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这能跟我们厂里的机器比吗?
石坪村的风波刚刚平息,合作社的加工坊也顺利扩建完成。
崭新的厂房,添置了一些基础的切片,烘干设备,效率比之前纯靠手工提升了不少。
社员们进出加工坊,腰杆挺得更直了,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可林西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更让她措手不及的消息传来了。
公社书记把她叫到办公室,面色有些凝重,递给她一份红头文件:“西西,你先看看这个。”
林西西接过来一看,是县里新下发的一份。
关于鼓励发展农村社队企业,搞活集体经济的通知,文件里提到,要树立典型,择优扶持。而红星合作社,因为成绩突出,已经被县里初步选定为重点扶持对象。
“这是好事啊,书记!”林西西有些不解地看着书记凝重的脸色。
“是好事,但也是压力。”书记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
来
“县里要求,重点扶持对象不能小富即安,要有更大的发展蓝图。下个月,县里要组织一个考察团下来,不仅有县里的领导,可能还有地区,一级的干部。考察的重点,就是看你们合作社有没有潜力发展成为更具规模的社队企业,能不能起到真正的龙头带动作用。”
书记顿了顿,看着林西西:“西西,这意味着,你们不能只满足于现在这种‘联产合作’的模式了。”
“县里希望看到更规范的企业管理,更清晰的发展规划,甚至……是更可观的产值和利润预期。到时候,你要当面给考察团做汇报。”
林西西拿着文件的手,瞬间明白书记的意思。
合作社之前的路子,更像是“抱团取暖”,精细化管理也主要聚焦在种植技术层面。
而社队企业这个称呼,意味着要按照更正规的工厂模式来运作。
涉及到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长远战略等等。
这些都是她过去从未深入接触过的领域。
“另外,”书记补充道。眉头越皱越紧。
“考察团里,可能会有不同意见的人,县农机厂的厂长,据说就对你们这种‘生态种植’不太感冒,觉得产量低见效慢,不如机械化,化肥化来得实在。你得有所准备。”
听了书记说的话后,林西西带着压力,回到了合作社。
她没有立刻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而是把自己关在小小的办公室里,对着那份文件反复看了好几遍,心里乱成一团麻。
技术上的难题,她可以请教徐老,可以和社员们一起攻克。
但管理企业,应对官方的考察,还要面对可能的质疑和挑战,这完全超出了她的经验范围。
她仿佛又回到了刚接手合作社时那种茫然无措的状态,甚至压力更大。
因为这次,她肩上扛着的,是整个合作社乃至公社的希望。
她下意识地想给霍北南写信,笔拿起来,却不知从何写起。
写自己的惶恐不安吗?他远在部队,又能帮上什么忙?反而会让他担心。
李瑶瑶那边不知道从哪儿听到了风声,阴阳怪气的声音又在窗外飘过。
“哟,这是要当大企业家了?可别到时候在领导面前,连个像样的账本都拿不出来,那笑话可就闹大喽!”
这话像根针一样扎在林西西心上,却也瞬间激起了她的倔强。
她不能慌,更不能退。
合作社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少人汗水换来的,决不能在她手里掉了链子。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梳理思路。
首先,得找人帮忙!她想到了一个人公社的会计老王。
老王是公社的老财务,业务精通,为人也正派。
林西西立刻去找老王,诚恳地请教企业账目该怎么建立,成本利润该怎么核算。
老王见这姑娘虚心好学,是为了集体的事,便一口答应下来,答应抽空来合作社指导,帮他们把账目规范起来。
接着,她召集管理小组的核心成员,坦诚地说明了情况。
“…这次考察,是难关,也是机遇。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得靠大家伙儿一起使劲儿!”
她把困难摆出来,也把未来的可能性讲清楚。
社员们先是一阵喧哗,随即纷纷表示:“西西,你指哪儿我们打哪儿!”
“不就是做个规划吗?咱们一起想!”
