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59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

第459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


原本,《血战台儿庄》的电影上映后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蒋大通过在香江的“台中社”负责人谢忠侯联系上了新华社的人,经过批准从桂省电影制片厂复制了一份拷贝,送到了岛上。

    蒋大看完电影之后感慨颇多,认为这部影片承认了他老爹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功劳,对大陆方面释放出来的善意表示感谢。

    如今,《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还没出来,倒是纪实小说先出来了,于是蒋大先看上小说了,通过小说的内容也能推理出电影内容。

    上面对这一部小说或电影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非常重视,通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向国际市场增大《血战台儿庄》的销售规模,进一步催化可能引发的反应。

    在刘一民的建议下,两家出版社设立了一个电报购买的窗口,购买者通过电报和汇款单的汇钱,出版社通过直营的书店将书本寄出。

    这算是八十年代的网购业务,除了没有跟中国签订国际邮政联盟条约的国家不能购买,其余的都能。

    刘一民跟国外合作的十几家出版社一一进行了联络,希望他们能够配合两家出版社的行动。

    这个好消息对于《血战台儿庄》的剧组而言是一场春雨,预计剧组接下来的拍摄经费是不愁了,不过上下关注对剧组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前些时日,导演杨光远跟刘一民发来电报,拍摄用的物资已经购买完毕,绝大部分角色演员已经到位,根据台儿庄古城建造的拍摄基地即将完工。

    完工之后,剧组开始正式的拍摄工作。台儿庄战役是在春季,盛夏拍摄,身着棉衣,对于演员的身体也是一种考验。

    礼士胡同,郑洞國的四合院内正在举行黄埔同学会,参会人员是在燕京的功德林学员,热议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在历史的契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一民到之后,不少人围了过来,夸赞他《血战台儿庄》写得好的同时,也夸赞他的《特赦1959》写的不错。

    “跟《血战台儿庄》还是没法比,要不然不至于蒋大只购买三册啊!”刘一民握着郑洞國的手打趣道。

    旁边的黄维红光满面地说道:“一民,你小子用燕京人的话说不地道啊,咱俩这关系,你应该给我脸上贴贴金呐,幸亏我老头子心态平,要不然非得被你气背了过气去。”

    《特赦1959》出来后,黄维受到了不少人的调侃,只不过被杨伯涛骂了几十年,脸皮早就练出来了。

    “您怎么这么高兴啊?”

    “大家都挺高兴的啊。”黄维纳闷地说道。

    “您好像有点忒高兴了?”

    黄维笑脸一收:“你小子,没有证据的话可不好乱说啊!”

    旁边的功德林学员,顿时笑出了声。程思远来得比较晚,看到这热闹的场面,不禁向旁边人探听起了原因。

    “哈哈哈,一民,黄维同志是确已弃恶从善。”

    客厅内,程思远率先说道:“德公的儿子李幼邻来电称将不久后的回国,想亲自见一见他父亲的扮演者。这个演员我只是看过照片,从照片上看是真像啊!”

    “当时在部里开会,定下的方针就是要挑选相似的演员,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还原现实。”刘一民说道。

    郑洞國说道:“你们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都辛苦了。”

    郑洞國将自己获知的最新情况向在场的众人讲了讲,他领头的统一促进会已经成立,目前整天呼吁,但实际上进展不大。

    他让大家想一想,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哪怕是小切入点,总能一一放大。

    听到这话,众人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整体都是老调重弹,向对面的朋友写信劝告等等。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小(将)啊!”黄维直接点题。

    众人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对面不少人,还是有防备之心的。他们的朋友大多身处高位,要考虑到的事情自然不一样。

    “一别大陆近四十载,难道他们就不想家吗?”郑庭笈问道。

    刘一民说道:“中国人自古就是安土重迁、故乡难离,怎么能不想呢?”

    “是啊,即使如此,仍然不愿意放开限制。咱们提出三通,对面就是不愿意配合。”郑洞國说道。

    屋子里的气氛压抑了下来,这群人老骥伏枥,想做一番大事,却发现什么都不好做。

    “对面没办法全面放开,我觉得可以局部放开嘛。除了高层人员,还有大量的基层士兵到了岛上。这群人在岛上举目无亲几十载,想家是必然的,或许可以推动对面答应老兵或者在大陆有亲属的人回乡探亲。”

    刘一民继续说道:“在外国访问的时候,我见过许多的从岛上到国外的华人,他们跟岛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老兵们的返乡心愿是非常强烈的。

    老兵一年年老去,再长时间下去,能回来看看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有多少人,早已成灰。妻子孩儿遗弃家中,老娘年迈是否健在?”

