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末日前:我的后盾是国家 > 第38章 天机

第38章 天机


一架机腹庞大的直升机轰鸣着从天空降落下来,在人们有些震撼的目光之中,停在了厂房之前。

    那30个大箱子仅仅几分钟时间而已,便被装入到机腹之中运走。

    “大家都辛苦了!自己的车就不要开了,公司准备了大巴车,现在大家伙儿赶紧回家,好好休息!”

    工人们熙熙攘攘的向着厂区门口涌去。

    赵总收回看着天空中直升机的视线,咕哝了一句:“踏马的,都用直升机来运了,果然很紧急啊。

    老朱!有什么事以后再说,我先去睡了!”

    回应他的只有朱总的呼噜声。

    大巴车刚刚启动,内部便已经呼噜声一片。

    ……

    末日七号基地,江阳与周玉两人一同来到指挥室。

    顾常山正在电脑上操作着什么,十分忙碌的样子,江阳便没有去打扰他,而是静静站在大厅二楼栏杆之后,看向前方的大屏幕。

    他看到了密密麻麻综合交错的线条,看到了线条旁边不断变化的数据,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弹出的预警信号,然后又快速被大屏幕之前,总数足有一百多人的现场指挥员瞬间处理。

    他知道,那大屏幕之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代表着此刻末日计划之中的一个“单元”。

    这个单元可能是青湖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之中的一台设备安装进度,也有可能是一片场地的平整作业,可能是一台工作在基地周围的挖掘机,也有可能是一家临时被征用的民间工厂。

    还有可能是奔跑在道路上的一辆货车,或者向工厂之中运输零件的直升机,等等等等。

    以引力波天文台和中微子望远镜为两个核心,这一项计划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元都经由超级计算机的处置,显示在了这大屏幕之上,并被超级计算机有机的结合了起来,统一安排生产进度、安装进度、调配运力等等。

    在这一套系统的指挥之下,次级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会有序向一级供应商输送,一级供应商生产的集成部件也会有序向两个基地输送。

    望远镜基地之中,前一个模块刚刚安装好,恰好便有下一个模块的零部件送过来。

    一家一级供应商之中,前一批设备刚生产出来,运送下一批零部件的货车便在五分钟误差时间内驶入工厂。

    卸下货物后,为这辆货车回程准备的物资也刚好运到装车台前,立刻就可以装车出发。

    这一项涉及到总计上万家工厂、数百万名工人、数万辆载具,数十万个细分任务的工程,便这样井井有条的被组织了起来,无论规模再庞大都丝毫不乱。

    感受着它的庞大和复杂,江阳微微有些失神。

    顾常山不知道什么时候忙完了手中的工作,来到了江阳旁边。

    “这一套‘天机’系统原本是为大规模战争准备的,没想到竟然用在了这里。

    不过这一次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战争了,倒也不算辱没了它。”

    江阳有些惊讶的看向顾常山:“战争?”

    “是。

    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战场之上每一辆坦克、装甲车、运输车、火箭车、单兵系统、导弹、火炮、无人机、机器狗、轰炸机等等,每一个作战单元的每一个摄像头、红外探测器、雷达等等,所有数据全都会接入天机系统,并接受天机系统的调配。

    天机系统可以知晓战场的每一处细节,并依据战场数据做出最合理精准的指挥。”

    他望向大屏幕:“就像是现在这样。”

    江阳感受到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他原本以为前几世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已经完全足以展现国家的力量。

    没想到,自己之前的眼界还是小了。

    之前自己还在担忧森山中微子望远镜与青湖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能否如期完工的问题。

    毕竟有些事情不是单纯堆人力和资源就能解决的。

    人越多,组织难度便越大,反而可能越混乱,导致工程延误。

    但如果有这一套系统,将每一个单元全都有序组织起来的话,那么便能真正做到“人多力量大”,绝不会发生内部混乱的事情。

    “这么好的东西,前几世怎么没见你们拿出来?”

    “哦?前几次循环没有拿出来么?”

    顾常山顿了顿,平静道:“那只能说明任务难度还不够高,规模还不够大。”

    “行吧。”

    江阳问道:“超纯水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此刻对于工程进度相关问题,见识了“天机”系统伟力的江阳已经毫不担心。

    但超纯水问题却属于技术问题,不是堆人力就能解决的。

    天机系统再厉害,也不可能凭空在十天之内建成一座大型水净化工厂。就算能建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足足五万吨超纯水。

    依靠现有超纯水工厂生产,然后向中微子望远镜基地那里运输,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但偏偏运输过程又会导致超纯水被污染,这就有些难搞了。

    “已经有方案了,应该很快了。”

    “那就好。”

    ……

    东山材料实验室。

    夜色之下,灯火通明。足足几十名研究员在满是精密设备的大厅之中忙碌。

    “编号11526-11889号材料已经验证完毕,不符合需求,排除。

    编号11890-12270号材料已送达,请在五个小时内完成检测。”

    数百个材料样本送入到了实验室之中。

    这些材料有的是金属,各自泛着不同色泽,有的似乎是塑料,同样具备各自不同的性质。

    实验员们取过这些材料放置到检测设备之中,逐一开始检测它们的稳定性、离子迁移率等关键性能指标。

    唯有足够稳定的材料,才能在盛放那些超纯水的过程之中,尽可能降低对它们的污染。

    以往并没有运输超纯水的需求,符合要求的材料便只能从现有材料之中现找了。

    首先基于理论指导框定一个大概的范围,之后,分散在几十座城市的上百家材料实验室便开始了对符合标准的材料的搜寻。

    不知道试验了多少种材料,某一座城市的某一家实验室之中,一名操作员猛然间抬起了头。

    “编号66548号材料符合需求!”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34/111111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