“对,咱们实打实的成绩摆在这儿,不怕人看!”
看到大家依旧团结一心,林西西心里踏实了不少。
她开始着手准备,带着大家彻底整理加工坊的环境,制定更详细的生产流程记录。
请老王帮忙梳理财务数据,
她自己则熬夜学习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试图草拟一份合作社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虽然青涩,但每一个字都透着真诚和实干。
她还特意给徐老写了封信,没有直接求助,
而是汇报了合作社近期的发展以及面临的这次升级考验。
她相信,徐老的智慧能给她一些无形的指引。
日子在紧张的准备中一天天过去。
考察团到来的前一天晚上,林西西再次检查完所有的准备材料,独自一人走到那片最为茂盛的试验田边。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田野上,药材的清香随风飘散,她每次站在这里,看着面前的田野,心情总会变得的好起来。
第二天……考察团来的阵仗比林西西想的还大。
除了县里几个常见的领导,地区乡镇企业局也来了个副局长,最扎眼的还是县农机厂那个王厂长。
这王厂长五十来岁,胖乎乎的,穿着中山装,脸上没啥笑模样,一下车就背着手,东瞅瞅西看看,那眼神,挑刺儿似的。
公社书记赶紧带着林西西迎上去,简单客气了几句,考察就开始了。
第一站先看加工坊。
新盖的厂房里,社员们都穿着干净衣裳,围着新买的切片机,烘干机忙活着。
林西西一边引路一边介绍:“咱这烘干讲究低温慢烘,为的是保住药效,徐老专家特意嘱咐的。”
地区来的副局长听着直点头,偶尔问两句,林西西都照着实际情况和徐老信里教的,说得清清楚楚。
王厂长冷不丁插话,嗓门挺大:“这速度可不行啊!要是换上我们厂产的大功率烘干机,产量得翻好几倍!算过成本没?”
林西西心里咯噔一下,表情有些僵住,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王厂长,大机器是好,可咱现在这点产量用不上,而且耗电也厉害。再说徐老讲了,有些药材娇贵,火候大了反而坏事。”
王厂长从鼻子里“嗯”了一声,没再吭气,可那眼神明显是不信服。
接着去看药田,一到那片生态试验田跟前,效果立马出来了。
试验田里的药材绿油油,壮实实,跟旁边普通地里那蔫头耷脑的苗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连地区副局长都蹲下去,摸着药材根子连声说:“好!这地力足!”
林西西赶紧接话,介绍他们怎么沤肥,怎么用竹管省水,怎么倒茬养地。
王厂长可算找着机会了,他指着试验田,话里带刺:“林社长,你这田长相是不赖。可种地不是看长相,得算钱!你这套活儿,不用化肥,不使大机器,全指望人下细功夫。”
“那得搭进去多少人工?就算你卖的贵点,可一亩地才出多少货?里外里算算,真能挣着钱吗?现在都讲究现代化,机械化,你这慢工出细活的套路,跟得上趟吗?”
他转过身,对着所有考察团的人说:“我们农机厂为啥存在?就是为了让农民省力气,多打粮!都照你这么弄,啥时候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空气都像凝固了。
所有人都盯着林西西,公社书记急得直搓手。
林西西心怦怦跳,手心里全是汗。
她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她使劲吸了口气,没躲王厂长的眼神,也没急着吵吵,尽量把语气放平缓:
“王厂长,您说的在理,种地肯定得算钱,不能白忙活。这笔账,咱合作社心里有数。”
她转向大家,掰着手指头说:“头一件,说人工。咱这精细活儿是需要人多,可这些人工,用的都是咱村里出不去门的妇女,老人,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这难道不是好事?”
“第二件,说本钱。咱沤肥用的是自家不要的秸秆,牲口粪,不花钱,竹管滴灌,省水就是省钱,顶大的开销,就是学技术学管理,可这学问学到了是一辈子的。”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822/111110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