    刘一民说完,在座的几个人眼圈微红,长达几十年的思乡之苦、夜夜翻来覆去,就这一汪海峡,有多少是海水,又有多少是老兵的思乡泪。

    郑洞國拍了拍椅子的扶手,大声地说道:“是啊,有多少是海水,又有多少是儿郎的思乡泪。”

    他们觉得刘一民说的不错,是应该推动老兵返乡探亲,长达几十年的分离,分开的太久了。

    程思远起身在客厅中间反复踱步数次,击掌道:“如能推动老兵或家属探亲,我相信未来的全面交流不在话下。”

    “不过这件事也得慢慢来,从长计议。咱们这边要是搞得热火朝天,说不定还会激起对面的逆反心理。闷声干大事,想办法在对面内部形成一种思潮才对。”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这就是咱们统一促进会接下来的任务了。既然是内部,我们得跟海外的人联系联系,由他们从中传递信息。”

    在郑洞國的安排下,会议形成了具体的文件内容。不仅要让会里的会员看一看,他还要让上级部门看一看。

    中午吃饭,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有人提起对面现在发展得不错,经济突飞猛进。

    “奇了怪了,搞经济的跟开窍了一样。”

    刘一民说道:“诸位,光头带走了国内的黄金、美元,用这些黄金美元去建设一个省,诸位觉得快不快?”

    除此之外,还在岛上进行了分田地。这帮人根基在大陆,跟士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本身就是大地主,自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是到了岛上就不一样了,岛上的地主跟自己可没啥关系,宰了就宰了,在宰的同时刀上还能沾点油。

    吃饭的时候,郑洞國邀请刘一民加入了他们的促进会,帮他们出谋划策,

    吃完饭,同学会结束,刘一民回到了四合院。

    《黑奴的救赎》剧本写好的时候,《收获》正在纯文学杂志市场上攻城掠地。

    《黑奴的救赎》在国内也有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听到美国导演要把它拍成电影之后,很少有人怀疑里面内容的真实性了。

    刘一民将剧本从中国寄出,并给导演弗兰克附赠了一封信。

    这些事情做完,刘一民在四合院里休息了两天后,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北戴河。

    这次刘一民没有住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而是在靠着通过创作之家的赵秀文租了一户小院。

    “一民同志,咱们创作之家有的是地方,你费这个钱干嘛?”老赵不解地问道。

    “我们人多,小孩子时常哭闹,就不去打扰同志们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除了杨秀云和喜、刘雨、刘林之外,还有朱父朱母,朱母提前将年假休了,朱霖在人艺脱不开身,就没有来。

    刘一民跟在老家的刘福庆拍了封电报,刘福庆也想孙子孙女,接到电报后就开上介绍信坐火车来了。

    一大家子挤在创作之家,估计不少人就要嚼舌根子了。

    自己租个院子,一个月不到十块钱,无拘无束。

    老赵走后,刘一民笑着说道:“爹娘、爸妈,你们放心在这儿休息。你们想吃啥,尽管去买。”

    “我们去外面沙滩上转转。”杨秀云抱起刘雨说道,朱母拉着刘林的手。

    “行,别走太远。”

    现在北戴河这边的治安是一年最好的时候,不少领导都在北戴河办公,刘一民也不担心他们出现什么事儿。

    刘一民坐在平房上,望着海边,思绪随着潮水翻涌。

    本来到北戴河是边休息边写作,但蒋大横插一脚,让刘一民在北戴河也没办法完全地休息。

    尤其是在北戴河办公的首长对刘一民在郑洞國家里聊天的内容很感兴趣,经常找刘一民聊天。

    “有个作家叫三毛,跟鄂省的文联主席姚雪垠在新加坡的会面故事感动人心,像这类的知识分子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让他们看看大陆,看看山水文化,我想对两岸是非常有意义的。”老首长将棋盘上的“車”挪到了刘一民的“马”旁边。

    “您这是偷袭啊。”刘一民笑着将“車”给逼走。

    “你小子讲话不专心,双眼都在棋盘上。”老首长不满地说道。

    “跟您下棋,我肯定得全力以赴。”

    “你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可以是可以,但跟对面交流并不容易。像三毛这样的知识分子想来,可咱们单方面邀请没用,得对面同意。”刘一民说道。

    “是啊,可以想一想嘛。”老首长说道。

    “美国人可以搞国际写作计划,咱们到时候也可以搞个两岸写作计划。”

    老首长觉得刘一民说的挺对,还笑称到时候要真有了这样一个写作计划,就让刘一民去管理。

    “你最近在写什么?”

    刘一民笑道:“老首长,您这话锋转换的可真够快的。”

    刘一民从口袋里面,将自己写的内容递给了老首长。里面的文稿不是一篇,而是两篇,不过都没有完稿。

    “你这个是?”

