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七零:开局捉奸,反手送全家入狱 > 第172章 革命的婚礼仪式

第172章 革命的婚礼仪式


王德凯显然已经喝了几轮,居然还没醉,在脸上已经有些酡红。

见到两人回来,他笑着高声招呼:“两位新人回来了,快来快来,咱们这就举行革命婚礼仪式!”

靠着墙的地方清理出了一块空地,在墙上贴着一张画像,下方靠墙摆着桌子,上面放了一面小红旗以及一本红宝书。

乡亲们围成一大圈,个个脸上好奇。

他们大队可从来没有知青结婚的先例,如今这可是第一队,而且还是领导主持婚礼,他们都想看看这有什么不同。

林卫东拉着周晓白,手牵着手面向画像,在王德凯身边站定。

喧嚣声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对新人身上。

王德凯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干部特有的,既庄重又试图显得很亲切的笑容,走到了二人面前。

四周的声音彻底消失,只有灶膛里面的柴火噼里啪啦,以及远处几只不知趣的鸟儿,在树上叽喳。

两条狗摇着尾巴,依偎在一起,目光平静的看着这一幕。

“社员同志们,知青同志们,还有各位来宾。”

王德凯声音洪亮,带着如今这个时代开会时特有的腔调:

“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我们青山屯大队的下乡知青林卫东同志,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自由恋爱,自愿结合,要在这里举行革命婚礼,结成革命伴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首先,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祝愿我们的领袖——”

他声音中多了几分虔诚,带头看向墙上的画像。

全场所有人,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无论是认真观看又或是心不在焉,这会儿都齐刷刷的如同条件反射般站起,表情肃穆的跟着王德凯高声喊起来。

大家的声音渐渐整齐划一,震得院子里树叶似乎都抖了抖。

几句“万寿无疆”喊完之后,王德凯又喊到:“祝愿亲密战友——”

众人再次高声开口:“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大家祝愿完毕后,王德凯这才示意坐下,但气氛已然变得十分狂热。

万众瞩目中,王德凯拿起正常的红宝书,郑重打开:“在如今这个幸福的时候,我们先学习一段伟大的教导。”

他念了一段关于奋斗,团结和建设的语录,声音抑扬顿挫的朗读,台下的人不管听没听过,都无比认真的聆听。

读完语录,王德凯总算把目光看向了结婚的两人。

“现在请一对新人,进行鞠躬,感谢他老人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林卫东和周晓白面画像,深深地、标准地鞠了三个躬。

不拜天地,不敬高堂,更不用夫妻对拜,唯有贴在墙上的那幅画像,接受这对新人的敬意。

礼毕,婚礼其实就已经算是结束了。

不过王德凯身为知青办副主任,自然不可能跟寻常婚礼一样。

他开口向二人说道:“革命伴侣志同道合,现在请你们互相进行革命的拥抱礼,象征着以后在革命的道路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林卫东和周晓白面对面,在很多人的注视下,周晓白脸颊绯红,羞涩的伸出手。

林卫东沉稳的揽过,将人搂入怀中。

双方接触温情如水,没有甜蜜的亲吻,也没有深情的承诺,只有这庄重而克制的一个拥抱,已经是如今这个年代,十分大胆的举动了。

人群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声,王德凯也满意点头:“好!”

“下面,让我们请林卫东同志讲一讲自己心中的革命决心。”

这算是整个婚礼中,相当“人性化”的环节了。

林卫东往前一步,心里虽然觉得有些古怪,但还是十分认真的清了清嗓子。

“谢谢王主任,也谢谢各位社员同志,各位知青战友来参加我们的革命婚礼。”

“我和周晓白同志的结合,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劳动基础之上,我们决心,今后一定更加努力的学习红色思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扎根农村,为建设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并且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做一对合格的革命夫妻。”

这番话掷地有声,可谓是是十分的“政治正确”。

周晓白在旁边听着虽然觉得有些太刻意了,听上去像是书记开会时才会用到的词儿,但核心的意思她还是听明白了,那就是两个人好好的干,好好过日子。

王德凯带头鼓掌,突然觉得林卫东说话,好像也挺有水平的。

“讲的好,现在请……”

他本来是想请周晓白讲话,可是想到她是一个乡下姑娘,而且这么年轻,未必能说出什么好话来。

万一到时候说那些不合适的话,反倒不好。

所以他就指向了周德旺:“那现在,请新娘的父亲,上来讲几句。”

周德旺显然没什么准备,被点名之后有些手足无措,他活了一辈子,哪经历过这种场面?

被领导点名上前讲话?这可是很荣耀的事情!

黝黑的涨长得通红,旁边的周为民急得不行,恨不得以身代之,他这才磕磕巴巴的说道:

“俺……俺也没啥说的,就是希望他俩能……好好过日子,听领袖的话,一辈子跟着……走,好好干活!”

王德凯点点头,无视了周为民跃跃欲试的表情,开始做总结。

讲了一通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知识青年要和工农结合,新婚夫妇要勤俭节约,不忘阶级斗争之类的话,最后总算是高声开口:

“现在我宣布,林卫东同志和周晓白同志,正式结为革命夫妻,婚礼仪式到此结束!”

“革命筵席,现在开始!”

“喔!”早就已经等的不耐烦的孩子们,首先欢呼起来。

大人也笑着准备入座,鼓乐班子卖力吹打,喜庆的气氛仿佛又回来了。

胖婶儿亮开大嗓门,指挥着帮忙的妇女:“上菜,赶紧上菜!”

一时之间,院子里香气四溢,人声鼎沸。

来参加婚礼的人,也纷纷的拿出礼物,昂贵一点的有暖水瓶,便宜一点的有搪瓷缸。

也有人送碗筷、面盆、枕套、粮食之类的东西,并不怎么值钱,只代表了心意。

如今这个年代结婚,暖水瓶、脸盆和茶缸,那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不管是谁结婚都会有人送。

而知青那边,送的东西可就复杂多了,堪称五花八门。

有人送粮票,有人送钱,还有人送了全套的选集,当然这在如今这个年代算是标配。

李丽琴送了一把新的镰刀,黄芳芳送了一条枕巾。

汪彩霞和叶淑珍两人,凑钱买了一面小镜子。

赵宇峰送了一个带盖子的大玻璃瓶,可以用来珍藏结婚证。

最夸张的是闫雪,居然送了一个崭新的口琴,上头刻着俄语,说明这玩意儿是进口货。

这可不便宜!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613/443750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