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兽语觉醒:八零恶女靠动物情报赚翻了 > 第81章,盼佳讯。

第81章,盼佳讯。


她悄悄来到地里,轻声呼唤着经常在这里活动的麻雀和昆虫。

很快,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落在地头。

【西姐,找我们有什么事呀?】一只小麻雀歪着头问。

林西西急切地问:“你们知道这片柴胡是怎么了吗?为什么叶子会长斑枯萎?”

麻雀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我们知道!是地底下的小虫子在做坏!】

【对的对的!是一种白色的小虫虫,在吃根根!】

【它们怕一种味道,一种紫色小花的味道!】

林西西心里一动:“紫色小花?长什么样?在哪里能找到?”

【后山的背阴处有很多!】一只年长的麻雀说。

【那种花的花瓣揉碎了有很冲的味道,小虫虫都不喜欢!】

林西西立刻请霍北南帮忙,带着几个社员到后山寻找。

果然,在一片背阴的山坡上,他们找到了一大片紫色的野花。

采回来揉碎一闻,确实有股刺鼻的气味。

“这是紫花地丁。”

霍北南辨认出来,“确实有一定的驱虫功效。”

大家赶紧采集了大量紫花地丁,回来熬制成浓汁,喷洒在患病的柴胡上。

连续喷洒三天后,病害果然得到了控制。

新长出的叶片不再出现斑点,原本病恹恹的植株也开始恢复生机。

“成功了!”社员们欢呼雀跃,看着渐渐恢复生机的药田,个个喜笑颜开。

林西西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着在地头跳跃的麻雀们。

这一次,又是她的朋友们帮了大忙。

危机过后,合作社的凝聚力更强了。

大家都对林西西心服口服,就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几个老社员,也彻底改变了看法。

霍北南的假期有限,很快就要返回部队。

临行前,他帮合作社规划了进一步的发展蓝图,还教大家如何预防类似的病虫害。

送走霍北南后,林西西更加专注于合作社的发展。

她不仅扩大了与刘老板的合作,还开始尝试联系省城的一些药堂和养生馆。

送走霍北南,林西西心里空落落了几天,但很快就被繁忙的事务填满。

合作社刚刚经历危机又重焕生机,每一刻都不能松懈。

有了这次根腐病的教训,林西西更加注重病虫害的预防和田间精细管理。

她将紫花地丁的种植也纳入了计划,在药田周围间隔种植,既能驱虫,本身也是一味药材。

与省城刘老板的合作逐渐稳定,每次交货,印着“红星药材”商标的布包总能换来刘老板满意的笑容和比市场价略高的回报。

这笔稳定的收入,像涓涓细流,滋养着合作社的运转,也让社员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但林西西没有满足于此。

她记得省城那些药堂和养生馆的门槛,也记得孙主任那句“规模和稳定货源”。她知道,光靠刘老板这条线,合作社很难真正做大做强。

一天,她翻看省城培训时的笔记和带回来的资料,目光停留在“药食同源”几个字上,心里忽然一动。

她找到张院长,请教道:“院长,您说,咱们的药材,比如柴胡,黄芩,主要是药铺和药厂收。但像枸杞、红枣、山药这类,既是药材,也是食材,是不是销路能更广些?”

张院长推推眼镜,点点头:“是这个理儿!药食同源的东西,老百姓认可,需求量大,不光药铺,供销社,副食品商店甚至大点的饭店都可能要。怎么,你想种这些?”

“咱们合作社的地,也不是所有都适合种柴胡,黄芩。”林西西分析道。

“有些坡地,沙壤地,种山药、种枸杞可能更合适。如果能打开药食同源产品的销路,咱们合作社的路子就宽多了,也能动员更多农户加入!”

说完她立马行动,再次召集社员开会,提出了试种药食同源作物的想法。

“山药?那东西费地力,不好挖,产量也不稳定吧?”有社员提出疑虑。

“枸杞咱们这能种好吗?听说那是西北那边种的。”

林西西早有准备。

“我问过张院长了,咱们这的气候土壤,适合种本地的毛山药,虽然产量不如淮山药,但品质不错。枸杞也可以试种耐寒的品种。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好卖!咱们可以先去跑跑销路,哪怕量小点,价格好就成!”

她的话总能给人信心。

几户胆子大的社员率先表示愿意拿出部分田地试种。

林西西则开始着手跑销路。

她带着晒好的优质干枣和从外县换来的枸杞样品,先去了县里的供销社和副食品商店。

起初,对方听说是一个公社合作社的产品,都有些犹豫。

但林西西不气馁,一次不行就跑两次,样品留下免费试用,还搬出了县里一等奖和部队试供应的名头。

在她的几次三番的恳请下,县供销社的主任终于松口,答应先进一批红枣和枸杞试卖,如果反响好,再考虑长期合作。

与此同时,李瑶瑶那边也没真正消停。她看到林西西的合作社搞得风生水起,连部队都来人考察了,心里酸得冒泡。

明着使坏不敢了,但暗地里的小动作却没停。

她时不时在村里散播些风言风语,说什么“合作社的钱都被林西西一个人攥着”

“种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肯定赔钱”之类的话。

这些话或多或少传到了一些社员耳朵里,特别是那些还没加入合作社,持观望态度的农户,心里不免又打起了鼓。

林大山听到些风声,回家吃饭时闷闷不乐:“西西,外面有些人说得可难听了,说咱……”

林西西给爹夹了一筷子菜。

“爹,嘴长在别人身上,咱管不了。咱们只要把事儿做好,账目公开透明,让社员们真正得到实惠,那些闲话自然就没了。”

话虽如此,但林西西也知道,人心易变,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绝对的诚信才能凝聚大家。

她让负责账目的帮手将合作社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定期贴在合作社临时办公点的墙上公示,谁都可以来看,来问。

第一次公示账目那天,围了不少人。当大家看到买新农具花了多少钱,卖药材收入多少钱,每家根据投入和工时能分多少钱,一笔笔清晰明了时,之前的疑虑打消了不少。

“哟,这笔账记得真清楚!”

“没想到这几个月,老王家光分工时就分了这么多?”

“看来跟着合作社干,是真有奔头!”

那些观望的农户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

就在林西西忙着巩固合作社内部,拓展“药食同源”新路子时。

一封来自省城的信,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信是之前培训时的一位同学写来的,说省里要举办一个“农村特色产业交流大会”,邀请各地有特色的合作社,个体户参加,展示产品,交流经验,寻找商机。

这位同学知道林西西的药材合作社搞得好,特地弄来了一个参会名额给她。

林西西小心地拆开信封,霍北南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

信的开头依旧是惯例的问候和简单的近况分享,训练很紧,一切安好,勿念。

但读到后面,林西西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得知你合作社近况,甚慰。柴胡病害化解,乃你用心之果。拓展药食同源之思路,颇具远见,稳步推进即可,勿急勿躁。”

“省城交流大会,机遇难得。得知你已决定前往,甚好。不必过于挂虑资金之事,我已托王战友,代为留意大会情况,若有急需之处,可寻他相助。地址依旧。此行重在开阔眼界,结交同道,展示成果,无需妄自菲薄,你当得起。”

信的末尾,他笔锋稍顿,墨迹似乎比前面深了一些:“临行前夜,望善自珍重。盼佳讯。”

这一封信,像一股温润的力量,缓缓注入林西西的心田。

他甚至在她说出口之前,就已经知晓了她的决定,并为她想到了可能遇到的难处,悄然安排了援手

“盼佳讯”三个字,让林西西脸颊微热,心中却更加坚定。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822/111110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