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留在应天的燕世子
洪武十一年正月十八,晚七点半。
天幕准时亮起,分毫不差。
光幕中,那个阴魂不散的朱及第这次换了造型,手里居然慢悠悠地摇着一把洁白的羽毛扇子,配上他那张故作高深的脸,怎么看怎么别扭。
“娘的!”龙椅上的朱元璋一看就火大,低声骂了一句,“这厮……这厮是学那周瑜?扮什么儒将!还是个短命鬼的样儿!”(注:此时《三国演义》尚在创作中,民间更流行三国平话,周瑜形象并非完全负面,但“短命”是已知的。)
底下大臣们面面相觑,觉得这比喻好像有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没人知道,朱及第其实想cos的是算无遗策的诸葛武侯。
天幕才不管底下人怎么想,摇着扇子就开讲了:
“书接上回。话说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龙驭上宾之后,应天城里可是留下了几道让人琢磨不透的遗旨。”
“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就是严令所有已经就藩的亲王——注意,是所有!——一律不许返回京师奔丧!就连那位已经快马加鞭赶到淮河边的燕王朱棣,接到这道圣旨后,也只能对着应天方向嚎啕大哭一场,然后……乖乖地原路返回北平。”
不许回京奔丧?!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一片哗然。孝道大于天!父亲死了,儿子居然不能回来送终?这还是以孝治天下的大明吗?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铁青,虽然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自己死后居然下了这么一道混账命令,还是气得肝疼。他几乎是咬着后槽牙低吼:“假的!肯定是假的!是吕氏那个毒妇!怕咱的儿子们回来,她和她那个好儿子压不住场面!”
他已经完全被天幕带偏了节奏,认定了吕氏就是吕雉、武则天一流,根本不去想,在接连失去长孙、太子、皇后的打击下,年老的自己或许真的会出于对幼孙江山的担忧,狠心下令阻止那些可能拥兵自重的年长儿子回京。
“只是……”老朱心里又闪过一丝疑虑,“咱都用符召急令老四回来了,如果真想让他摄政辅佐允炆……又何必拦着他进京?难道……咱最后真的改了主意,属意老四?”
这个念头让他心烦意乱。
天幕上的朱及第扇子摇得不紧不慢,继续投掷深水炸弹:
“不过,燕王朱棣这次南下,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是带着王妃徐氏,以及他与燕王妃亲生的三个儿子——世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一同启程的。”
“如今,燕王夫妇被一纸诏令逼回了北平,但他的三个儿子,却被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以‘代父尽孝,为太祖守陵’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留在了应天府。”
扣下了!把儿子扣下了!
这操作,底下的人太熟了!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留人质吗?!用三个侄子,来牵制远在北平、手握重兵的燕王!
朱棣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极其难看,拳头下意识地攥紧。未来的自己,竟然落得如此境地?连儿子都保不住?
徐妙云在偏殿听得也是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抚了一下自己的小腹。此时她还没有儿子,肚子里那才三个月的孩子如果是儿子估计就是天幕上所提到的世子朱高炽了?
但为什么天幕上提自己跟燕王亲生的三个儿子呢?意思是这三个是嫡子,还是说朱棣这个家伙还有庶子????一时间以贤良淑德而闻名于应天的徐妙云有了一点恐慌......
然而,天幕的话锋却意外地一转:
“表面上看来,这是建文帝君臣扣押人质,意图钳制藩王的常规操作。但根据一些宫廷隐秘笔记记载,事情或许并非那么简单。”
“因为当时的二代秦王朱尚炳、二代晋王朱济熺,以及这位燕世子朱高炽,他们从小其实是和皇太孙朱允炆一起在宫里长大的,几人关系相当不错,算得上是发小。”
“所以,当时还真有不少人觉得,留他们在京城,未必全是恶意,或许也有这份少年情谊在。甚至,建文帝身边的某些重臣,比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还私下里讨论过一个更加……嗯,‘釜底抽薪’的方案。”
天幕的声音在这里带上了一丝玩味:
“他们考虑,是不是可以趁机操作一下,以燕王‘悲痛过度、需静养’为由,直接让年轻的燕世子朱高炽提前袭爵,继承燕王之位。而让一代燕王朱棣……就此在北平王府‘荣养’,也就是养老算了。”
“这样一来,大家才能都‘放心’嘛。”
“放屁!”
话音刚落,晋王朱棡第一个跳出来骂娘了!他虽然也忌惮老四,但这种儿子算计老子的操作实在太挑战人伦底线了!而且天幕提到了他儿子朱济熺(此时仅三岁)也参与其中,哪怕是为了面子,他也得赶紧表态:“哪有儿子开始算计老子的!混账东西!朱济熺那小子要是敢有这念头,看我不打断他的腿!”
虽然骂的是自己儿子,但句句都像是在抽燕王的脸。朱棣的脸色更加阴沉了。
“难怪……难怪此前天幕说,燕王后来被剥夺兵权,软禁在北平王府……”无论是功臣还是文臣都排第一的韩国公李善长,捻着胡须,低声对身旁的魏国公徐达感慨,眼神复杂,“这里面的水,实在太深了。令婿这未来,真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啊。”
“要么以藩王之身逆天改命,登上大宝;要么就是身死族灭,万劫不复。而以目前天幕透露的信息来看,后者的可能性似乎远远大于前者。你这女婿看起来简直是四面楚歌,连儿子都可能被对手拉拢过去。”
一个更加大胆、甚至有些荒诞的念头突然闯入李善长的脑海,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他猛地压低声音,几乎是在徐达耳边气声道:“徐公,你说……未来若真有藩王上位之事,会不会……根本不是我们想的哪位王爷?而是……他们的儿子?比如二代秦王、二代晋王,甚至……二代燕王?”
徐达闻言,猛地转头,震惊地看着李善长。
李善长眼神闪烁,急速地分析着:“你看,他们就在应天,就在皇帝身边!与建文帝关系密切!若真发生宫廷政变,他们近水楼台,机会远比远在封地的父辈要大!这才符合常理!就像西汉七国之乱,以地方反对朝廷,声势浩大又如何?几个月就被平定了!从外地起兵‘靖难’,杀向京城?这……这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啊!”
徐达被这番言论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然而,就在李善长为自己这个惊人的猜想而心潮澎湃之时——
天幕上的朱及第,摇着那该死的羽毛扇,又抛出了一个更加震动、几乎要颠覆所有人想象的消息……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669/443749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