    “我们文研所不是提出要发展功夫类型的电影嘛,但是电影厂没好的剧本,就有请我来写一写,文章刚想一点,还在构思。”刘一民解释道。

    老首长拿着的这个剧本是《霍元甲》,《霍元甲》电影讲述了痴迷武术的霍元甲成为一代爱国武术宗师的历程。

    这部片子2006年上映,曾在北美拿下了四千八百多万美元的票房。

    刘一民想通过《霍元甲》这部电影,快速将大陆的功夫电影名声给打出去。

    “当年中山先生称赞过霍元甲的胆识,称他是以武保国强种,还亲自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这剧本要是写好,也能让海内外华人看看,当年中国人的抗争精神。”老首长看着刚写好两页的剧本,丝毫不吝啬评价。

    另外一本是文学小说,写的更少,才刚起了个头。

    “是我们耽误你写作了,这两本写好了都要让我看看。”老首长带着刘一民朝着海滩走去。

    天边只剩下烧红的几缕晚霞,潮水很有规律地冲击着海边的礁石。

    走了约半个小时,老首长说道:“你的休假计划取消吧!”

    “有什么安排吗?”

    “去剧组盯着吧,另外李宗仁的大儿子来了,毕竟是你写的剧本,你带着他去转一转。你父母小孩儿那边不用担心,我会让人去帮你照看着。”老首长转身看向刘一民。

    “好。”

    他离开北戴河,一家老小的安全和吃饭问题都不用担心。安全有人陪伴,吃饭这边的食堂送过去。

    这次不仅刘一民去,郑洞國、程思远、郑庭笈都要去。

    八月初,刘一民和郑洞國几人在沪市机场接到了从美国赶来的李幼邻。

    李幼邻跟郑洞國几人打过招呼后,冲着刘一民热情地说道:“一民同志,你的小说我看了,我相信父亲在下面也会感谢你了,写的真好。”

    “哈哈哈,不是我写的好,是仗打的好。”

    他们在沪市休息一晚后,直接坐火车赶往台儿庄。

    到达台儿庄已经是八月六号,剧组的所有成员已经准备完毕,在新建的台儿庄内生活了有一阵子了。

    旁边居民听说剧组是来拍摄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斗的时候,一个个热情万分,剧组每天都会接到周围老百姓送来的食物。

    导演杨光远和翟俊杰站在城门口,旁边是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来,大热的天依然穿着军装、披着大衣,满头是汗也不叫苦。

    杨光远特意想让李幼邻和程思远等人看看邵宏来扮演的像不像,第一瞬间的感觉特别重要。

    吉普车载着几人,在离得很远的时候,程思远几人已经是绷直了身子,车门刚打开,程思远指着邵宏来说道:“德公活过来了啊!”

    李幼邻在邵宏来身边转了几圈:“像,太像了,简直就是我的父亲。”

    邵宏来的双手叉腰,器宇轩昂,就是稍缺了那一副睥睨天下的气势。

    剧组里所有人看到邵宏来,必须立正敬礼喊“李长官”,这是为了培养他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质。

    台儿庄里各种拍摄道具堆的满满当当,还有一些坦克、汽车、火炮等。

    部队派遣了许多的战士帮助拍摄,看着这些人和装备,仿佛回到了真正的战场。

    “看到你们如此尽心,我就放心了,等电影拍好后,我一定还要回来看。”李幼邻感动地说道。

    李幼邻在程思远等人的陪同下,去看了看以前的战场,待了两天时间就离开了中国。

    程思远和郑洞國等人在剧组指导现场布置,对演员的军事动作做指导。

    “一民同志,真没想到你能来。”翟俊杰看着刘一民说道。

    “翟导,感觉压力大不大?”刘一民笑问道。

    “大,怎能不大,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我们身上。”翟俊杰诚恳地说道。

    “压力越大,越容易出问题,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刘一民安慰道。

    8月10号,剧组开始正式拍摄,扮演韩复榘的的演员,出场就被打死,结束了剧组的拍摄任务。

    剧本已经非常完善了,能让刘一民忙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跟杨光远和翟俊杰两位导演商量剧情和场景布置。

    先拍的是文戏,也就是指挥部之类的戏,随后再拍战场上的戏。

    剧组里摆放了许多炸药,刘一民感觉像是站在炸药包上。这些炸药由部队的同志专门管理,剧组的普通演员平日里不允许靠近。

    排戏的时候,剧组的演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拍戏之中,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平常大家还会在浮桥下的小河里游泳避暑。

    高强度的动作加上棉服,演员非常容易中暑。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6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