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卢璘,字琢之。
“我以为我死定了。”
“是璘哥儿,是璘哥儿救了我。”
之后,他便一路小心翼翼地南下,不敢走官道,饿了就挖草根,渴了就喝泥水,最后实在撑不住,才混进了难民的队伍里。
林然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直到少爷说完,他才缓缓点头。
“我还有任务在身,不能亲自送你回去。”
“我会安排人,把你安全送到京都,先让柳阁老安心。”
少爷闻言顿时急了。
“不行!表哥,这事太大了,必须你亲自送我!”
“我不信别人!”
林然若有所思看着少爷,没有说话。
少爷无疑是信得过表哥的,知道表哥不会害自己。
可表哥这个决定明显是另有打算。
可什么事比得上自己身上背负的大秘?
两人对视了许久,最终还是少爷妥协了。
林然转过头,对着不远处的一名缇骑招了招手。
“赵四。”
那名缇骑快步走了过来,对着林然一拱手。
“大人。”
林然指了指柳权,冷声道:
“你的任务,就是把他安全送到柳阁老面前。”
“要活的。”
赵四的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重重地点了点头。
“遵命。”
........
文庙街,卢家小院。
天气有些沉闷,乌云压得很低,随时都会落下雨来。
卢厚正在院里,帮着卢璘收拾出门前的行囊,将换洗衣物仔细叠好,各种李氏亲手准备的吃食小心翼翼地检查。
李氏则跟在卢璘身后,嘴里的话就没停过:
“璘哥儿,夫子不让娘和你爹陪你去,你自个儿到了临安府,可千万要小心。”
“吃的喝的都要注意,别在外面乱吃东西,盘缠也要放好了,知道吗?”
明天就是临安府院试的日子,府城路远,需得提前一天过去。
卢璘听着李氏的叮嘱,脸上没有半点不耐烦,反而笑着安抚自家老娘:
“娘,你放心吧。”
“再说了,我这又不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这院试,都第二回了。”
话音刚落,李氏就急了,连忙伸手打断。
“呸呸呸!”
“瞎说什么呢,说得跟那些落榜学子似的。你上次那是意外,又不是学问不过关,再说了,你上次院试也没去成啊!”
卢厚在一旁听着,也跟着出声:“东西都准备好了。”
李氏闻言,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凑过去,事无巨细的一件件确认。
“吃的喝的都带够了没有,这天看着要下雨,雨具放好了没有?”
确认了好几遍,李氏才算稍稍安心,她转过头,看向从屋里走出来的沈春芳。
“夫子,您看,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璘哥儿的?”
沈春芳捋了捋胡须,脸上带着笑意,对着卢璘招了招手。
“璘哥儿,到我跟前来。”
卢璘依言上前。
只见沈春芳从袖中取出一顶崭新的黑绸方巾,神情郑重:
“璘哥儿,按古礼‘二十而冠’,你如今已十有六,本当待几年才行冠礼。”
“不过院试在即,若这次榜上有名,便是秀才公了。”
“岂能再以童子之名谒学政、见同侪?”
“今日,为师便破例为你提前赐字!”
大夏朝的冠礼,不同阶层,年龄也各不相同。
寻常寒门子弟,大多遵循古礼,二十岁行冠礼。
而世家大族的子弟,则盛行早冠,十五六岁便已加冠。
卢璘情况又特殊些,虽是寒门出身,却未冠而显名,提前加冠,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方便日后社交应酬。
加冠赐字,本该由家中父亲或尊长主持。
沈春芳早已和卢厚商议过,卢厚一听是夫子要亲自给儿子加冠赐字,那是巴不得的好事,连连点头应下。
李氏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忍不住感叹:“一转眼,璘哥儿都十六岁了,也不知道还能在身边陪我们几年。”
角落里,一直没什么动静的郑宁,也悄悄竖起了耳朵,眼睛里透着期待,好奇沈春芳会给卢璘冠一个什么样的表字。
卢璘收敛心神,正色点头。
沈春芳神情肃穆,亲手为卢璘戴上那顶黑绸方巾,动作缓慢:
“《仪礼》有云:‘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你单名一个‘璘’字,璘,美玉也。”
“然玉不琢,不成器。今,为师予尔字‘琢之’,望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穷经悟道,不负此生!”
琢之,琢之。
卢璘心中反复默念着这两字,明白了夫子寄予的厚望。
他整理衣冠,俯身,对着沈春芳行了一个长长的拜礼。
“学生,谨记夫子教诲。”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今以‘琢之’为字,必不负师门砥砺之恩!”
话音落下。
堂外阴沉许久的天空,云层竟被撕开一道口子。
一缕久违的天光穿过云隙,斜斜地映照卢璘身上。
天光斜落肩头,黑绸方巾下卢璘剑眉星目,气质温润。
明明一袭普通长衫,却难掩挺拔如竹的身姿。
此时一阵风吹过,掀起长衫时,也掀起了卢璘眼中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锋芒。
李氏看着眼前已经初具大人模样的儿子,又是欣慰又是心酸,悄悄抹了抹眼角。
卢厚则挺直了腰杆,脸上满是骄傲。
郑宁抱着胳膊,看着这一幕,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声念叨。
“卢璘,卢琢之。”
沈春芳阖上双目,对着卢璘挥了挥袖。
“去罢!”
卢璘直起身,从卢厚手上接过行囊,背在身上,脚步沉稳地走出了自家小院。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945/225725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