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7章 清君侧

第7章 清君侧


陆准盯着系统面板上新弹出的提示,指尖微微发颤。

“真龙血脉”四个字像烧红的烙铁,在他脑海里反复灼烧。

他猛地回头看向床上熟睡的婴儿,小家伙眉头微蹙,似乎在做什么不安稳的梦。

湘王朱柏的子嗣,竟有真龙血脉?这完全超出了他对这个时代的认知。

若此事败露,别说燕王府,整个北平城都藏不住这孩子。

陆准迅速收敛心神,将系统面板关闭,他知道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保住孩子才是首要任务。

窗外的月色透过窗棂,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绪。

接下来的几日,陆准表面上依旧深居简出,悉心照料婴儿,暗地里却通过乌鸦密切关注王府内外的动静。

升级后的捕捉术让他能同时控制三只乌鸦,覆盖范围也扩大到五里,这让他对燕王府的掌控力提升了不少。

他发现,自围猎之后,王府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

侍卫们巡逻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是通往内院的几条通道,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更让他在意的是,姚广孝隔三差五便会派人送来一些书籍,大多是关于兵法谋略、天文地理的著作。

这显然是燕王在有意培养他,也是在试探他的能力边界。

陆准没有拒绝,他知道想要在燕王府立足,甚至保护好孩子,必须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每日除了照顾婴儿,他便埋首于这些典籍之中,凭借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系统的辅助,他对这些古代知识的理解远超常人。

这天午后,陆准正抱着婴儿在院子里晒太阳,一名侍卫突然前来传话,说姚广孝请他去前厅一叙。

陆准心中一动,将婴儿交给临时找来的可靠侍女照看,整理了一下衣冠便跟着侍卫前往前厅。

前厅内,姚广孝正坐在桌边煮茶,见陆准进来,笑着抬手示意:“陆先生来了,快请坐。”

陆准依言坐下,目光平静地看着姚广孝,等待对方开口。

姚广孝给陆准倒了一杯热茶,缓缓说道:“先生近日研读典籍,可有什么心得?”

陆准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温声道:“略有所悟,只是许多地方还需细品。”

姚广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先生谦逊了,王爷近日常与我说起,先生对兵法的见解独到,远超一般谋士。”

陆准心中暗道,燕王果然一直在关注自己,他不动声色地说道:“王爷过誉了,草民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姚广孝放下手中的茶盏,话锋一转:“先生不必过谦,如今时局动荡,正是用人之际,王爷有意让先生参与王府的军机要务,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陆准早有预料,他沉吟片刻,说道:“草民承蒙王爷不弃,愿为王爷效力,只是草民尚有一请。”

姚广孝挑眉:“先生请讲。”

“草民只求王爷能护住那孩子的周全,无论将来发生何事,都不要牵连于他。”陆准语气坚定地说道。

姚广孝看着陆准,沉默了片刻,点头道:“先生放心,王爷既已收留你们,便不会坐视那孩子出事,此事我可替王爷应下。”

得到姚广孝的承诺,陆准心中稍稍安定,他起身拱手:“多谢先生。”

姚广孝摆摆手,笑道:“先生不必多礼,日后我们便是同僚,还需相互扶持。”

从前厅回来,陆准径直来到婴儿的房间,见小家伙正安安稳稳地睡着,他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他坐在床边,轻轻握住婴儿的小手,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护住这孩子,护住这“真龙血脉”。

接下来的日子,陆准正式参与到燕王府的军机要务中。

他凭借着出色的谋略和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很快便在谋士群体中崭露头角。

燕王朱棣对他愈发信任,许多重要的决策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这天,朱棣在书房召集核心谋士议事,议题是关于朝廷近期的动向。

一名谋士率先开口:“启禀王爷,据探子回报,朝廷近期正在调集兵力,似乎有针对我北平之意。”

另一名谋士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建文帝还下旨削夺了几位藩王的兵权,下一步恐怕就要轮到王爷您了。”

书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众谋士都沉默不语,等待朱棣的决断。

朱棣面色阴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许久才开口问道:“陆先生,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陆准身上,陆准神色平静,缓缓说道:“王爷,依草民之见,建文帝削藩之心早已昭然若揭,朝廷调兵不过是先礼后兵,试探王爷的反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几位藩王已被削夺兵权,王爷若不早做打算,恐怕会陷入被动。”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先生有何良策?”

