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77章 76:时代的弄潮儿们

第77章 76:时代的弄潮儿们


又是几天过去。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七日,星期二。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京城的大街上,带来了初秋的清爽。

    相较于七月的酷热,八月底的天气已然宜人了许多。

    王盛和厂团委的高书记来到了位于海定区的会议中心。

    这里气氛庄重,门口悬挂着红色的横幅——“首届全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座谈会”,穿着白衬衫的工作人员和与会代表们步履匆匆。

    王盛刚走进会议中心,就遇到了熟人。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张建伟。

    “王盛同志!又见面了,欢迎欢迎!”张建伟热情地伸出手:“气色真不错,这身打扮,精神!”

    王盛穿着一身合体的浅灰色薄款西装,内搭白色衬衫,系了一条颜色稳重的领带,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

    “张记者,又见面了。”王盛与他握手寒暄:“你上次写的采访文章我看了,真是太捧我了。”

    “哎,都是王总您自身的实践和思考。”

    “这位是北影厂厂团委书记,高书记。这位是《中国青年报》的张记者。”王盛适时介绍道。

    “你好……”

    高书记和张记者握了握手。

    “你们跟着我走,我带你们进去。”

    张建伟主动请缨,引着王盛和高书记往里面走:“怎么样,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格的会议,紧张吗?”

    王盛坦然道:“说实话,有点。毕竟这是科技发展论坛,我这个搞婚庆电影的,算是跨界了。”

    “哈哈,王总过谦了。”

    张建伟接着道:“今天来的领导不少,科委、教委、团团、青联的领导都会出席,还有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他接着简单给王盛介绍了了一下今天的流程,开幕式、领导致辞、主旨发言、然后是像王盛这样的青年代表发言,下午是分论坛讨论,明天还有项目对接等活动。

    而最受关注的“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天上午所有发言结束后举行。

    张建伟看了看手表:“离开幕还有二十多分钟,我先带您到媒体接待区,简单做个会前采访?

    说说您来参加这次论坛的感受和期待,可以吗?”

    “好。”

    王盛欣然同意。

    ……

    在媒体接待区,除了《中国青年报》,还有《科技×报》、《光明×报》等几家央级媒体的记者。

    张建伟作为牵头人,提了几个问题。

    “王盛同志,作为来自文化产业的青年代表,参加这次以科技发展为主题的论坛,请问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王盛面对镜头和话筒,神态自若道:“首先感到非常荣幸,也有一点意外。我始终认为,科技与文化并非割裂的,尤其是在影视行业,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着艺术表达边界的拓展。

    这次的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宝贵的机会,让我能跳出自身的行业局限,聆听科技前沿的声音,学习其他领域青年创业者的宝贵经验,思考如何将更先进的技术理念、更科学的组织模式,引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跨界交流。”

    “您对‘科技创业’如何理解?在您所处的行业是如何实践的?”

    “我认为‘科技创业’的核心在于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市场价值。

    在盛影传媒,我们尝试将婚庆录像这种新兴业务,通过设备升级、流程标准化、素材库建设等方式,进行工业化改造,提升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积极利用市场化获得的收益,反哺技术设备的更新和人员培训,为未来可能到来的电影技术变革做准备。这或许算是一种在微观层面的、结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业’实践。”

    他的回答既紧扣主题,又巧妙地将自身业务提升了高度,听得几位记者频频点头。

    简短采访后,张建伟陪着王盛前往主会场。

    恢宏的会场内已经坐了不少人,放眼望去,大多是三四十岁、穿着西装或衬衫的中青年面孔,个个显得精明强干,其中不少还戴着眼镜,带着浓厚的书卷气或技术范儿。

    王盛这不到二十的年纪和略显青涩的面容,在其中显得格外突出,引来了不少好奇和打量的目光。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王盛找到了贴有自己名字的座位,位于中间靠前区域,位置相当不错。

    坐在他邻座的是一位约莫三十五六岁、戴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男子,面前摆着笔记本和钢笔。

    王盛坐下时,对方礼貌地朝他点头致意。

    王盛也微笑回应。

    “您好,王盛。”

    王盛主动伸出手。

    他瞥了一眼对方桌上的名牌——王文惊。

    “您好,王文惊。”对方微笑着与王盛握了喔手,态度谦和道:“用友软件。”

    “久仰王总大名,用友软件可是我们国产软件的标杆。”王盛虽然没听说过,但还是一脸真诚地说道。

    “过奖了,还在努力阶段。”

    王文惊谦虚地笑笑,看着王盛年轻的面孔和名牌:“王盛……盛影传媒?您就是北影厂那位搞婚庆电影的王总?真是年轻有为,最近可是经常听到您的名字。”

    两人寒暄了几句,交换了名片。

    王文惊话不多,但言谈举止间透着技术出身者的务实和沉稳。

    王盛环顾四周,看到一个颇为熟悉的名字——求柏君。

    这不是軍儿现阶段的好大哥嘛。

    接着,王盛又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郭广倡。

    复星系的掌门人。

    在场的还有,来自鹏城的张偲民和徐少椿,两人正在低声交谈;还有几位来自传统制造业或是能源领域的代表,如鲁省胜利石油的刘如山、彭城整流器厂的王瑞民等,气质则更为硬朗实干。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机遇的时代,而这些坐在会场里的人,正是这股奔腾浪潮的弄潮儿。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雄心与些许紧张的特殊氛围。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39/111110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