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村里的情况
黄芳芳的话让大家表情变得古怪。
李红星意味不明的笑了两声。
“大碴子粥又不是不能吃,村里好歹还给我们做了饭。”
王大柱捡起锅勺,洗干净后,从橱柜中拿起一个碗。
他舀了一勺,率先递给林卫东。
“咱们走了这么久的路,大家肯定都很饿了吧?”
林卫东伸手接过,喝了一口。
冰凉的碴子粥带着一丝丝甘甜,而且很有嚼劲,就是咽下去的时候比较费劲。
李红星嘟囔了两句,表情有些不满。
其他人倒是没说什么。
大家喝了粥,就各自拎着行李走进房子。
大碴粥不顶饿,而且吃多了反酸,勉强只能喝个水饱。
虽然大家都带着行李,但弄出的动静也不小。
可老知青始终没有起床。
房子里同样是一个大通铺,好在炕是热的,大家铺了被子后,很快也睡着了。
第二天,林卫东是被门外的动静吵醒的,天还没亮,门外就传来喧哗声。
“你们快起床,大队队长和大队书记来了。”
睁开眼睛,林卫东发现才五点。
十月份,当地通常是五点半到六点半天亮。
当然这和纬度有关,毕竟东北地区南北跨度很大。
郭启明把人喊起床,然后打开了门。
知青院子里,这时候已经有不少的村民在观望。
等到林卫东这些新来的知青出门时,围观的大娘们,拿着锄头,开始评头论足。
“那个长得还挺漂亮的,可惜屁股小了点,一看就不好生养,不然给我家做儿媳妇正好。”
“你们家周明长得跟癞蛤蟆似的,你也好意思说这话!”
“那个闺女腚大,肯定能生出儿子,而且以后生了儿子,也不用担心没吃的,她一看就奶水特别充足。”
“那个不行,你看她穿的衣服,花花绿绿的,这像话吗?女人就要有个女人的样子,一副资本家做派,我才看不上!”
“得了吧,人家是下乡知青,又不是被拐来的,你们还挑上了?”
几人的议论声,林卫东全听见了。
他出门时,还见到一个穿着大棉袄,个子矮矮的,满脸凶神恶煞的大妈往地上啐了口唾沫,表情凶悍的说道:
“我们家穷怎么了?我穷我光荣!我家三代贫农,根正苗红!这些城里来的小姐们,根本就配不上我儿,看看她们那副娇滴滴的样子,一看就不会干活。”
三个女知青,表情不免变得难看。
大早上的天刚亮就被喊起来,出门还要被一群人评头论足。
她们根本就不可能留在大队,嫁给农民当媳妇儿。
结果这些人还挑上了!
“这城里来的娃娃,细皮嫩肉的,肯定干不了什么活。”
“是啊,除了给我们添麻烦,还让村里多了张吃饭的嘴!”
村里的男人也聚在一起,有些老头抽着旱烟,语气不屑。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林卫东满脸平静。
上辈子也是这样,下乡知青基本上不太受欢迎。
因为生产队的全年收入是有限的,到了年底总结,减去开支,留下必要的钱,剩下的收入会按照工分来折算。
也就是说,知青们的到来,会让工分贬值。
收成比较好,一天挣满十个工分,一个工分能值五六分钱,可要是人变多了,可能就只值四五分。
另外,有的知青的确能吃苦。
但绝大部分知青都受不了这份罪,不仅干活不利索,有的甚至还会给村子添麻烦。
偷鸡摸狗,惹是生非的,也不在少数。
“介绍一下,我是徐振国,咱们大队的书记,这是大队长刘少平。”
“今天是你们到我们青山屯生产大队的第一天,所以暂时不给你们安排事情,你们可以休息一天,熟悉一下村子。”
“从明天起,每天早上六点,最迟六点半之前,大家集合,一起参加集体劳动。”
徐振国话音刚落,新知青们炸开了锅。
“什么?这么早!”
“六点天才刚亮没多久吧?”
大队长刘少平咳嗽一声,皱眉说道:“早上比较冷,记得穿多一点。”
“你们刚来,先跟着大家收玉米,适应几天后,再给你们安排任务!”
林卫东知道农村里都是这样干活的。
眼下快十月份还好,水稻和小麦都已经收了,剩下的无非就是玉米、红薯、土豆。
到了夏天,顶着烈日炎炎干活,会更加辛苦。
就在这时,林卫东忽然在人群中看到了一道身影,目光直接定格。
林卫东之所以一定要来青山屯生产大队,而不是去其他地方,主要是为了这道身影——周晓白。
上一世,这个傻姑娘帮了他很多。
偷偷的给他塞过窝头,帮他洗过被子,在他被人欺负时,也是她勇敢的站出来。
甚至这个傻姑娘,还哭着喊着要嫁给他。
只可惜上一世,林卫东还惦记着陈丽华,所以最终拒绝了周晓白。
直到很久之后,林卫东才知道周晓白在他离开后伤心欲绝,赌气嫁给了徐振国的三儿子徐国强。
然后她就后悔了,结婚前一晚,偷偷逃出家门,结果失足落水而亡。
如果说上辈子有什么亏欠的人,除了妹妹之外,就只有周晓白了。
朦胧的天光下,周晓白穿着一件蓝色棉袄,寒风吹过,额头前的碎发飘扬。
她脸蛋上带着红晕,长相不算惊艳,气质却极其干净,仿佛山间的清泉,又如同洁白的初雪。
也许是林卫东看得太久,周晓白也感受到了,她转过头恰好对上林卫东的目光,顿时慌乱的移开眼睛。
“欸,你们看那个男娃,长得很周正。”
“是,个子也高,看着应该有一米七五吧?”
“可惜瘦了点,也不知道能不能干活,要是每天能挣六七个工分,倒是可以把我外甥女儿介绍给他。”
林卫东有点无语,村里人就是爱扯闲话。
毕竟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张家长李家短,就只有嚼嚼舌根。
他们这些新知青到来,也算是一件难得的热闹事儿了。
“好了,赶紧去干活吧,待会儿你们这些新知青,记得去支部找我领口粮。”
徐振国挥散众人,然后把郭启明和陈桂英喊到跟前嘱咐两句,也转身离开了。
“大家打起精神来,我们欢迎新来的知青!”
郭启明看向其他的老知青,主动开始鼓掌。
其他人也跟着鼓掌,只是有些稀稀拉拉的。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613/443751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