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末日前:我的后盾是国家 > 第34章 森山

第34章 森山


或许是昨晚熬了一夜,之前又精神紧绷过于疲惫的缘故,在骤然发生了这么大变故的情况下,周玉在床上躺了一会,竟然慢慢的睡着了。

    听着她略显急促的呼吸声,江阳轻轻站起。

    “好好休息吧。”

    低声说了一句,江阳转身离开。

    ……

    连绵起伏的山脉之上,各种各样的植物郁郁葱葱。

    就算在高空中,一眼望去都看不到树木的尽头。

    这是一片真真正正的森林。

    便在这座以“森”为名的山脉之中,一处峡谷之中略显突兀的耸立着一片建筑,之中还有大型机械工作的身影。

    大楼之上,森山中微子望远镜建设基地几个大字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

    直升机轰然降落,面前,森山基地首席科学家、工程师游志成一行人已经带着安全帽等在了那里。

    顾常山、陆兆明两人与秘书、顾问等人下了直升机。

    简单握了握手,没有寒暄,一行人直奔会议室。

    看着面前这位身形高大挺拔的军人,游志成心中有些嘀咕。

    陆兆明教授身为首席院士,到这里来视察规格虽然高了点,但也可以理解。这位军人到这里来就有点想不通了。

    我们基地虽然是国家重点科研建设项目,但分明属于科研领域的,没听说与军工有什么关联啊……

    来到会议室,顾常山开门见山:“国家有紧急任务,森山中微子望远镜必须在八天之后建成,两天时间的调试后正式投入运行。

    游教授,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森山望远镜现阶段的建设状况,以及如果要十天后正式投入运行的话,其中存在哪些难点。”

    游志成早已经准备好的寒暄话语直接被憋了回去,整个人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满是震惊的看着面前气质沉稳凝重如同山岳一般的顾常山。

    不仅他,森山基地的其余管理者们也同样如此。

    开……开什么玩笑!你当这是小孩子搭积木?八天?八十天都不可能!

    按照正常建设情况,森山望远镜至少还需要14个月的建设时间,之后运气好调试半年就能投入运行,运气不好,调试一两年也不奇怪。

    这加起来就是至少两年时间了!

    压缩到八天时间,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可能做到!

    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游志成脸上震惊之色慢慢褪去,讪讪笑道:“这位同志真爱开玩笑,呵呵,我们基地目前已经完成了大约75%的建设进度,目前基地内部土建工作已经建成,望远镜主体建设已经达到90%。

    我们总计组织了460人的建设团队在日夜赶工,目前进展很顺利,预计大约两年之后可以投入运行,为我国……”

    顾常山抬起手来,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十天之后正式投入运行的话,难点有哪些?”

    游志成有些求助般望向了陆兆明。

    工程建设,尤其是大型科学装置的建设也是要讲自然规律的。这位同志不懂,你陆兆明身为科学界领军人物,你也不懂?

    你也来跟着胡闹?

    原以为陆兆明会说些公道话,但没想到,陆兆明仅仅只是轻叹一声:“游教授,十天之后让森山望远镜开始正式运行,这是国家的紧急任务,必须,是必须完成,没有回旋余地。

    你有什么困难和障碍都可以提出来,国家负责帮你解决。”

    听到陆兆明话语之中的凝重,游志成沉默了。

    片刻,他试探道:“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顾常山只沉声说出了两个字:“战争。”

    “战争?”

    游志成深深吸了一口气。

    虽然怎么也想不通己方仅仅只是一台用于科研的望远镜而已,怎么就和战争扯上了关系——面前这位同志看样子也很显然不打算向己方透露细节的样子,但他明白一个很显然的道理。

    既然与战争扯上了关系,那就真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十天之内建成森山望远镜并投入运行,是一个硬性任务,必须要完成。

    “请给我一个……不,半个小时的时间,我需要和我的同事们讨论一下。”

    “请。”

    另一处会议室,负责森山基地各方面建设的负责人——供电、后勤、设备、数据、循环、土建等等,全部到达。

    每一个人都眉头紧锁,如临大敌。

    如同争吵一般的半小时之后,游志成和几位高级别负责人重新来到了会议室。

    “这是我们列出的清单。”

    将几份文件交给陆兆明与顾常山后,游志成话语之中有些沉重:“首先是供电。

    我们实验室在规划设计之中没有关于中微子震荡的研究,所以没有装备质子加速器,耗电量相比一些同类型的望远镜要低,但综合评估,也在约5MW量级。

    这需要一条专门的供电线路,以及大量的电力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安装。

    在我们原本的建设规划之中,我们将从附近的森城市通过高压电塔拉一条线路来,预计在10个月后建成。”

    顾常山打开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5MW供电线路”几个字。

    “下一项。”

    “人力。

    目前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员,算上后勤和文职总计有约600人。这点人远远不够。

    如果要在十天内投入运行的话,我们的建设速度必须要提升几十倍,建设人员至少需要……”

    他沉吟了一下:“三万人。且不能是普通工人,必须是拥有大型科研设施建设经验的工人。

    并且在工人之上,还需要大量的具备科学背景的管理者,对于大型科研设施整体建设有丰富经验的那种,至少两千人。”

    顾常山在笔记本上写下“人力”两个字,然后在后面标注了相关需求。

    “下一项。”

    “后勤。

    我们基地内部的人员宿舍还未建成,相关后勤设施等也未到位,目前最多仅能支持不超过800人工作。

    数量暴增到三万人的话,这么多人,且不说有没有足够工具,连吃饭睡觉都支撑不住。”

    顾常山又随手记下:“下一项。”

    “设备。”

    ……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34/111111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