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11章 拿下大同

第11章 拿下大同


他回到落脚处,立即派出亲随,携带密信火速返回北平,向朱棣汇报进展。

同时,他继续潜伏在大同城外,密切关注着城内的风吹草动。

潘毅回去后,表面上一切如常。

但暗地里,他开始秘密部署。

他首先召见了自己的几名心腹将领,透露了意向。

这些跟随他多年的部下,在权衡利弊后,大多选择了追随。

然后,潘毅以加强城防为名,不动声色地调整了各门守军。

将孙成及其亲信部下的防区,逐步调离关键位置。

这些调动看似合理,并未引起孙成的太大警觉。

他只是对潘毅近日的独断专行略有微词。

陆准通过城内的鸟雀,密切关注着这些变化。

他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几天后,潘毅再次以商议军务为名,邀请副将孙成至总兵府。

这一次,孙成刚踏入厅堂,便被左右埋伏的刀斧手拿下。

潘毅当面摊牌,陈说利害。

孙成起初怒骂不止,但听闻耿炳文大军被牵制在真定,以及燕王席卷河北的势头后,气势渐弱。

最终,在潘毅的保证和现实的考量下,孙成长叹一声,选择了归顺。

清除内部最大的障碍后,大同的易帜便进入了倒计时。

潘毅迅速控制了所有要害部门,封锁了消息。

陆准见时机成熟,决定进城。

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他再次以行商身份,坦然步入大同城门。

守门士兵已得到密令,悄然放行。

总兵府内,潘毅与陆准再次会面。

这一次,气氛已然不同。

“陆先生,城内已基本控制。”潘毅汇报道,“少数冥顽不灵者,已被暂时看管。”

陆准点头赞许:“将军行事果断,雷厉风行,陆某佩服。”

他走到地图前。

“如今最紧要的,是防止消息走漏,并尽快接应燕王部队入城。”

潘毅道:“先生放心,四门已严加管控,只许进,不许出。”

“至于接应……”他沉吟道,“末将认为,当派遣一支可靠部队,前往城外指定地点,引导燕王人马。”

陆准表示同意。

“此事需隐秘进行,规模不宜过大,以免打草惊蛇。”

两人仔细商议了接应的细节,包括时间、地点、信号。

一切安排妥当后,陆准写下了第二封密信,将大同已定、请速派兵接管的讯息传出。

信使再次冒着风险,潜出大同,奔赴北平。

接下来的几天,大同城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涌动。

潘毅和陆准都在焦急地等待。

等待燕王军队的出现。

也担心朝廷方面可能察觉异常。

陆准更是日夜通过飞鸟,监视着周边官道的动静。

任何一支不明队伍的靠近,都会引起高度警惕。

终于,在第五日黄昏。

一只被陆准意念驱使的苍鹰,从高空传回了讯息。

一支打着燕王旗号的骑兵部队,正沿着偏僻小路,向大同方向疾驰而来。

人数约在五千左右。

陆准立即将消息告知潘毅。

潘毅精神大振,立刻按计划行动。

他派出一支三百人的精锐骑兵,由自己的儿子潘忠率领,悄然出城接应。

当晚,月明星稀。

大同城的北门在深夜悄然洞开。

燕王麾大将张玉,率领五千精骑,人衔枚,马裹蹄,静悄悄地进入了这座北方重镇。

没有厮杀,没有烽火。

当燕军的旗帜插上大同城头时,许多守军士兵才在晨曦中惊觉,城池已然易主。

潘毅率领大同众将,在总兵府前正式拜见张玉。

张玉代表燕王朱棣,接受了潘毅等人的归附,并当场宣布,一切官职暂依原样,有功者另行封赏。

军心很快安定下来。

控制大同全城后,张玉与陆准、潘毅等人立刻商议下一步行动。

“大同已下,战略主动已在我手。”张玉指着地图,难掩兴奋。

“应立即分兵,控制周边关隘,确保晋北门户。”

潘毅主动请缨。

“末将熟悉此地地形,愿领本部兵马,即刻出发,收取雁门关、宁武关等要地。”

张玉同意。

“有劳潘将军!”

陆准则提醒道。

“将军此行,当以招抚为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若遇抵抗,可宣扬燕王‘清君侧’之大义,以及我军已克大同之势,动摇其军心。”

潘毅领命而去。

数日内,捷报频传。

雁门关守将见大同已失,潘毅亲至,稍作抵抗便开城投降。

宁武关更是望风归附。

整个晋北地区,迅速落入燕军控制之下。

消息传回北平,朱棣大喜过望。

他没想到陆准的行动如此迅速、顺利,几乎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大同和整个晋北。

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陆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朱棣对左右赞叹道。

他立即下令,重赏陆准及其随从。

同时,加封潘毅为北平都指挥同知,仍镇守大同,其余归附将官皆有升赏。

大同的易帜,如同在棋盘上落下了一记妙手。

它彻底改变了北方的战略格局。

燕军不再局限于北平一隅。

而是北连蒙古,西控晋北,获得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资源补给地。

更重要的是,它对真定前线的耿炳文大军,形成了侧翼威胁。

耿炳文不得不分兵防守侧后,攻势为之受挫。

战争的主动权,开始悄然向朱棣一方倾斜。

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黎明,陆准在废弃烽火台下,与潘毅的决定性会面。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陆准凭借其智慧和兽语之助,完美践行了这一兵法最高境界。

他在大同又停留了半月。

协助张玉和潘毅稳定局势,梳理内政,安抚民心。

直到一切步入正轨,他才辞别众人,准备返回北平。

潘毅亲自送至城外十里。

“先生大恩,潘某没齿难忘。”潘毅由衷说道。

若非陆准点醒,他或许仍在迷茫中,甚至可能成为朝廷与燕王之争的牺牲品。

陆准拱手还礼。

“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功在社稷。他日燕王克定天下,将军必定位列功臣,名垂青史。”

两人洒泪而别。

陆准骑在马上,回望巍峨的大同城。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716/503569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