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班师回朝
皇帝的雷霆手段和尔泰被擢升为钦差大臣总揽军务的消息,如同最强劲的寒风,迅速扫清了四川官场上空所有的阴霾和侥幸。那些原本还在暗中观望、蠢蠢欲动的势力,在这绝对的权威和力量面前,顷刻间土崩瓦解,噤若寒蝉。
大势已定,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虽然依旧千头万绪,却已然拨云见日。
尔泰以钦差行辕的名义,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 在皇帝新派遣的刑部干员协助下,对涉案官员的审讯进程大大加快。铁证如山,又有皇帝的明确态度,审讯结果不断汇总,一份份认罪书和证词被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等待这些蛀虫的,将是国法的严惩。他们的家产被抄没,充作军饷和抚恤之用。
—— 尔泰深知军队是关键。他借着钦差的身份,对四川军营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整顿。果断撤换了一批与贪腐案有牵连或昏聩无能的将领,提拔了一批在剿匪中表现出色、身家清白的低级军官。同时,严格核查军饷发放,杜绝克扣,重新申明军纪,很快便赢得了基层士兵的拥戴,迅速稳定了军心。
——对于地方上那些未被卷入核心案件、但或多或少有些小问题的官员,尔泰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严厉警告,既往暂不追究但下不为例;另一方面则给予机会,要求他们全力配合战后重建和安抚工作,戴罪立功。同时,以钦差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宣布减免受匪患影响区域的赋税,发放种子农具,鼓励百姓回乡生产,很快便安抚了惶惶不安的民心。
—— 失去了官府中的“保护伞”和内部协调,那些残存的匪徒顿时成了无头苍蝇,不是被迅速剿灭,就是自行溃散。尔泰派出的清剿部队进展顺利,四川境内的匪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肃清。
—— 尔泰并未因大权在握而独断专行,他始终保持了对四川总督的尊重,凡涉及地方政务,必与总督府协商,稳住了文官系统。这让原本有些担忧的总督也逐渐放下心来,转而配合尔泰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尔泰展现出了远超年龄的成熟和政治智慧。他不仅是一员猛将,更在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局面中,迅速成长为一名能够平衡各方、掌控大局的统帅。皇帝在京城收到他一系列条理清晰、措施得力的奏报后,心中更是欣慰不已,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当第一场雪悄然落在四川时,这里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匪患基本平定,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军队纪律严明,百姓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这一日,尔泰正在处理公务,一份来自京城的六百里加急谕旨送到了他的手中。
旨意中,皇帝首先对尔泰在四川的卓越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嘉奖,尤其是对其在“肃清吏治、整顿军务方面所展现出的胆识与干练”提出了特别表扬。
随后,旨意宣布:四川匪患既平,吏治初靖,钦差行辕使命已毕。着钦差大臣福尔泰,将后续军务移交四川新任提督,并将所有案卷、人犯移交刑部及都察院派来的专员,然后即刻率原属兵马班师回朝,叙功领赏!
同时,旨意中也提到了萧剑,以其“忠勇可嘉,战功卓著”,特旨允其一同返京,听候封赏。
终于结束了!
尔泰捧着这份旨意,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段时间的紧张、压力、筹谋、风险,在这一刻,终于可以彻底放下。
一种巨大的疲惫感和同样巨大的成就感同时涌上心头。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覆盖了成都府的青瓦灰墙,仿佛也将之前所有的血腥与污秽悄然掩埋。
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漱芳斋那温暖的灯火,和那双望眼欲穿、亮晶晶的眸子。
快了,就快了。
他转身,声音沉稳而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高达,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拔营,班师回朝!” “通知萧剑,准备回家。”
“嗻!”高达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消息很快传遍全军,营地中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归家的喜悦冲散了冬日的寒意。
接下来的几天,尔泰高效地办理着各项交接事宜。与新任提督交接军务,与刑部官员交接案犯人证,与总督明瑞话别…一切都有条不紊。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尽管寒风凛冽,但阳光明媚。尔泰和萧剑率领着经过战火洗礼、军容整肃的队伍,离开了驻扎数月的大营,踏上了返回京城的官道。
将士们归心似箭,队伍行进的速度很快。尔泰骑在马上,回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成都城楼,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里,他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经历了权谋与风暴的洗礼。他失去了很多同袍,也收获了成长和责任。
如今,他终于可以带着平靖地方的功绩和皇帝的认可,回去见他最想见的人了。
道路两旁,偶尔有得知消息的百姓自发聚集,箪食壶浆,以谢王师。看着那些逐渐恢复生机的田野和村庄,尔泰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与满足。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队伍一路向北,离京城越来越近。
尔泰的心,也早已飞过了千山万水,飞向了那座红墙黄瓦的紫禁城,飞向了那个正在翘首以盼的人儿身边。
征途圆满,归家有时。
这场由他而起、席卷四川的风暴,终于彻底平息,迎来了最终的结局。而属于他和小燕子的未来,正伴随着凯旋的号角声,缓缓拉开序幕。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028/223498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