桃花眼往上一翻:“刘老师,来接谁啊?”
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成了月牙,真是一双桃花眼,看狗都深情。朱霖那含情脉脉眼神加上调皮的语气,让刘一民忍不住笑出了声。
“来接人艺的大导演,我的妻子,孩子他——娘,怎么样?”刘一民念到“娘”字的时候特意咬的很重。
朱霖顺势挽住了刘一民的手,调侃道:“刘老师,心眼可真小,我叫‘娘’可没其它的意思。”
“哈哈哈,走,回家还是回人艺一趟?”刘一民握住了朱霖的手。
“朱导要先汇报一下工作,走吧,刘老师,送我去人艺。”
刘一民带着朱霖来到人艺,两人一起走到曹禹的办公室。
“快进来,在塞罕坝的几天感觉怎么样?”曹禹看到出现在门口的刘一民和朱霖,赶紧让两人坐下。
“现在塞罕坝上下一片勃勃生机,同志们都在抓紧育苗植树。我们这次去,算是给春季造林会战的同志们提提气。坝上的同志们轮流下坝看话剧,个个热情高涨。”朱霖笑着说道。
曹禹将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递给朱霖:“看看吧,这是塞罕坝林场的同志们发来的感谢信,感谢你们能深入一线演出。”
朱霖接过认真地看了一眼,看到上面一个个感谢的词眼,乐得合不拢嘴,感谢信的力量跟锦旗在单位里的概念差不多。
谈完朱霖的事情,曹禹看向刘一民,跟他谈起《特赦1959》引起的大讨论。
“你这篇文章在老干部里面引起的讨论力度,甚至比街头巷尾还大。各机关不仅内部在看,而且还在学习。一些人是被放出来的,更多则是把他们抓进去的人。
当年不仅被抓的人不理解,就是抓他们进去的人,也都不理解,一些人是刽子手,为什么对他们那么宽容!你这篇文章,也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特赦1959》比《决战岂止在战场》好就好在这方面,通过功德林工作人员对待战俘的思想转换回答了“为什么”这个历史问题、
犯人和监狱管理人员在开始都是一种相当拧巴的心态,这心路历程都在书里表现了出来。
“老沈说,中顾W里面的一些老同志看完之后,拿着杂志去找熟悉的老朋友聊天谈谈过往。你看报纸了吗?《以更大的政治自信去进行改革开放》?”
刘一民从包里将报纸拿了出来:“老师,刚看完。”
“这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多位委员写的。改革开放之后,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就连许多D内同志看到国外发展的那么好,开始迷茫起来,没了自信。首长们在讨论,如何树立政治自信的问题,咱们文艺界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顾W里面由一帮老干部组成,他们退居二线后还起到提建议的作用。
在曹禹的办公室里面待了两个小时,刘一民和朱霖离开了人艺。
朱霖离开两个小家伙几天,此时恨不得飞回家里面。
回到华侨公寓,刘一民刚停下车,朱霖就跳下摩托飞奔上楼了。
“你慢点。”刘一民赶紧说道。
朱霖没有回应,只是一个劲儿的往楼上跑,刘一民推门进去的时候,刘雨已经高兴地往朱霖怀里拱了。
“霖霖,饿不饿?”杨秀云关心地问道。
“妈,回来的路上吃了煎饼,现在不饿。”朱霖抱着怀里的两个小家伙稀罕得不得了。
“姐,我去炒几个菜。”喜梅看时间也快到中午了,说完就快速走进厨房开始做饭了。
客厅内,朱霖丝毫不顾浑身的疲惫跟两个小家伙玩闹,杨秀云在旁边讲两人是多么的想她。
中午吃饭,朱霖提起《最美的青春》电视剧剧组的事情,北影厂电视剧的剧组连番拍戏也非常辛苦,等到话剧演出的时候,导演王严给他们放了假,都坐在台下观看话剧演出。
王严他们打算拍十三集,目前已经拍摄到了第十集。
剧本在临近过年的前两天,王严从这里拿走,剧组大年初六就出发了,截止目前拍了两个月多一点。
“王导说上了坝才知道环境多恶劣,坝上风雪大,还没开拍,他们的演员就生病了一批。”
“塞罕坝的最高处我去过,下面八九月的时候,上面就是深秋了。”刘一民说道。
吃完饭,朱霖起身去卫生间洗澡,衣服里还带回了塞罕坝的沙子。
“刘教授?”喜梅忽然看向刘一民,声音里带着一丝忐忑。
“怎么了?”
“那个上次您不是要招会计吗?”
“对,你讲的那个人不愿意吗?”
