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那自信模样让鲁策恨不能敲他一脑瓜崩,可仔细想想,周既白才学尤在他之上,两年后的乡试应该难不住周既白。
到时周既白会试中了,他落榜了可就丢人丢到家了。
鲁策瞬间浑身紧绷,脑子里全是下科会试必要过,竟顾不得落榜的失落了。
随着会试揭榜,镇江陈砚的大名也随之传开。
十四岁的会元,本经还是《春秋》,又是镇江人,哪一条都足以让他声名远播。
与陈砚名字一同传开的,就是“杨诏元”。
能教出会元,该是一代名师。
诸多学院都请杨夫子前去讲课,更有不少考生亲自登门想要拜其为师。
杨夫子在连续招待十几波人后,终于闭门谢客。
若放在以前,或许他还会挑几个学生教导,可自教了陈砚和周既白,一资质一般又不够刻苦之人他就不愿教了。
何况陈砚还有殿试这一大关要过,夫子不敢松懈。
大梁朝的殿试并不黜落考生。
因此,凡是中了会试者,只需参加完殿试,自然就成了进士。
不过这进士与进士还是有区别的。
殿试头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也被称为一甲出身。
再往后,从第四名到第二十名乃是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就是二十一名到二百八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名次不同,派官也是天差地别。
譬如同进士若被派官,好的也不过去地方上任县令。
虽为百里侯,然分派管理的县多是偏远贫穷之地。
若是无钱无势的同进士,还有可能被派为小小县丞,任其政绩如何好,多半此生都在地方上打转。
因此,文人们多自嘲“同进士便是那如夫人”。
所谓如夫人,也就是小妾。
这同进士的地位就如小妾一般。
二甲进士就可入六部,称为京官。
与地方上的官比起来,京官靠近中枢,自是比京官高贵百倍千倍。
至于一甲三人,更是能直接入翰林院。
自前朝起,想入内阁,必须是翰林出身。
正因此,翰林也被称为“储相”。
虽说只是有个入阁的资格,也还是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陈砚已是会元,杨夫子自是希望他能在殿试中夺得一甲。
否则想进翰林就只能参加朝考,若能中,可进翰林院成庶吉士,起点与一甲天差地别。
不过陈砚并不能立刻专心准备殿试。
放榜之后,他需和另外二百多名贡士一同去拜访座师。
所谓座师,就是一科主考官。
小三科乃至乡试主考官们虽也被称为座师,然与会试座师不可同日而语。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会试主考官的官大,有权有势,是考生们初入官场能攀扯关系的唯一高官,考生们自是十分敬重推崇。
在一些考生眼中,会试座师地位可与授业恩师相提并论,有的甚至还在授业恩师之上。
朝中派系也多与座师门生有关。
也就是说,此科贡士被默认为焦志行一派。
新科进士们在衙门口相遇,镇江贡士自发立于陈砚身后。
李景明压低声音对他道:“旁边的就是江启贡生,最前面的是大名鼎鼎的柯同光。”
陈砚转头一看,那柯同光与他并排而立,其身后的队伍犹如长蛇般排出去极远。
再转头看看自己身后的镇江贡生,加他也不过寥寥四人。
差距实在太大。
柯同光等人本该立于陈砚这个会元身后,以示对其尊重,可惜柯同光等一众江启贡生并不服气,好似要拥护柯同光再与陈砚一决高下。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574/4439127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