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肉食短缺,再入十里坟
这确实是个问题。
王卫国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着。
轧钢厂是重要的合作单位,李振东和孙红山那边的人情也得维护好。
断了供应,不仅影响关系,也少了一大笔队里急需的收入。
李振东看他沉思,又补充道。
“前两天机械厂的刘厂长打电话来,都快跟我拜把子了,说厂里食堂揭不开锅,工人们意见大得很,干活都没劲儿。他还念叨你呢,说卫国你主意多,肯定有办法。”
李振东的念叨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王卫国记忆深处的一扇门。
他突然间就想起了一个地方——十里坟。
那地方在连山大队的深山更里头,地势险恶,林子密,寻常猎户根本不敢进去。
是以前打仗时留下的乱葬岗,阴气重,野兽也格外凶猛。
正因如此,那里反而成了一片未被开发的宝地。
王卫国知道,那里面简直是个野猪窝。
“叔,这事你先别急。”
王卫国心里有了计较,对孙红山和李振东二人说。
“让我想想办法,过两天给你答复。”
孙红山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也定了大半,连连点头:“行,那就靠你了。”
送走孙红山,王卫国没有声张,第二天一早,独自一人带上干粮和猎刀,悄悄进了山。
他没有直接去十里坟,而是在外围转悠,寻找野兽活动的踪迹。
越往里走,山路越是难行,枯枝败叶下藏着湿滑的青苔,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个大跟头。
他在山里转了整整三天,风餐露宿,终于摸到了十里坟的边缘地带。
这里的气息明显不一样,空气中带着一股野性的腥臊味,林木也更加高大茂密,阳光都很难穿透。
他找了个上风口,耐心地潜伏观察。
果然,没过多久,一阵哼哼唧唧的声音由远及近,一群野猪晃晃悠悠地从林子里钻了出来,在一片刚翻过土的坡地上拱食。
王卫国粗略一数,大大小小足有十几头,领头的是一头獠牙外露的雄壮公猪。
不远处,还有几只胆小的狍子在探头探脑。
找到了目标,王卫国心中大定,没有惊动它们,悄无声息地退了回去。
回到村里,他立刻找到了沈军、沈富国、马方鸿,还有刘家那两个打猎的好手刘军和刘兵。
最后,他回了趟家,把沈青阳也叫了出来。
“有大活儿。”
王卫国言简意赅。
“老规矩,想去的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发。这次地方远,至少得四五天。”
众人一听,眼睛都亮了。
跟着王卫国打猎,就意味着有肉吃,有钱分,这已经是大家那么久以来,心照不宣的共识。
沈青阳作为轧钢厂的职工,得去请假。
他一跟车间主任说家里有急事,刘林那边就收到了风声。
当天下午,刘林就骑着自行车找来了。
“卫国,听说你又要组织打猎了?”
刘林一进院子就嚷嚷。
“青阳那小子一请假,我就知道有好事。这次可得给我留点,我拿东西跟你换!”
“行啊,刘叔。”
王卫国笑着给他倒了杯水。
“你想要多少?”
“至少得来一整头!越大越好!”
刘林拍着胸脯。
“钱你别管,票我也给你想办法!”
“钱就不要了,你帮我弄张收音机票来就行。”
王卫国说道。
刘林一愣,随即大喜:“一言为定!我这就去给你办!”
第二天拂晓,天还蒙蒙亮,王卫国带着六个精壮汉子,背着弓弩、猎刀和干粮,再次踏入了深山。
七人都是合作惯了的老手,配合默契。
王卫国负责指挥和追踪,沈军和马方鸿的枪法现在最准,负责主攻,其他人则负责布置陷阱和侧翼包抄。
在十里坟,他们花了四天时间,利用地形和陷阱,有条不紊地将那群野猪一网打尽。
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有惊无险。
搞定之后,沈青阳立刻跑下山,去镇上给李振东打了电话,让他派车来拉肉。
李振东的效率极高,第二天一辆解放卡车就开到了山脚下。
众人将处理好的猎物一趟趟背下山,装上车。
回到连山大队,在晒谷场上,看着堆成小山似的猎物,所有人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王卫国拍了拍手,朗声道。
“这次大家辛苦了。老规矩,先分钱。这些野猪狍子,咱们就不一头头称了,麻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数出十张大团结,递给沈富国。
“这是一千块钱。咱们七个人,青阳跟我不要钱,剩下你们五个人分。大家都是冒着风险一起干的,都得有的赚。”
一人二百块!
这可是一笔巨款,沈富服几人激动得脸都红了,连声道谢。
剩下的四头最大的野猪,王卫国留了下来。
他和沈青阳对视一眼,默契地笑了。
他们要的不是钱,而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硬通货。
其中一头最肥的,当场就让刘林给拉走了。
刘林也没含糊,第二天就托人送来了一整套的收音机票,连带购买证都给办妥了。
剩下的三头野猪,则跟着李振东的卡车一起运到了轧钢厂。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嫉妒和麻烦,王卫国特意交代李振东,晚上再处理。
当天夜里,王卫国叫上沈军他们,用板车悄悄地把三大扇处理干净的猪肉运回了沈家坳。
一进院子,陈翠霞和沈青青早就烧好了热水,准备好了大盆和粗盐。
一家人齐上阵,连夜将几百斤猪肉抹上厚厚的盐,一块块用绳子穿好,挂在屋檐下的横梁上。
第二天,马方鸿也带来了好消息,他托人搞的票据到了。
两套缝纫机票,两套收音机票,还有一套稀罕的钟表票。
刚刚腌上一晚上的四百多斤猪肉,还没等晾干,就被这些珍贵的票据换走了。
票据到手,王卫国心里踏实了,但看着那些还滴着水的咸肉,他又犯了愁。
这天气渐渐转暖,这么湿的肉放不了几天就得臭了。
“得熏一下。”
王卫国当机立断。
为了保质,接下来的半个月,王卫国带着一家人,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院子里架起临时的熏房。
用锯末、谷壳和橘子皮,燃起一堆堆的暗火,升起袅袅的青烟,将那些咸肉慢慢地熏烤。
烟熏火燎的味道在夜色中弥漫,混杂着肉香,成了一家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这样熏上个十天半月,肉里的水分被彻底烘干,表面结成一层金黄油亮的硬壳。
不仅能防腐,味道也变得更加醇厚。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367/4428688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