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监管制度的海外反响
第89章:监管制度的海外反响
薯片袋子哗啦一声被捏扁,顾晚舟把空袋往副驾一扔,手机屏幕亮着,热搜词条#中国提出全球影视透明倡议#挂在榜首,评论区已经炸出一堆“建议申遗”“求薯片税实施细则”。
她没笑,也没说话,只是把左手伸进新拆的薯片袋,咔嚓咬了一口。
同一秒,陆砚之正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凌晨四点零七分。文档标题栏写着《全球影视制作透明度报告·中方立场与数据支持》,光标停在最后一段,他删了又改,最后只留一句大白话:
“别拿艺术当遮羞布,钱从哪来到哪去,总得有个说法。”
陈墨的脸还卡在视频会议窗口右下角,黑眼圈快掉到下巴了,嘴里嘟囔:“这句太狠了吧?人家电影节组委会也是人,你这是直接扇他们脸。”
“不是扇脸,是递镜子。”陆砚之头也不抬,“他们自己照不照,那是他们的事。”
键盘敲完最后一个回车,文档自动打包加密。两层密码,一个由他掌控,另一个只有顾晚舟能解锁。发送对象: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组委会指定学术联络邮箱。
“发了。”他摘下眼镜,用卫衣下摆擦了擦镜片,“现在就看有没有人敢点开。”
陈墨打了个哈欠:“你要真想炸场子,不如加个附录,写‘本报告建议所有导演报销高尔夫球杆前先问问演员盒饭多少钱’。”
“那得顾晚舟亲自写,我可不敢署名。”陆砚之重新戴上眼镜,顺手把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截图甩进了工作群。
五分钟后,群里没动静。
但微博突然抖了一下。
#中国经验获国际认可# 开始缓慢爬榜,起初还以为是水军冲热度,结果一条外网长文被搬运过来,翻译得磕磕巴巴,但意思清楚:
“一名法国制片人在社交平台发文,说看了那份‘来自东方的财务疯子写的报告’,尤其是‘第三方审计机制’这一条,让他想起自己上个月被资方逼着伪造票房的事……现在他决定,下个项目必须引入独立财务监督。”
陆砚之眯起眼,立刻翻墙溯源。确实是真人账号,IP属巴黎,从业十二年,拍过两部入围柏林的纪录片,不算顶流,但在业内有口碑。
他截了图,转发给顾晚舟,附言:“不是刷的,是真的有人在看。”
语音秒回,背景是车流声和薯片咀嚼声:“告诉那位法国先生,下次来中国拍戏,我请他吃薯片——前提是他的预算表得先过我这关。”
陆砚之嘴角抽了抽:“你这条件比海关还严。”
“不然呢?”她声音懒洋洋的,“我又不是慈善家,我是投资人。我的钱,每一毛都得知道去哪儿了,包括他剧组能不能让群演吃饱饭。”
电话挂了。
陆砚之盯着屏幕,忽然发现那条法国制片人的原帖底下,多了条评论,英文写的,但意思被AI翻译得挺准:
“So this is not just a Chinese thing? It’s a system?”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三秒,然后笑了。
这不是捧场,是动心了。
真正意义上的,动心了。
他立马打开新文档,敲了一篇千字短文,标题就叫《透明不是道德,是竞争力》。
里面没讲大道理,就举了个例子:
“以前有个综艺,导演组省安全经费,威亚钢丝用二手的,结果女主演差点摔瘫。后来换我们这套标准,成本涨了百分之十五,收视率翻倍,品牌抢着投。你猜为什么?因为观众看得出来,谁是真把人当人。”
他又补了一句扎心的:
“资本永远选最赚钱的路走。你让它合规,它说难;你让它造假,它连夜建十万个水军号。所以别指望良心,要设计规则——让守规矩的人赚更多,让耍花招的连入场券都买不起。”
文末没署名,只留了个小字备注:本文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纯属个人碎碎念。
发出去不到十分钟,顾晚舟工作室官微转发,配文八个字:
“所谓躺赢,就是让规则替你出力。”
评论区瞬间爆炸。
有人问:“所以你们其实是靠制度偷懒?”
她回了个表情包:一只猫躺在办公椅上,爪子一挥,文件自动归档,配字是“本喵设立KPI,人类负责执行”。
陆砚之看着,忍不住笑出声。
这时陈墨发来消息:“BBC那边刚回邮件,说专题片脚本初稿出来了,名字定为《From Snack to System》。”
“翻译过来是不是‘从零食到制度’?”
“对。他们还问,能不能采访你俩一起吃薯片的场景,说要拍‘制度诞生的餐桌仪式感’。”
“让他们来,”陆砚之回,“但得自带薯片,我不报销进口货。”
手机又震。
顾晚舟发来一张照片:车窗外晨光微亮,她手里举着一包原味黄瓜薯片,贴在玻璃上,像举牌抗议。
配文:“今日开工物资已到位。”
陆砚之正要回,邮箱“叮”了一声。
新邮件,来自戛纳电影节官方学术合作组,标题很正式:《关于贵方提交的行业治理报告,我们拟组织内部研讨》。
他没急着点开,而是先看了眼微博。
#顾晚舟谈全球影视治理# 正在缓慢升温,虽然没上热榜前三,但讨论质量高得离谱。有美国制片人留言:“我们这儿叫‘creative accounting’(创意做账),你们叫‘系统性作弊’,其实是一个东西。”
还有人调侃:“建议把‘顾氏透明计划’注册成国际标准,简称GTP,以后片场报销单上写一行‘GTP-compliant’(符合GTP标准),审计都不敢查。”
陆砚之一条条往下翻,忽然看到一条冷门评论,点赞不多,但扎心:
“说实话,我们不怕透明,我们怕的是——一旦透明,很多人就没饭吃了。”
他盯着这条看了几秒,然后截图,发到了只有他和顾晚舟的私聊窗口。
五分钟后,她回语音,声音清醒得不像刚通勤路上的人:
“那就让他们饿着。饭可以少吃,底线不能塌。”
电话挂了。
陆砚之关掉评论页,打开邮箱,开始写回执。
“感谢贵方关注。我们不提供标准,只分享实践。是否采纳,取决于你们的土壤。但我们相信一点:再厚的资本围墙,也挡不住观众的眼睛。”
他按下发送。
清晨六点十七分,书房灯还亮着。
咖啡杯见底,杯壁一圈褐色痕迹,像年轮。
屏幕上,三条并列窗口:一封已发送的外交式回函,一条正在发酵的热搜,一段未剪辑的花絮视频——顾晚舟穿着oversize卫衣,翘着脚晃高跟鞋,一边啃薯片一边说:“别问我为什么能赢,问就是懒得糊弄人。”
陆砚之看了两秒,截图保存,命名:《非暴力不合作战术图鉴v1》。
他端起空杯,正要起身去倒水。
手机又震。
是一条微博提醒。
#法国制片人宣布新片将引入中国式财务审计#
底下热评第一:“建议片名叫《盒饭英雄传》。”
他还没来得及笑,邮箱再次弹窗。
新邮件,发件人未知,标题只有一行字:
“你确定,所有人都愿意活在阳光下?”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11/503395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