“以静制动,暗中准备。”陆准一字一句地说道,“王爷可表面上顺从朝廷旨意,暗地里加紧练兵,扩充军备,同时联络其他对朝廷不满的藩王,形成联盟,一旦朝廷发难,便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

众谋士闻言,纷纷点头称是,朱棣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先生所言极是,就按先生的计策行事。”

议事结束后,众谋士陆续离开书房,陆准走在最后,刚要跨出门槛,却被朱棣叫住。

朱棣起身走到他面前,目光沉沉地盯着他:“陆先生,本王知道你顾虑那孩子,但眼下局势,你我都没有退路。”

陆准心中一凛,拱手道:“王爷放心,草民明白轻重,定不会因私事误了大事。”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本王信你,只是建文帝那边动作越来越快,我们必须加快准备,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陆准点头应下,转身离开书房,脚步却比来时沉重了几分。

回到住处,他第一时间去看婴儿,小家伙正躺在床上玩着拨浪鼓,见到他进来,立刻伸出小手要抱。

陆准弯腰将婴儿抱起,轻轻蹭了蹭他的脸颊,心中暗道,为了这孩子,无论多凶险的路,他都得走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燕王府彻底忙碌起来,朱棣按照陆准的计策,表面上装作对朝廷旨意唯唯诺诺,暗地里却命人加紧招募士兵,修缮兵器。

陆准则利用捕捉术,让乌鸦密切监视北平城内朝廷官员的动向,一旦有异常,便第一时间汇报。

这天,负责打探消息的侍卫匆匆来报,说朝廷派来的钦差已经抵达北平城外,明日便要进城宣读削藩旨意。

朱棣召集核心谋士紧急议事,书房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一名谋士说道:“王爷,钦差此来,定是为了削藩之事,不如我们直接将其扣押,起兵反了!”

另一名谋士立刻反驳:“不可!如今我们准备尚未充分,贸然起兵,只会让天下人觉得我们是乱臣贼子,失了民心。”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朱棣看向陆准:“陆先生,你怎么看?”

陆准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钦差不可扣押,也不可轻易顺从。我们可先假意接旨,拖延时间,同时派人暗中联络其他藩王,看他们是否愿意与我们联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可让城中百姓知道朝廷削藩的消息,激起他们对朝廷的不满,毕竟一旦削藩,北平城的安稳也会受到影响。”

朱棣眼前一亮,点头道:“先生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

次日清晨,朱棣率领文武官员前往城外迎接钦差,态度恭敬,丝毫看不出异样。

钦差宣读削藩旨意时,语气傲慢,言语间满是对藩王的轻视,朱棣身后的将领们个个怒目而视,却被朱棣用眼神制止。

接旨完毕后,朱棣设宴款待钦差,席间不断敬酒,言语间尽是奉承之词,将钦差哄得晕头转向。

与此同时,陆准按照计划,让乌鸦将朝廷削藩的消息传遍北平城,百姓们得知后,纷纷议论纷纷,对朝廷的做法怨声载道。

一些商户担心削藩后战乱四起,影响生意,更是主动找到燕王府,表示愿意出资支持朱棣。

傍晚时分,负责联络其他藩王的人回来禀报,说宁王、辽王等几位藩王都对朝廷削藩不满,愿意与朱棣联手,但需要时间准备。

朱棣得知后,心中大安,对陆准说道:“先生果然有远见,如今我们有了百姓支持,又有其他藩王相助,大事可期!”