“他问这里是个体还是公家的,他知道是个体之后,提了个要求。”喜梅语气十分犹豫。
刘一民淡笑着问道:“什么要求,你说!”
《童话大王》是挂靠在文研所下面的,编制这玩儿意刘一民可真给对方弄不到。
“他只想以兼职的身份去工作,等厂子起死回生了,他还是想回厂子干。他不想骗您,想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您要觉得不合适的话,他就不来了。”
刘一民思考了一下,现在有经验的会计并不好找,高中毕业的会不会算账还不一定,大学毕业的肯定不会去。
“没事,你让他先来吧。”刘一民理解对方不愿意放弃国营厂子工人身份的想法。
喜梅看刘一民没有生气,高兴地说道:“刘教授,我这就去给他打电话。”
“方便的话,让他晚上过来。”
“好。”
刘一民看到客厅里的两个小家伙已经困了,于是冲着杨秀云说道:“娘,休息会儿吧!”
“行,我把他们哄睡。”
“屋子越来越热了,您热了记着开空调。”
“早着嘞!”
刘一民走进卧室,洗完澡的朱霖正侧躺在床上,柔滑的睡衣勾勒出曼妙的曲线。
朱霖勾了勾手,刘一民正色道:“大白天,赶紧睡。”
晚上吃过饭,敲门声响起,喜梅赶紧去开门,看到来人后冲着刘一民说道:“刘教授,人来了。”
刘一民缓缓起身道:“赶紧让人家进来。”
喜梅一闪身,门口站着一个穿着白背心,蓝色工装外套的年轻人,身上的蓝色工装因为洗的次数太多,隐隐有点发白,边角线丝磨损严重。
年轻人看向刘一民的时候,神情带着喜悦和忐忑,不由自主地将手里掂着的苹果往前递了一下。
刘一民走到门口笑道:“向东同志,赶紧进来,呦,还给喜梅带苹果了?”
“刘教授,这是给您的。”梁向东赶紧说道。
“向东同志,你也太客气了。”
喜梅接过苹果,看到梁向东的样子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梁向东跟着刘一民走进华侨公寓,感觉明亮的客厅有点刺眼,脑袋里有一种眩晕感,脚轻飘飘的。
梁向东掐了掐自己的手心,暗道这就是燕京最好的房子啊!
走进书房,刘一民让他坐。
梁向东定了定神说道:“刘教授,您的书我特喜欢看,我觉得您的书里有种东西,不管是痛苦或者快乐,都能找到归宿。”
“哦?”
“最近的功德林我也看了,我觉得王耀武的适应能力值得我学习。以前我们是国营厂子的工人,过年拿着大包的福利,街坊邻居都羡慕,现在厂子都快倒闭了,我们也得适应。”梁向东说道。
刘一民笑问道:“那你还不愿意放弃国营厂的身份?”
“我刘教授,我.”
“好没事,这不是主要问题。你做会计几年了?”
“五年!”
“你这么年轻,就干六年了?”
“我中专之后就回到厂里工作了,先在车间干了一年,实习后就调到了厂财务室,一直当会计。”
刘一民询问了几个问题,梁向东对于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很了解,跟工商税等部门对接的手续讲起来头头是道。
他讲的时候,刘一民在观察着他,小伙子不急不躁,很稳重,给人一种坦诚的感觉。
“好,就你了!”刘一民说道。
“刘教授,真的?”
“真的,就你了,工资一个月两百块钱,活要干的漂亮。”
“二百?”梁向东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刘教授,您没拿我逗闷子吧?”
“向东同志,我说真的,你考虑考虑。”
燕京工资最高的也就一百多,两百跟沿海一些外资的管理人员工资差不多。
“不考虑不考虑我是说不用考虑了,我干!”梁向东先是摇头,再猛地点头。
“两百这是基础,干的好有奖金,好好干。我明天带你去编辑部,跟郑主编见见面。”
刘一民送梁向东走出书房,出门之际,梁向东握住刘一民的手大声地说着感谢。
“喜梅,你送下向东同志!”
“好嘞,刘教授。”
喜梅送梁向东下楼,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笑着说道:“怎么?你国营厂工人的身份不重要了?”
“我你.唉,我没想到给这么多啊,说是干的好了还有奖金。”
喜梅说道:“我过年的时候,刘教授给我了红包,你猜多少钱?”
“多少?”
“两百,比我一个月工资高点。”喜梅得意地说道。
“照顾个孩子、做个饭工资就那么高?”
