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份全新的条约
耆英感觉自己捧着的那份文件,重逾千斤。
纸张是上好的英国证券纸,坚韧而又光滑。上面的字,一半是用漂亮的英文花体字书写,另一半,则是用一种极其工整、力道十足的汉字小楷写成,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
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的手,他的心,都在发抖。
他逐字逐句地,看完了这份由林亚瑟亲手拟定的、被他称之为“友好”、“平等”的……《天津条约》。
然后,他彻底傻了。
因为,这份条约的内容,和他之前预想的,似乎不一样!
按照他的设想,战败了嘛,无非就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这也是欧洲列强之间,打了败仗之后,最常规的“套餐”。他来的时候,道光皇帝甚至已经私下里给了他底线——只要不让夷人进京,不割让京畿附近的土地,赔多少银子,都可以谈。
可是,眼前这份条约……太他妈的奇怪了!
耆英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看了一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第一条:关于鸦片问题。
《条约》明确写道:大英帝国女王陛下及王夫殿下,对大清皇帝陛下禁绝鸦片的决心,表示“高度赞赏”与“全力支持”。自本条约签订之日起,英方将承诺,动用皇家海军的力量,协助清政府,共同打击、并最终彻底取缔,一切由东印度公司及其他不法商人,主导的、罪恶的鸦片走私贸易。
“这……这是什么意思?”耆英看着这一条,脑子彻底转不过来了。
我们烧了你们的鸦片,你们才打过来的。结果现在,你们不让我们赔钱,反而要帮我们一起“禁烟”?!
这红毛鬼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林亚瑟看着他那副呆若木鸡的样子,心中冷笑。
他当然不是什么活菩萨。他之所以要加上这一条,有三个目的。
其一,借清政府的手,彻底掐断东印度公司那帮老对手的财路,让他们元气大伤,为自己回国后,彻底将其吞并和收编,做好铺垫。
其二,将自己和大英帝国官方,从“鸦片贩子”这个不光彩的身份中,彻底洗白。从此以后,英国对华贸易,将是“干净”的、“合法”的工业品倾销,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要在清政府的心中,埋下一颗“英夷是好人,是帮我们禁烟的盟友”的种子。这种心理上的亲近感,将为他后续更深层次的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耆英还没从第一条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第二条,又给了他当头一棒。
第二条:关于通商口岸。
《条约》要求:大清国需向大英帝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共计五个沿海城市,作为“自由贸易港口”。允许英国商人及家属,在这些港口城市内,自由居住、经商、并设立领事馆。
“五……五口通商?!”耆英的心,又是一沉。这个,倒是和预想的差不多,是对战败国的常规操作。
但紧接着的下一款,又让他看不懂了。
《条约》补充道:为体现“公平”,所有在这五个港口进出的英国商品,其关税税率,将不再由广州十三行或地方官吏私自决定,而是必须由“中英两国委派的专员,共同协商制定”。
“协……协商关税?”耆英感觉自己的脑子,又不够用了。
在他看来,人家打赢了,不应该直接要求“零关税”,或者“极低税率”吗?怎么还要跟我们“商量”着来?这红毛鬼,又在打什么算盘?
他哪里知道,林亚瑟这招,比直接要求低税率,还要狠毒一万倍!
林亚瑟非常清楚,只要将“关税制定权”从地方,收归到“中央对中央”的层面,那么,凭借大英帝国强大的国力和他那领先时代的经济学知识,他有的是办法,在谈判桌上,玩弄清廷那些对现代经济一窍不通的官僚们于股掌之间。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便宜,而是从“规则”上,彻底地,掌控未来两国之间的贸易走向!
而最后一项,则更是让耆英,感到了彻骨的寒意和……一丝荒诞。
第三条:关于技术援助与赔款。
《条约》提出:考虑到清军在此次“误会”中,装备落后,损失惨重。大英帝国本着“人道主义”和“盟友情谊”,愿意向大清国,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援助”。
援助内容包括:
一,由亲王殿下名下的“未来工业集团”,派遣工程师团队,协助大清国,修建第一条从天津到北京的“皇家御用铁路”,以方便皇帝陛下的出巡和物资运输。
二,同样由“未来工业集团”,帮助大清国,在京畿地区,建立一座小型的、现代化的“京师示范兵工厂”,用于生产新式的步枪和火炮。
当然,这些“援助”不是免费的。
作为回报,大清国需要向大英帝国支付此次远征的“军费补偿”和“技术转让费”,共计……三千万两白银,分十年付清。
并且,《条约》还用一行小字,特别注明:为了“帮助”清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其关税收入,以确保赔款的顺利支付。新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的海关税务工作,将由“中英双方共同派员管理”。
耆英看着这份条约,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凉透了!
