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省委大院(全7册) > 39

39


39

王一鸣考虑到,江城市长的位子,自己已经许给郭小东了,过个年把,就借机把崔天健的位子换一换,因为崔天健有这个把柄,就是动他,他也没什么话说。本来崔天健就不是王一鸣看上的人,当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听了秦大龙的。

王一鸣缓和了一下口气说:“起来吧,天健老弟。你的事情,到此为止。谭书记那里,我会交待他的。”

崔天健说:“那就多谢王书记了。”

王一鸣说:“出了这件事,市长的位子,你不适合长期干下去了,这样吧,你先干着,过个一年半载的,有了合适的位子,我给你调整调整,你看怎么样?”崔天健说:“一切听从王书记的安排。”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他还能怎么样?!不进监狱,就是万幸了。

王一鸣说:“好吧,你可以走了。”

崔天健说:“好的,多谢王书记出手相救,你的大恩大德,我会一辈子记住的。”

王一鸣说:“去吧,今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崔天健说:“我记住了,记住了。”

利用这次事件,王一鸣牢牢地控制了况远征和崔天健两个人。

什么是权术?这就是权术。身在官场,你不玩弄权术,人家就玩弄你。没办法,所谓的领导方法,就是千方百计控制人的艺术。你控制的人越多,你的势力就越大,权力就越稳固。

王一鸣身在其中,也不能免俗啊!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2003年的6月。按照王一鸣的安排,省委组织部经过几个月的忙活,终于从全国各地遴选了一批所谓的人才,经过笔试、面试,最终确定了二十三个副厅级干部人选名单,准备上省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

在正式上会之前,按照惯例,省委副书记何杰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大龙,拿着名单和各个引进人才的简历,笔试、面试成绩,到了王一鸣办公室里汇报工作。

这项工作是王一鸣安排的,本来是希望从全国各地引进些人才,以充实西江省的干部队伍,所以王一鸣一开始还是比较重视的,笔试的时候,他还特意到考场看了看。面试的时候,何杰和秦大龙建议,由王一鸣出任主考官。

王一鸣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他对何杰和秦大龙说:“还是让你们选的那些专家去吧,我去,不合适。我毕竟不是搞这个的,在这个方面是外行。”

虽然拒绝出任主考官,但是对于专家们出的题目,他要求送他看一看。

笔试、面试的题目,秦大龙都亲自安排人给王一鸣看了看。

王一鸣看了看那些题目,真的很怀疑,用这样的考卷,能够选拔出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比如,面试的第一道题目是: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你所报考的领导职务吗?为什么?

第二道题目是: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我省应如何抢得先机,抓住又一次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

【追问】:你认为我省在西部开发中应解决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第三道题目是:某地引进一大型外资项目,需用地1000亩,初步谈判地价为每亩10万元。后某领导来视察,提出引进外资条件要更优惠些,要求该地不收或少收外商的地价款。不料照此谈判,外商反而抛弃十万元前期费用放弃了该项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追问]:假如你是该市市长,你将会怎么办?

看了面试的题目和笔试的题目,王一鸣很快就对于这种所谓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对何杰和秦大龙说:“二位,依你们两个的经验来看,笔试、面试成绩都非常出色的,就一定是人才吗?”

何杰和秦大龙面面相觑,不知道王一鸣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王一鸣问了,又不能不回答。

何杰说:“说实话,我看未必,这就像高考,高分低能的人多了,有人统计过,各个省份的高考状元成为杰出人物的并没有几个。我国目前的体制就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考试机器,但在,这些所谓的人才在创新方面、科技发明方面,乏善可陈。”秦大龙也说:“王书记,说实话,靠目前这种考试选拔干部,要想选拔出杰出人才来,还不现实,只能说是选拔了一些素质不错的,能说会道、思维敏捷的人来,至于他们适不适合做领导工作,现在还看不出。我们在甄选的时候,特别就强调了一点,一定要高学历,最好本科是名校毕业,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本科是名校毕业的,至少证明了一点,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非常优秀的,是聪明的。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证明在学术方面,他们还是受到过专业训练的,比我们西江省目前那些干部,动不动就是省委党校毕业的假文凭,还是强多了。还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我们强调要是脱产的,全职的,是真正在学校读书的,而不是花高价钱买的。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的博士、硕士文凭,根本就是花钱买的,有的一天课也没有听过,连论文都是花钱买的,或者秘书找人代劳,这样的文凭现在漫天飞。我们省现在好多县委书记、厅长、副厅长的,都有博士文凭,就属于这种类型。我们这一次引进的人才,有十一个拥有博士学位,其余的都拥有硕士学位,都是国内名校毕业的,至少在这个方面,货真价实。”

王一鸣想了想,说:“好,那就先引进来吧,是骡子是马,我们到时候再看。”

现在结果终于出来了,这件事也该画上一个句号了。行不行,总得给人家考生一个明确的交待吗!于是,何杰和秦大龙就拿着各种材料,到王一鸣办公室里来汇报工作。

王一鸣招呼他们先坐下,然后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看着他们选拔的名单。

这批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大都在四十五岁左右,都有副处级或者正处级干部的工作阅历,大多数来自行政机关和高等院校,有博士学位的十一个,其他的都有硕士学位。

王一鸣随便拿起几个名单看了看,第一个是郝英杰,他在报考省科技厅副厅长的五个人选中总分排名第一,照片上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看着文质彬彬的,有一股书卷气。

王一鸣一看之下还印象不错,于是就翻了翻他的简历。大致了解到郝英杰今年四十六岁,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中部某省的一所理工大学担任系主任,正处级,教授。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现在到西江省担任科技厅副厅长,等于是从政了。这样的人引进来,如果不适合从政的话,还可以安排到高校去,担任副校长,还是非常合适的。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王一鸣认为,有些学者并不适合从政,在学校教书和当官,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作。

教书比较单纯,你只要学术功底好,有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同学们喜欢,你就可以四平八稳地混下去。

而这些学者一旦到了官场上,他们立马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他们可以研究透一本书,一个课题,一门学问,但是,官场上领导的一个眼神,他们却无论如何琢磨不透,所以四处碰壁,狼狈不堪。

归根结底,就是当今的中国官场是一个潜规则盛行的地方。一切似乎都没有明确的规则,但规则又似乎无处不在。身在其中的人,只能用心体会,察言观色,天长日久自然炉火纯青了。在这里混,你不需要多高的智商,有时候,智商越高,领导反而对你越不放心,装傻、装B,扮猪吃虎,才是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之一。在这里混,你不能脸皮太薄,要不要脸,不要尊严,善于舔菊,才能脱颖而出。

对这些,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不屑一顾的,所以进了官场他们就不适应了,有时候不得不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王一鸣看完一大串名单,说不出什么大毛病,于是就对何杰和秦大龙说:“好,就这样上常委会吧,反正人也不多,不合适了我们还会再调整的。就是这件事也告诉我一个道理,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办法,目前来看,也不靠谱。”

何杰和秦大龙随声附和着说:“王书记说的是,说的是。”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431/222409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