“你瞧不起人,赶紧滚,亏的我给你介绍这么好的工作。”喜梅立即停下了脚步,摆了摆手,一副嫌弃的样子。
梁向东笑着说道:“下个月发工资请你吃饭。”
“这还差不多!”
翌日,刘一民带着梁向东走进《童话大王》编辑部,将他介绍给了郑渊杰。
郑渊杰打量了一下说道:“看起来适合当会计,一民,你从哪儿找来的?”
“喜梅介绍的工友,工资我已经讲过了。老郑,以后他就是你的助手了。”
郑渊杰给梁向东找了一个房间当做办公室,院子前面办公,后面住人倒也不影响。
另外等郑渊杰今年六期杂志办完,估计自己已经买院子了。
“怎么样?吃力吗?”刘一民问道。
郑渊杰略显疲惫:“还行,就是现在有点拖延,往往到了月底要突击一下。”
“哈哈哈,老郑,都一样。”刘一民让他平常注意休息,休息也好找灵感。
郑渊杰跟刘一民讲了一下发行所传回来的数据,四月开售到现在刚好一个月,印刷15万册,已经卖了约九万册。
按照估算应该能全部卖完,杂志的销售曲线就是刚开始买的人多,接下来缓缓下降,但五月份卖六万册不成问题。
“卖的好的话,可以慢慢提高到二十万册。”刘一民建议道。
“好。”
郑渊杰听到刘一民给梁向东的工资是两百元,还有奖金时,忍不住问道:“是不是有点高了?薇薇以前在杂志社还不到一百块。”
“老郑,咱们不是国营厂身份,本身就不容易招到人,且会计是个技术工种。另外下岗和待岗工人家里压力都挺大,咱得让人家能放心工作,对不对?拿的钱多了,自然尽心。”
“听你的。”
燕大课堂上,刘一民正在课堂上跟学生讲课。学生一个月没听刘一民讲课,现在听得是格外认真,课堂上还多了许多来旁听的学生。
正当刘一民讲的激情四射时,曹问轩从教室后面走了进来,冲着课堂上的刘一民挤眉弄眼。
刘一民无奈地停了下来:“曹老师,有什么事情?”
“刘教授,文化部打来了一个电话,说一个美国导演从美国来找你,马上要到学校了,名字叫什么死地温.什么死皮.刘教授,我忘了。”曹问轩尴尬地说道。
“来了让他等着,我这堂课刚开始!”刘一民拿起粉笔准备继续讲。
曹问轩说道:“不好吧,这是外宾.”
“他来找我,又不是我找他,等不及让他走。”刘一民说着再次开始讲了起来。
曹问轩无奈地跑出教室,准备到校门口接人了。
过了约半个小时,曹问轩大汗淋漓的带着一个外国人走到了教室后面。
刘一民认出来了是参加过慈善晚会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刘一民很好奇他来干什么,不过也没停止讲课。
直到课堂结束,刘一民夹起教案走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面前好奇地问道:“史蒂文,你怎么来了?”
“刘,我来中国看看你!”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笑道。
刘一民撇了撇嘴:“史蒂文,跟我去我的办公室吧!”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点了点头,高兴地冲着教室里的学生说道:“同学们,恭喜你们有一个道德高尚,才华横溢的老师。”
这几句简单的英语,学生都能听得懂,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鼓掌声,也有学生用英语询问史蒂文来干嘛。
“我来拜访一下东方文学家。”
校园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好奇地观察着燕大的校园,时不时地夸赞几句古建筑的漂亮。
刘一民将对方带进文研所的独立办公室,闫真将茶放到桌子上就离开了办公室。
“说吧,史蒂文,你来是为了什么?”刘一民再次问道。
“刘,我想来看看中国你相信吗?”
刘一民笑着说道:“那我们就什么不谈,我带你出去走一走。”
史蒂文品了一口茶说道:“刘,你为什么觉得我来找你一定有事?”
“很简单,咱们的关系还没有到你专门跨越太平洋过来跟我谈友谊的地步。”刘一民说道。
“咳,太直接了。”
史蒂文不再装了,而是告诉刘一民的《黑奴的救赎》四月份在美国的销量持续增长,他对《黑奴的救赎》重新看了一遍,觉得有改编成电影的价值,于是就立即飞到中国跟刘一民谈合作。
“瞧,这样坦诚多好。”刘一民说道。
“哈哈哈,刘,我后悔了,我应该当你在美国的时候,就跟你谈这个事情。我来之前,已经跟美国的著名的电影公司谈过了,他们愿意投资来制作这个电影。”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有自己的独立电影制作公司,但一部商业片投资巨大,没有投资人投他没办法独立拍摄,另外也是为了共担风险。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6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