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62章 261客座教授回港岛收购丽的

第262章 261客座教授回港岛收购丽的


一九八一年七月的港岛,暑气正盛。

    炽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维多利亚港湛蓝的水面上,蒸腾起肉眼可见的氤氲水汽。

    海面反射出万点碎金,跳跃闪烁,晃得人眼睛发酸。

    启德机场的喧嚣与闷热,一如既往。

    阳光明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浅灰色亚麻西装,质地轻薄透气,恰到好处地抵御着酷暑。

    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雷朋经典款墨镜,深色镜片遮住了小半张脸,也掩去了他眼底可能流露出的长途飞行后的疲惫,只留下线条分明的下颌与紧抿的薄唇,透露出一种生人勿近的冷峻。

    他挺拔的身姿,沉稳从容,在熙攘躁动的人潮中显得格外出众。

    “老板,这边。”

    熟悉的声音穿透喧嚣传来。

    早已等候多时的梁博涛快步迎上,脸上是热情而恭谨的笑容。

    他同样是一身价值不菲的定制西装,面料挺括,细节完美,衬得他原本就精干的气质更添几分商界精英的派头。

    “博涛,辛苦了。”阳光明与他用力地握了握手。

    他的目光随意扫过梁博涛身后,那里,一辆崭新的、线条优雅威严如移动行宫的劳斯莱斯银影,正静静停靠在临时停车区。

    穿着笔挺制服、戴着白手套的司机肃立一旁,早已拉开车门,静候他的到来。

    这辆汽车与他初次抵港时那辆虽也体面、但终究寻常的平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这辆沉默的豪车,无需言语,便已无声地诉说着过去这两年间,阳光明与他所遥控指挥的商业帝国,经历了怎样一场几何级数的财富膨胀。

    坐进劳斯莱斯宽敞凉爽的后座,冰凉的冷气瞬间包裹上来,驱散了最后一丝黏腻的暑气。

    车内是极致的静谧,出色的隔音材料将机场所有的嘈杂彻底隔绝在外,只剩下几乎微不可闻的空调送风声和引擎低沉平稳的嗡鸣。

    “直接去公司。”阳光明摘下墨镜,揉了揉眉心。

    “好的,老板。”梁博涛坐在副驾,熟练地侧过身汇报,姿态恭敬,“沈总他们已经接到您抵达的消息,各部门主管都在公司等候,准备向您述职。”

    他的言语间,透露出集团内部对阳光明回归的重视。

    车子平稳地启动,悄无声息地汇入机场路繁忙的车流,如同一条滑腻的游鱼,驶向港岛的经济与权力核心——中环。

    窗外,摩天楼群比两年前似乎更加密集、高耸,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金属光芒。

    阳光明的身体靠在舒适的椅背上,思绪却有些飘远,并未留连于窗外的景致。

    两年半,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他在斯坦福校园里,以令人瞠目的效率,用一年半时间攻下了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

    其研究方向——一个关于早期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课题——甚至引起了学界不小的关注,有多篇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

    随后,他出人意料地接受了斯坦福大学的殷切邀请,担任了一年的客座教授,主讲前沿计算理论。

    这段经历,不仅为他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一张光鲜的履历,更重要的是,为他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身份掩护。

    一个醉心学术的年轻教授,总比一个在金融市场翻云覆雨的神秘操盘手,更容易让人接受。

    也使得他,可以更从容地,在万里之外,通过电话、电报和偶尔往来的密函,遥控指挥着日益庞大的商业机器,完成一次次精准的资本狩猎。

    启明资本,早已升格为业务范围更广、结构更复杂的启明集团。

    在他超越时代数十年的眼光和精准到近乎预知的指令下,集团掌控的资产如同被施了魔法般疯狂增长。

    通过在全球黄金、白银、原油期货市场的长期布局,以及恰到好处地、在关键时间窗口对美国长期国债进行战略性、波段性的做空。

    再加上对几家后来被证明是潜力无限的硅谷科技公司进行的早期风险投资,他的个人财富,已经累积到了一个在八十年代初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的数字——超过十三亿美元。

    十三亿美元!

