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 第164章 开垦洼地

第164章 开垦洼地


箬溪村的初夏,天气日渐闷热。虽然新房落成了,每日饭食都是小家庭自己安排,但是垦荒还是在一起的。现在所有人的心思都扑在了那一片分配的洼地上。这是他们未来的口粮所在,是真正的命根子。

面对这片陌生的、泥泞的、根系盘结的土地,来自北方的林家人感到一阵束手无策。种麦子粟米他们是一把好手,可这水汪汪的稻田,该如何下手?

林四勇深知闭门造车不行,他备了几个新编的筐篓,带着林大勇三兄弟和田修文,去请教邻近一位看起来最面善、经验也最丰富的老农周老伯。

周老伯蹲在田埂上,听着林四勇恭敬的请教,看着他们诚恳焦急的样子,吧嗒着旱烟,慢悠悠地开了口:“开生荒洼地,急不得,一步错,步步累。跟你们北边旱地不一样,咱们这稻米,讲究的是个‘水’字和‘肥’字。”

他用地道的湖州土话,夹杂着生硬的官话,连说带比划,将一套完整的开垦流程道来:

“首先得把这满地比人还高的芦苇、杂草、小灌木,全都砍倒!”周老伯用手比划着砍的动作,“这叫‘砍荒’。晒上几个日头,等它们干透了,放一把火烧掉!这火一烧,草籽虫卵都烧死,留下的草木灰,就是最好的肥!”

“别以为烧完就完了!”周老伯强调,“最累人的活儿在后头!那些芦苇根、茅草根,盘在地下像铁网!不用镐头根本刨不动!得深翻,把底下这些‘筋’全都刨出来,不然以后跟稻苗抢肥,根本长不好!”

“地翻松了,根刨净了,就得把它弄平整。”周老伯用手掌做出平整的动作,“高的地方耙平,低的地方填土。最重要的是修好‘田埂’!”他指着自家田边那堵光滑的泥埂,“用泥巴垒结实了,要能挡水,不能漏。一块大田要分成好几块小‘田畈’,才好管理水。”

“田埂修好了,就从水渠那边开个口子,把水引进来泡着。”周老伯说,“泡上几天,地泡软了,就用‘耖’或者‘耙’把田里的泥浆弄得又烂又平,跟粥一样。这样才能插秧。”

“新开的地瘦,光靠烧荒那点灰不够。”周老伯最后提点,“把家里沤的粪肥、收集的河泥,均匀撒到田里,再耙一遍,让肥和泥混在一起。这边备着田,那边就得赶紧育秧苗了。秧苗育不好,一切都白搭。”

林四勇几人记下陈老伯的话,回去立刻动员全家。男人们挥起柴刀斧头,妇孺则将砍倒的杂草归拢。几日功夫,那片洼地便被清理出一大片。选了个无风的天气,一把火点起,火光冲天,黑烟滚滚,烧过的地方留下一片黑灰,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灰的气息。

就像周老伯说的松土、刨根是真正的硬仗。林家所有男丁,连同能干的来娣、盼娣、招娣,都轮番上阵。铁镐重重刨下去,往往只能留下一个白点,虎口被震得发麻。一镐一镐,艰难地掘进,然后将那些粗壮坚韧、盘根错节的根须从泥土里费力地抠出来,扔到田埂上晒干当柴火。进度极其缓慢,一天下来,每个人手上都磨出了新的血泡,腰酸背痛。

那片三十亩的洼地林家人没办法一下子全部挖完,只能是一亩一亩地处理,挖清一亩地就需要三五日。众人忙了十来天才挖了两亩,不是他们速度慢,是真的难度大,都是要下死力气才行。

林老头看这样下去不行,地还没开好,人先累坏了,打定主意先挖两亩,后面的慢慢来。挖好的两亩众人就先垒起一道道分隔水田的田埂。

他们没想到这个水洼地这么难开垦,只能是先停下,再去把坡上的荒地开垦出来。他们六户,水洼地可以分三十亩,坡地有六十亩。当初林四勇说的湖州可以人均分地三十亩,那可能只是个例,这边实际给分的是每户五亩水田,十亩的坡地。

虽然坡地贫瘠,但是相对于水洼地,坡地反而比较好开垦,而且豆子种上去怎么都能活。现在坡地也才开垦出了十亩,还要继续再开垦才行。

箬溪村的垦荒林四勇自己准备不参加。他要亲自去一趟乌程县,也就是湖州府治所在地,找到那家或许有消息的北货铺子。现在家里算是安定下来了,其他亲人还不知道在哪里,老父亲跟几个哥哥最近已经念叨了好几次其他亲人了。

林四勇再次敲响了里正家的门。

“去乌程县?”里正听完林四勇的来意,捋着稀疏的胡子,“跨县行走,按规矩需得有县衙颁发的路引。”

林四勇恭敬道:“正因此事,才来烦请里正您代为呈报。晚生欲往乌程县探访故旧,打听失散家人消息,此为事由。”他递上早已写好的呈文,上面写明了自身身份、籍贯、目的地及事由。

里正接过看了看,点点头:“嗯,探亲访友,合乎情理。你且回去等候,我今日便差人将文书并你的户帖一并送至乡公所,再由乡里呈报县衙用印。快则三两日,慢则五六日,路引方能下来。”

等待的几日,林家人心中焦灼,却也只能按捺。直到第五日晌午,里正才差人送来一张盖着长兴县衙朱红大印的“路引”,上面清晰写着他的姓名、籍贯、相貌特征、目的地及事由,限期一月内返回。

当林岁安知道四叔准备去湖州,找孙商人族弟开的铺子打探消息时。她脑中有个想法一闪而过。立马去找了她四叔:“四叔,听说您要去湖州,打探消息的是一家铺子是吗?”

“是的,岁安是有什么想法吗?”也不怪林四勇会这样问,这个侄女平时如果没有正经事是不会来找自己的。

“四叔,我有个想法,假如大伯母、小姑姑一家,或者是舅公他们到了湖州。但他们都是不知道这个店铺的。他们肯定也不会想着我们有这样的一个门路,更不会去铺子里打听。那就靠铺子里的那点人手,犹如大海捞针。”林岁安还没等她四叔说话又继续道:

“我有个建议,四叔你可不可以跟那个店铺掌柜商量下,让他们店铺开门,门外就立个牌子,写着“桃花村林大勇寻亲”这几字的牌子。这样如果是他们看到了肯定会进店询问。牌子可以不用很大,但字一定要大。如果可以的话做一个固定的牌子挂外面会更好。”

林岁安会有此提议是受上辈子的启发,关键这几个字连不识字的大伯母都认识的。当初四叔教她们习字时,家里女眷顺便都学了桃花村跟各自夫君与自己的名字。

林四勇因为侄女的提议豁然开朗,想着这个法子真的可以。如果掌柜不同意,可以给点银钱。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894/228898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