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个年轻得可怕的“红毛鬼”,他那盘棋,究竟下得有多大,有多毒!
割地?不,他不要你那几块鸟不拉屎的破地。
他要的,是你的关税!是你的市场!是你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他表面上,是在帮你修铁路,建兵工厂,是在“授人以渔”。
但实际上,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将他那套属于“工业文明”的标准和技术,像一颗颗钉子一样,深深地楔入你这个古老帝国的身体里!让你从此,在技术上,在经济上,都对他产生无法摆脱的依赖!
再配上那个“共管海关”的条款……
这哪里是什么《天津条约》?这分明就是一份用“友好”和“援助”做糖衣,包裹着最恶毒、最深远侵略意图的……“卖身契”啊!
耆英看着林亚瑟那张挂着和煦微笑的脸,第一次,感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恐惧。
而此刻的林亚瑟,也在静静地观察着耆英脸上那瞬息万变的表情。他的心中,同样五味杂陈,远非表面上那么平静。
历史上,英国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这扇窗。但随之而来的,是长达百年的屈辱、沉沦和无数次的反复。
而现在,他林亚瑟,要用一种更文明,也更釜底抽薪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没错,他要禁绝鸦片。但这不仅是为了洗白自己,更是为了拔掉插在这个民族血管里最毒的那根吸管!一个身体健康的民族,才有站起来的可能!
没错,他要协定关税,倾销工业品。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最先进的商品、技术和思想,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这个封闭的国家,冲击它那老旧不堪的自然经济,逼迫它进行产业的自我革新。
没错,他要修铁路,建兵工厂。这背后固然有控制其交通和军事命脉的野心。但同样,这也将是这个国家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铁路,第一座能生产新式武器的兵工厂!这将是工业文明的第一颗火种,被他亲手,强行地,植入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换血”。
是一场痛苦的、屈辱的,但却又是不得不进行的、从根源上改造的“外科手术”。
他要用大英帝国的贪婪,作为自己手中最锋利的手术刀,亲手剖开这个老大帝国那早已僵化的肌体,切除它腐烂的组织,让新鲜的血液,能够流淌进去。
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以“侵略者”的身份,尽可能地,将这代价,控制在“治病救人”的范畴内,而不是任由其发展成一场彻底毁掉病人所有生机的“掠夺盛宴”。
至于救亡图存……要靠中国自己,他目前也只能起到一个顺水推舟的作用。到最后,终究要靠一场真正的自我革命,而不是靠他这个外来者。
想到这里,林亚瑟心中最后一丝的愧疚和不忍,被一种更宏大、更冷酷的“历史使命感”所取代。
他看着眼前那个已经面如死灰的耆英,重新露出了商人般的、和善的微笑。
“耆大人,”他用一种极其“体谅”的语气,轻声说道,“这份条约,您觉得,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是非常的‘公平’和‘友好’了。比起我们直接把舰队开进北京城,然后抢走你们国库里所有的金子,要文明得多,不是吗?”
“比起割让你们的土地,比如……香港岛那样美丽的地方,要体面得多,不是吗?”
耆英听到这话,身体猛地一震!
“我……我……”耆英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选择。
他只能,颤抖着,将这份决定了未来国运的条约,如同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一般,捧在手里。
林亚瑟看着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站起身,走上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耆大人,别这么愁眉苦脸的。”他的声音,如同魔鬼的低语,在耆英的耳边响起。
“换个角度想,这份条约,对你,对你的皇上,甚至对你的国家,未必是件坏事。”
“想想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鸦片来掏空你们的国库。你们还能得到我们的技术,拥有自己的铁路和兵工厂。你们只需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的‘学费’而已。”
“而你,耆英大人,”林亚瑟的笑容,变得高深莫测,“将作为那个,在帝国危难之际,不割地,不赔款,反而为帝国引来了‘西学东渐’第一缕曙光的……千古名臣,而被载入史册。”
“你觉得,这笔买卖……亏吗?”
耆英听着这番话,呆呆地看着林亚索,他那颗已经被震撼到麻木的大脑,第一次,产生了一丝荒诞的、扭曲的……认同感。
他忽然觉得,对方说的……好像……他妈的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殿……殿下的‘善意’,外臣……外臣一定,如实……如实转达给皇上。”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881/443277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