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说亲
众人皆是一怔,难以相信这话出自几日前还闹自杀的人之口。
但江知梨说得情真意切,神情中没有半分不甘,俨然一副宽容大度的正妻模样,倒让人刮目相看。
郑贵妃上前拉住她的手:
“临月如此大气,倒是外界误会你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你能想开最好。世道如此,莫要苦了自己。”
这是真心宽慰“安临月”。
江知梨唇角轻扬:“多谢贵妃娘娘体恤。”
她今日来,正是要为女儿临月正名,洗脱善妒之嫌。
萧时旧算什么东西,也配她女儿为他争风吃醋?
还有人不信,追问:“听说你连嫁妆都抬回侯府了,不是要和离吗?”
萧时旧从边关得胜归来,街头巷尾皆赞他是大昭最年轻的神勇将军。
而他英雄难过美人关,带回一位隐世医女欲娶为平妻之事,更是京城茶余饭后的谈资,几乎无人不晓。
“安临月”将嫁妆搬回娘家,早已传得人尽皆知。
江知梨微微一笑:
“先前是一时冲动。回府后得母亲教导,便想通了。今日我还特地将夫君心仪之人带来赴娘娘的花会,望娘娘莫要怪罪。”
这下众人更是惊讶。原以为“安临月”只是嘴上说得漂亮,没想到真将人带来了?
这等场合名额有限,多少高门女眷争破头都想得到一个机会,萧家竟真让一个未过门的平妻前来?
看来,她是真想通了。
一场眼看要热闹起来的八卦,就这样没了下文。
众人颇觉无趣。
江知梨说罢,便将王心瑶与萧时韵引至人前,从容向众人介绍。
萧时韵头一回见这等场面,显得有些拘谨,红着脸站在江知梨身后。
王心瑶却落落大方,向贵妃及众人行礼。
众人皆对她上下打量,窃窃私语——总算见到这传闻中的女子了。
但她来历不明,身份贵重之人大多不愿搭理她。
郑贵妃也似瞧不上王心瑶,只含糊应了一声,便扬声道:
“花会开始了,诸位请自便赏玩。”
此时,受邀的宾客已差不多到齐。
“多谢娘娘款待。”
花园中宫女太监们往来忙碌,将一盆盆奇花异草陈列出来。
郑贵妃挽着江知梨的手,亲切道:“走,带你去瞧瞧本宫今年最爱的几盆芍药……”
“我们也随娘娘一同去开开眼……”
一些人随贵妃移步,另一些则三三两两自行赏花,无人理会王心瑶。
王心瑶脸皮颇厚,浑不在意,反借“医女”之名强行融入人群。她顶着“隐世医门传人”的名号,倒真引来几位身子不适的贵人向她请教养生之道。
赏花途中,一位同行的贵人突然咳疾发作,连连不止。王心瑶取出一瓶自称“止咳糖浆”的药汁请对方服下,咳嗽立止,效果立竿见影。
众人对她的印象顿时好转不少——无论出身如何,既真懂医术,便算有用之材。
另一边,江知梨陪郑贵妃赏芍药,同行的贵妇们都看出贵妃今日对这位萧家媳妇格外喜爱和照拂。
江知梨话虽不多,却句句得体、落落大方,不愧是安远侯府教养出的大小姐。
只可惜命不太好,本可高嫁,甚至有望成为皇子妃,却偏偏低嫁萧家,如今还闹出这等笑话。
众人心下皆叹:可惜了这么个好姑娘。
一番交谈下来,江知梨言辞大方、投其所好,知晓每个人的脾性与喜好,说话极有分寸,不知不觉间便赢得众人好感。她今日目的,正是为女儿正名、挽回声誉。此后无论萧家发生什么,众人都只会视“安临月”为受害者,再无人疑心与她有关。
……
程老夫人腿脚不便,跟着贵妃一行人没走几步便跟不上,只得坐在一旁歇息。正觉口渴,随身丫鬟取水未归,日头下晒得她额角微汗。
恰逢萧时韵与王心瑶路过。
王心瑶怂恿萧时韵上前为程老夫人拭汗,低声道:“这是户部尚书家的程老夫人,她有个极出色的孙儿。时韵,你的姻缘来了,快去……”
萧时韵娇嗔:“心瑶姐,你怎知道?”
“我自然有耳闻,听我的准没错。”
萧时韵眼不瞎,看得出这位老夫人衣着低调却奢华,气度雍容,定非寻常人物。这是难得的机会。
她二人上前执礼,替老夫人拭汗,又扶她至阴凉处歇息。程老夫人一眼看中萧时韵帕上的绣样,赞道:“好孩子,这鸳鸯戏水是你绣的?真精致。”
萧时韵脸颊泛红:“是,闲来闺中绣着玩的。”
程老夫人反复端详,越看越喜:“你是哪家的姑娘?叫什么?”
萧时韵自报家门,不忘强调自己是萧家唯一的嫡女,又道:“您若喜欢,我这儿还有一方绣荷花的帕子,送给您罢……”绣工皆极为精巧。程老夫人欣然收下,连连称赞:“小小年纪便有这般手艺,难得。”
王心瑶在旁帮腔:“老夫人,我家时韵妹妹不仅绣工好,琴棋书画也都略通一二。”
程老夫人越看萧时韵越觉顺眼。
她今日来,本就有意为其最疼爱的长孙相看一位好姑娘——需家世好、品貌端庄、精通女红、有些才情,最要紧的是心地善良……眼前这姑娘,似乎样样合宜。
萧家门第虽低了些,但萧时旧是少年将军,此番边关大胜,晋升在即。虽有些风流传言,应也无大碍。主要是有缘:她在此坐了许久,过往的姑娘不少,却只有萧时韵主动上前关怀。
“萧丫头,今年多大了?可曾许了人家?”
萧时韵心怦怦直跳,鼻尖沁出细汗:“今年十六,家母舍不得我早嫁,还……还未说亲。”
就在这时,一道清晰的声音从旁响起:
“小姐,骗人不好。您小时候就与舅家表公子定了娃娃亲,表公子每年送节礼来,都特意多备您一份……”
说话的是萧时韵身边的大丫鬟,名叫红枣。
江知梨循王心瑶的心声找来,正撞见这一幕——原来萧时韵今日的机缘在此,竟想攀上户部尚书家的嫡长孙!
她不便亲自阻拦,便动用了埋在萧时韵身边的这枚棋子,道出实情。事成之后,这丫鬟便可功成身退了。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937/503899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