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 第91章 快来救命啊

第91章 快来救命啊


后世人看历史记载,脑子里多半会浮现出“三王”一出芝加哥就大杀四方的场景!

    然而,历史记载是会骗人的。

    唐纳尔确实是抱着大杀四方的心态,领着一队精干的手下,意气风发地离开了芝加哥,向西南方向的密苏里州进发。

    他的计划简单而直接:充分利用爱尔兰裔的族群网络。

    先联系当地的爱尔兰社区,凭借同族的情谊打开局面,了解当地私酒市场的格局,再以这些社区为据点,逐步扩张,蚕食地盘。

    老乡见老乡,做事好商量嘛!

    密苏里州就有不少爱尔兰移民的聚居区。

    车队驶入一个小镇,一种熟悉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街道的命名、教堂的风格,甚至空气中隐约飘来的土豆炖肉的味道,都让唐纳尔感觉仿佛身处芝加哥的爱尔兰裔街区。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家挂着绿色三叶草招牌的“饭馆”,并闻到了酒香。

    唐纳尔会心一笑,对左右说:“看,这就是我们爱尔兰人,走到哪儿,酒馆就开到哪儿!”

    下车,推开酒馆的门,里面光线略显昏暗,坐着十几个人,看面孔基本都是爱尔兰裔,他们小声交谈,气氛有些沉闷。

    这种酒馆氛围可不够热烈啊!

    唐纳尔于是走到吧台前,用力敲了敲桌子,吸引所有人的注意,然后用最亲切的声音大声宣布:

    “各位爱尔兰的兄弟们!!我是芝加哥爱尔兰帮的唐纳尔·奥康纳,初到此地,今天高兴,所有人的酒,我请了!”

    按照他的预想,此刻酒馆里应该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人们会围上来热情地打招呼,询问芝加哥的新闻。

    然而,现实是——

    酒馆里突然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交谈声戛然而止。原本低着头喝酒的人们齐刷刷地抬起头,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但那目光里没有欢迎,没有好奇,只有……怀疑、愤怒和毫不掩饰的敌意?

    吧台后的老板,一个红脸膛的壮汉,脸色更是瞬间沉了下来。

    他一言不发,猛地弯腰,从柜台下抄起一把锃亮的双管猎枪,“咔嚓”一声上了膛,黑洞洞的枪口直接对准了唐纳尔!

    “法克鱿!你是唐纳尔?老子还是唐纳尔他爸呢!”

    “妈的!”另一个酒客猛地摔了酒杯,站起来怒吼,“骗子一个个都他妈叫唐纳尔是吧?刚骗完一波又来?真当我们是傻子好糊弄吗?”

    “又是芝加哥来的?芝加哥怎么这么多骗子?”

    “揍他!这些该死的骗子!专门骗我们老乡的钱!”其他酒客也群情激愤地围了上来,有的抄起了板凳,有的拎起了酒瓶。

    唐纳尔:“???”

    等一会,发生了什么?

    ……

    另一边,芝加哥的骗子罗根,召集了太阳报编辑部。

    “各位,我有个想法。”罗根敲着桌子,“现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太阳报要想继续做大,必须要有最快的一手消息!”

    “所以我决定,给我们的外派记者配两架飞机!组建我们自己的空中采访队!哪里有大新闻,我们的记者就能第一时间飞过去!”

    编辑们全都听傻了。

    飞……飞机?

    这年头记者出差坐火车能有报销就已经很够意思了,老板居然要给记者配专机?

    美利坚都还没出现上规模的民航客运,他们自己都没机会坐飞机呢!

    “老板!三思啊!”

    “这太奢侈了!运营成本太高了!”

    “哪个记者不是纯靠两条腿,满靴子泥,没必要对他们这么好吧?”

    编辑们七嘴八舌地劝阻,都觉得老板这个想法过于天马行空,纯粹是浪费钱。

    虽然老板说得对,大报社与小报社的一大区别,就是前者拥有自己的全国网络和资源,而后者自主采集全国新闻的能力很弱。

    有编辑就建议,“我们已经学习《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他们,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分社或专职记者,负责报道该地区的重大事件,一般也就够了。”

    “对,现在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总部保持密切联系,发送报道,比以前只有电报互动高效得多了!”有做过记者的编辑酸道。

    就连理查也不知道罗根突然发什么癫,“就算大报社记者的肉身移动,都是依靠全国发达的铁路网。最多是拥有承包的专用列车车厢,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团队。我们也弄个专用车厢好了。”

    当然,除非发生在报社本地,否则再重大的新闻,传到读者手中时都不能算实时了。

    但是相较于大部分报社甚至是通过订阅其他地方报纸来采集某一事件的进展,已经是很实时了!

    罗根听着众人的反对,慢悠悠地喝了口咖啡,然后才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哦,是这样的,我这老板也是报社的兼职记者嘛,会经常出去跑跑新闻。没个飞机,多不方便。”

    “而且,这算是报社的专机,不是只给记者用的,你们作为编辑,出行远方的话也可以坐嘛!”

    啊这……

    “老板!您这个提议真是太有远见了!”

    “没错!新闻讲究的就是时效性!人无我有,才能出精品!”

    “记者是我们报社最宝贵的财富!为他们配备最好的交通工具,完全值得!”

    编辑们都不用对眼神,如同排练过一般,态度齐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理查很是鄙夷地看了一眼这群见风使舵的马屁精,追问道:“飞机的安全性有保证吗?”

    罗根是有备而来的,“美利坚最安全的飞机是政府拥有和运营的航空邮件飞机,他们将安全视为首要考虑因素。”

    “安全计划包括严格的飞行员选拔标准和定期体检,对飞机进行严格检查机制。几乎每次飞行结束后,运营者需要对其进行180项检查清单……”

    “最重要是,飞机维修工作集中在芝加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挖人。”

    虽然吧,目前最安全的邮航飞机失事率也只有每飞行5000次有1人死亡,相较于后世每百万次飞行才有1起事故完全没法比。

    但,除非不远行,否则这年头的汽车交通事故率也比后世要高上天了。

    考虑到欧洲已经有了民用客运航班,有足够的乘客愿意选择飞行作为交通方式,可见其安全性尚可接受。

    既然罗根都考虑到了,那就买吧。

    老实讲,这年头买飞机还真不比买汽车困难多少——战后有大量轰炸机或者水上巡逻机被改装成客机,罗根做出决定的第三天,就有两架由F-5L水上巡逻机改装而来的14座客机挂在报社名下。

    但专机的第一次飞行不是跑新闻,而是……“救人”!

    就在报社上下还在热议这“新玩具”的时候,一份加急电报被送到了罗根的桌上。

    “Help!快来救命啊!——唐纳尔。”

    罗根:?

    ……

    罗根:我有必要学开飞机了,这样失事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跳伞~~~

    

    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815/111110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