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兽语觉醒:八零恶女靠动物情报赚翻了 > 第87章,发展新的合作。

第87章,发展新的合作。


有了省里的检测报告撑腰,合作社的腰杆子是彻底硬了。

大伙儿干活更有劲头,连走路都带风。

可林西西没闲着。她心里一直琢磨着徐老信里那句话:“产量可能不如化肥催生的”。现在名声是打出去了。

订单也多了,可地里就那么多产出,万一以后单子再接多点,供不上货可咋整?那不就等于自己砸了自己招牌吗?

她想起霍北南寄来的那几本讲土壤改良和节水的军事科普书,赶紧又翻出来,拉着合作社里几个人一起研究。

比如部队自己种菜也要在有限资源里提高产量,这跟合作社的处境还真有点像。

“咱们也试试?”林西西跟大伙儿商量。

“老祖宗的法子好,但也能学学新东西。咱们不用化肥农药,但可以把地养得更肥,水用得更省。”

说干就干。他们划出一小片药田做试验,按照书上说的和徐老信里提点的,开始捣鼓生态升级。

收集杂草,秸秆和人畜粪尿科学堆肥,把灌溉的竹管系统细化,争取每一滴水都浇到药材根子上,还尝试着在不同地块间轮作,不让地力透支。

李瑶瑶消停了一阵子,但看着合作社又折腾起来,忍不住又在一旁说风凉话:“哟,这才刚过关就又瞎搞?别到时候增产没成,把好端端的药材给种废了。”

可这次,没等林西西开口,其他社员就先顶了回去:“咱们有省里的报告兜底,摸索一下咋了?”

“就是,总不能一直原地踏步吧!”

林西西没理会这些噪音,她全部心思都扑在那片试验田上,天天去记录苗情长势。

同时,她也没断了和徐老的联系。

经常写信请教问题,有时还会寄点试验田的土壤样品过去。

徐老对这个肯钻研又实干的乡下姑娘很是欣赏,回信也格外认真,虽然远在省城,却成了合作社看不见的技术顾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试验田里的柴胡,黄芩果然长得比旁边地块更壮实,叶子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就在这个时候,药厂的周科长亲自来电话了,比之前更加热情了。

“小林啊,你们合作社这次可是出名了!省所的报告我们都传阅了!我们厂里经过研究,不仅想把你们列为定点采购单位,还有一个新想法,我们想以你们的生态药材为卖点,推出一款精品成药。如果这个合作能成,以后的采购量可不是现在这个数了!”

这意味着,合作社的药材,可能要卖出前所未有的价钱,而且需求会大大增加。

机会来了,但压力也更大了。眼前的试验田虽然长势好,但还没到收获的时候,最终产量和质量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能不能接下药厂这个大单,就看这片试验田的成果了。

林西西握着电话,心里有些犹豫,但还是先同意下来:“周科长,谢谢您的信任!我们合作社一定尽全力,种出最好的药,绝不辜负你们的期待!”

挂掉电话,她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知道,又一场硬仗要来了。

这一次,不再是应对质疑,而是实打实地提升自己,去抓住更大的机遇。

她转身走向那片充满希望的试验田,阳光洒在她身上,也照在那片郁郁葱葱的药材上。

但这一次,林西西和她的合作社,准备得更充分,脚步也更坚定了。

试验田成了林西西的心头肉。她一天恨不得往地里跑三趟,蹲在那儿一看就是老半天,记录苗高,叶色,土壤湿度,比照顾孩子还上心。

社员们看她这么投入,也都不敢马虎,严格按照新琢磨出来的法子伺候着这几片地。

堆肥发酵得不错,没啥臭味,反而有股泥土的清香。

滴灌的竹管也挺好用,水慢慢渗进土里,不像以前大水漫灌,既浪费水又把地都浇板结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试验田里的药材眼看着就比旁边普通地块的长得精神,秆子粗壮,叶子厚实油绿。

大伙儿心里渐渐有了底,连最开始持怀疑态度的社员都摸着胡子点头:“这新老结合的法子,看来是真管用!”

就在试验田的柴胡和黄芩快要到采收期的时候,药厂的周科长又来了个电话,这次语气更急了点儿:“小林啊,我们厂里那个生态精品线的项目上面批下来了,马上就要启动!第一批原料采购计划马上就要定下来,你们合作社能不能跟上?这可是抢时间的事儿!”

机会是真来了,但这时间卡得也太紧了!

试验田的药材虽好,但还没完全成熟,现在采收肯定影响药效。

可要是等最佳采收期,又怕错过了药厂这波计划。

林西西心里急得直转磨,但她很快冷静下来。

她找来管理小组的人一起商量,又把徐老的信翻出来反复看。

徐老在信里强调过:“药材采收,时机是关键,宁迟勿早,否则效价大打折扣。”

最后她一咬牙,做了决定:“周科长,感谢您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我们合作社的生态药材,绝对能达到您的要求。但最好的那一批,还得再等小半个月才能达到最佳药效。

您看……厂里能不能稍微协调一下进度?或者我们先供应一部分,最好的那一批稍晚一点立刻给您送过去?我保证,值得等待!”

她这话说得诚恳,也透着对自家药材质量的自信。周科长在那头沉吟了一下,他也是懂行的人,知道好药材急不得:“成!小林,我就信你这股认真劲儿!我想办法把计划稍微往后挪一挪,但最多也就十天,你们的药材必须得给我顶上!”

“没问题!谢谢周科长!”林西西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接下来的十天,简直是跟时间赛跑。

合作社全员上心,精心照顾着那一片希望之田。林西西更是恨不得睡在地头。

终于到了预定的日子,试验田的柴胡,黄芩迎来了最佳采收期。

社员们小心翼翼地采收,晾晒,初加工。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样品第一时间寄往药厂和徐老那里。

药厂检验科很快反馈:这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比之前送检的样品还要高出一截!

周科长高兴得直接打电话来:“小林!你们真是太给力了!就这个品质,长期合作没问题!价格也好商量!”

同时,徐老的信也到了。他在信里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批试验田的样品,品质超乎预期,尤其赞赏他们在保持生态种植的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和精细管理实现了提质增产,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探索,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他还邀请林西西,有机会可以去省研究所交流经验。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822/111110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