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七零:开局捉奸,反手送全家入狱 > 第6章 登报断亲

第6章 登报断亲


哪怕国庆已经过去,但大街小巷依旧残留着欢庆的氛围。

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歌曲,但刘霞却面无表情,心头有些沉甸甸。

“刘姨,这件事很难办,我看我还是下乡吧,您能帮我照顾一下妹妹,我就很感激了。”

林卫东不太想麻烦刘霞,但却被生拉硬拽,来到知青办门口。

门口有几个年轻人正排着队登记,脸上都写满了不情愿。

早几年号召上山下乡的时候。

有很多有志青年主动站出来,响应号召去建设祖国。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决定响应号召,去建设祖国的大好山河。

但理想和现实终究有差距。

有些人受不了乡下艰苦的条件,没多久就开始反悔。

也有些人用尖锐的言词来诋毁农村的生活。

在乡下挣工分,辛苦劳动的日子,被他们形容成暗无天日的“炼狱”。

回城的信件,通常都带着浓厚的怨气。

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迅速的在城市的青年群体中蔓延。

渐渐的,愿意主动下乡的人越来越少,下乡成了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被动员下乡的青年,也大多是垂头丧气,把下乡当成了“流放”。

只是这些人或许从来没有细想过。

他们熬几年就能盼来回城的曙光。

可扎根在乡土的农民,却要在大地上耕种一辈子。

有人抱怨乡下的煤油灯不够明亮。

却浑然不知农妇们在这样的光线下缝缝补补了数十年。

有人哭诉挑水砍柴硌得肩膀生疼。

却忘了农民们佝偻着脊背,日复一日劳作直到白发苍苍。

很多下乡青年,会把农村当成地狱。

可当地的百姓,却将每一寸土地都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向往更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

但同样有一群人。

本来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却选择了为心中的理想壮烈牺牲。

他们本来可以安逸过完这一辈子。

却甘愿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战场。

他们本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却依然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

在这片大地最黑暗的那段岁月里。

正是他们前仆后继,才最终解放了所有人。

与之相比,知青们仅仅是去到乡下。

去见识一下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另外一群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就哭天抢地要死要活。

建国才多少年?

城里的新一代,就开始看不起农民,这实在有些可笑。

林卫东没有在意那群年轻人的打量。

他和刘霞刚走进知青办,就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两位同志,你们有什么事吗?”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干事走上前开口询问。

“我来找你们主任。”

“我姓刘,是刘家巷子的街道办主任,我有事情想和他说。”刘霞开口说道。

讲人情这种事,无论哪个年代都存在。

更何况林卫东家里情况特殊,把事情讲清楚,知青办应该会网开一面。

男干事起身去通报。

过了一两分钟,办公室里就走出一个中年男人。

他看起来五十岁上下。

身材略有些发福,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不过眼神却如鹰一般锐利。

“这是王主任。”男干事介绍一句,就继续工作去了。

王主任走上前,他上下打量一番,开口问道:

“刘主任找我有事?”

刘霞露出笑容,“要不我们去办公室里说?”

王主任点点头,带着二人走进办公室。

“是这样的,我身边这位林卫东同志,前几天他父亲偷偷瞒着他……”

简单说明情况后,刘霞用期待的目光看向王主任:

“能不能让林卫东同志继续留在城里?他这种情况,恐怕不适合下乡。”

王主任脸上露出为难。

斟酌片刻,他正打算开口,一旁的林卫东轻咳一声,摇头道:

“刘姨,这您愿意帮我,我心中很感激。”

“不过王主任应该也很为难。”

“其实我高中毕业,应该响应号召,主动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帮助农村建设。”

“而且,我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为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

王主任愣了一下,脸上的纠结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激动。

这样的话,他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但不妨碍他装出一副热血的模样。

“好!”

“像你这样的有为青年,才是祖国最需要的人才!”

“放心吧,组织会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

刘霞叹了口气,这件事的确难办,她也不再强求。

只是心里打定主意,以后要多照顾一下小兰。

王主任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南方有一个农场,条件相对较好,我看能不能再多安排一个名额……”

“不,王主任你误会了。”

话没说完,林卫东开口打断:

“我不是来走后门的,我是想去艰苦的地方奋斗。”

“艰苦的地方?”王主任微微一愣。

林卫东拿起桌上的文件,翻了两页,随后伸手指向一个地方。

“我想去这里。”

“这……”

王主任脸色微变:

“你要去青山屯生产大队?”

“那里可是靠近草原的穷山村,冬天零下能有三十多度,土地贫瘠,交通闭塞……”

“就因为那里条件艰苦,才更需要人去建设!”

林卫东语气坚决,“王主任,请批准我去青山屯!”

王主任这下是真的感动了。

主动下乡就已经很罕见了。

眼前的年轻人居然还主动要求去这么艰苦的地方。

深深看了林卫东一眼,王主任最终点头:

“既然你有这种决心,组织上一定会支持你!”

刘霞无奈的瞪了一眼林卫东,她实在有些搞不懂林卫东。

但这时候也不好跳出来多说什么,只能看向王主任:

“王主任,卫东这样的是不是应该评个先进典型?”

“而且他家里现在只剩一个妹妹,生活也很不容易,补助也应该适当提高……”

王主任爽快的答应下来。

“没问题,我把安置经费给你提高到350元,加上20元的旅途补助。”

“另外还有一套棉衣,一双棉鞋,外加三十斤全国粮票。”

“另外,我会申请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不过不一定能通过。”

七十年代初,还有下乡补助,但再过几年,时局变得更加混乱后,补助也未必能到得了知青手上。

林卫东郑重的敬了个礼:“谢谢组织信任,我一定不会辜负期待!”

走出知青办,刘霞脸色垮了下来:

“卫东,你有心建设祖国,姨不能拦。”

“但为什么要选那么偏远的地方,那里条件也太差……”

林卫东笑了笑,耐心说道:“姨,这件事王主任也做不了主。”

“他还得开会讨论,到时候万一不成,我身上反而会多个污点。”

“您说不定也得挨处,这不值当。”

“青山屯条件虽然差了一点,但也饿不死人,下乡不就是要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吗?起码北方比较富裕,也不用担心蛇虫。”

当然,这话不过是安慰刘霞。

前世林卫东就被分到了青山屯。

这辈子,他有不得不去那里的原因。

“姨,我想把我和我妹的户口独立出来,和我爸断绝关系。”

刘霞脸上这才露出笑容。

“你早就该这样了!”

在街道办的帮助下。

刘霞把他和妹妹的户口独立出来,又写了一封断亲声明。

当天下午,这份声明就被送到了报社。

林卫东交了钱,让他们加急刊登出来。

登报断亲在如今这个年代是很常见的做法。

同时也是很有效的一种断亲方式。

有街道办的证明,他从此和林大柱那家人再无任何瓜葛。

当然,仅限于社会关系层面。

血缘肯定无法断绝。

但目前来说,也足够了。

弄完这些事儿,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林卫东本想回家,但刘霞硬是要拉着他一起吃饭。

刘霞的老公也是一名干部,从部队转业去了公安系统。

听了林卫东家里的事,他也是义愤填膺。

晚饭后,披着月色返回家中。

来到院子门口,他看到门口人影绰绰。

林卫东第一反应是,家里进小偷了?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613/443752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