陆准却面色凝重:“王爷,不可大意。朝廷既然敢派钦差来,想必早已做好了准备,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军备扩充,以防朝廷突然发难。”

朱棣点头称是,立刻下令加快招募士兵的速度,同时命人将商户捐赠的钱财用来购买粮草和兵器。

接下来的几日,北平城内一片忙碌,招募士兵的营帐前挤满了前来报名的百姓,兵器库里的兵器也在日夜不停地打造。

陆准则继续利用捕捉术监视朝廷官员的动向,他发现,钦差在北平城停留的这几日,频繁与城中的一些官员接触,形迹可疑。

他立刻将此事禀报给朱棣,朱棣冷哼一声:“看来这钦差是来打探虚实的,我们不如将计就计,让他以为我们对朝廷仍有敬畏之心。”

陆准明白了朱棣的意思,说道:“王爷是想故意示弱,让朝廷放松警惕?”

朱棣笑道:“正是,我们可让钦差看到我们军备薄弱的假象,同时拖延时间,等待其他藩王准备就绪。”

随后,朱棣按照计划,故意将一些老旧的兵器摆放在军营外,让士兵们装作训练松散的样子,又在与钦差交谈时,表现出对朝廷的担忧和顺从。

钦差果然被蒙骗,回去后向建文帝禀报,说朱棣对朝廷仍有敬畏之心,暂无反意,建文帝因此放松了对朱棣的警惕,将原本准备派往北平的兵力调往了其他地方。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棣和陆准都松了一口气,朱棣对陆准说道:“先生的计策再次奏效,我们又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陆准却没有放松:“王爷,朝廷只是暂时放松警惕,一旦他们发现真相,定会加倍反扑,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完成所有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燕王府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士兵数量不断增加,粮草和兵器也堆积如山,其他藩王也陆续传来消息,说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只待朱棣一声令下。

这天,朱棣再次召集核心谋士议事,书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异常严肃。

朱棣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如今我们准备就绪,其他藩王也已做好准备,本王决定,三日后正式起兵,诸位意下如何?”

将领们闻言,纷纷起身,高声说道:“愿随王爷起兵,共图大业!”

陆准也起身拱手:“草民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王爷成就大业!”

议事结束后,陆准回到住处,看着熟睡的婴儿,心中百感交集。

三日后,便是起兵之日,一旦起兵,便再也没有回头的路,他不知道这场战乱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未来会面临多少危险,但他知道,他必须守护好这个孩子,守护好这“真龙血脉”。

他轻轻抚摸着婴儿的脸颊,低声说道:“小家伙,三日后,便是改变天下命运的时刻,我们一起见证吧。”

接下来的三日,北平城内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士兵们在军营内加紧训练,将领们则在研究作战计划,百姓们也隐约感觉到了暴风雨的来临,纷纷囤积粮食,闭门不出。

陆准则利用这三日时间,将捕捉术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北平城周边,让乌鸦密切监视朝廷军队的动向,一旦有异常,便第一时间汇报。

起兵前一日,朱棣派人将一面绣着“靖难”二字的大旗插在了燕王府门前,旗帜迎风招展,气势磅礴。

百姓们看到这面大旗后,纷纷聚集在燕王府门前,高呼“清君侧,安天下”,声音震耳欲聋。

朱棣站在王府门前的高台上,看着眼前的百姓,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他已经得到了民心,这是他成功的最大底气。

陆准站在朱棣身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也充满了感慨,他没想到,自己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竟然会在这个时代,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中。

当晚,燕王府内灯火通明,朱棣与将领们最后一次研究作战计划,确定了起兵后的行军路线和作战策略。

陆准则留在住处,守护着婴儿,他知道,明日起兵后,他将随大军出征,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时刻守护在婴儿身边,他必须为婴儿安排好一切。

他找来之前照看婴儿的侍女,郑重地说道:“明日我随大军出征,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让他受到伤害。”

侍女恭敬地说道:“先生放心,奴婢定当拼尽全力,守护好小主子。”

陆准又将一些防身的物品交给侍女,再三叮嘱后,才回到床边,看着熟睡的婴儿,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燕王府外便响起了震天的鼓声,士兵们整齐地排列在王府门前,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朱棣一身戎装,手持长枪,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看着下方的士兵和百姓。

他举起长枪,高声喊道:“将士们,百姓们,建文帝昏庸无道,听信谗言,削夺藩王兵权,残害忠良,今日我朱棣,顺应天意,起兵靖难,只为清君侧,安天下!”

“清君侧,安天下!”

“清君侧,安天下!”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716/503598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