    在八十年代初,这是一个足以稳稳跻身全球富豪榜前列,甚至能冲击前十名的惊人数字。

    这笔财富所能调动的资源和社会能量,已非常人所能想象。

    然而,阳光明深邃的眼眸中,此刻并无太多志得意满的喜悦,反而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遗憾和更深层次的警惕。

    这个数字,距离他基于“前世记忆”所设定的最初预期,至少低了一半,甚至更多。

    问题,恰恰出在他的“先知”上。

    金融市场的大趋势,如他记忆中一样,黄金白银确实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上涨周期,原油价格也因为两伊战争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居高不下,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也确实在他预判的时间点附近,因为美联储坚定的抗通胀政策而出现了大幅攀升。

    但是,具体的上涨下跌节奏、每一次波动的幅度、峰值与谷值的精确点位,以及一些关键时间节点的市场情绪和突发新闻,与他记忆中的“历史”出现了细微却关键的偏差。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偏差,在动辄使用五倍、十倍甚至更高倍杠杆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是足以致命的。

    一次判断失误,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追加保证金通知,甚至爆仓风险。他不敢,也不能将全部身家押注于那些依赖于精确时机和点位的“完美操作”——那更像是一场豪赌。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采取相对稳健、降低杠杆、注重仓位管理的策略,以趋势利润为主,放弃部分极限的超额收益。

    虽然依旧攫取了足以让任何投资大师艳羡的巨额利润,但终究未能达到理论上的收益最大化,而且差距很大。

    那种感觉,如同手握藏宝图,却因为地图上某些标记变得模糊不清,而不得不绕行远路,错过了最短路径上可能存在的更多珍宝。

    为了弄清原因,在斯坦福的最后一年,他利用大学丰富的学术数据库资源和美国此时已相对发达的信息检索系统,以学术研究为名,仔细核对了许多“历史”细节,不仅仅是金融数据,还包括社会新闻、科技突破、甚至是一些名人的生平轨迹。

    一个让他最初有些错愕,但深思后却又隐隐觉得在情理之中的事实逐渐浮现出来:

    不仅仅是金融市场,许多社会事件的细微脉络、科技产品发布的具体日期、乃至一些局部冲突的爆发时间,也与他穿越前的认知存在着细微的,但确实存在的差别。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些差别,甚至出现在他穿越之前的时间点。

    结论似乎只有一个,且冰冷而确定:他穿越的并非自己原本所在的、那个他认为是唯一“真实”的现实时空。

    这里,很可能是一个极其相似,但在无数细节链条上存在差异的平行世界。

    这个认知,最初让他心头掠过一丝深入骨髓的寒意和孤独感,但强大的心理素质让他很快便冷静下来,接受了这个现实。

    毕竟,他自身的存在,本就是最不科学的证明。

    所幸,世界运行的大方向、科技树的主干脉络、以及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信息革命的浪潮、东亚的崛起、全球化的大势……这些宏观框架依旧稳固。

    他的超前眼光,依然是这个时代无人能及的、最强大的武器,只是需要更加谨慎,更加注重实地调研和风险控制,不能再完全依赖那份可能并不绝对精确的“记忆”去进行极限操作。

    它依然是罗盘,但不能当做精确到米的海图。

    结束了斯坦福的客座教授聘期,他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重要选择。

    据他了解,改开后国家首批派出的五十二名公派留学人员,除一人因特殊原因并经组织严格批准留美继续研究外,其余人员均会按期回国,投身于祖国各条战线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栋梁之材。

    阳光明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这个被树立起来的“标杆”,绝对不能成为那个例外。

    他的根在祖国,未来的巨大机遇也在祖国。

    更何况,上级相关部门对他这位“学成归国”的精英寄予了厚望,早已有了安排——回国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并参与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完美符合他明面上“爱国学者”的身份定位,能为他提供一层坚固的保护色。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唯一提出的请求是,将最晚报到时间宽限到八月底,以便他处理好港岛这边积压的重要事务,完成工作交接和战略部署。

    现在已是七月十日,他还有不到两个月的缓冲期。时间紧迫,不容浪费。

    劳斯莱斯驶入中环一条繁华的街道,最终在一栋气势恢宏、极具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前稳稳停下。

    大楼外墙是蓝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老板,到了。”梁博涛的声音适时地响起,打断了他漫无边际的思绪。

    阳光明抬眸望去,“启明集团”四个硕大的鎏金繁体字招牌,高高悬挂在大楼顶部,在烈日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宣示着主权。

    这栋中环核心区的独栋甲级写字楼,是去年集团实力急剧壮大后,他力排众议,以一笔巨资购入的永久性产业,作为集团总部。

    启明集团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员工规模尚不能完全填满整栋大楼的每一层,仅留下核心的五层自用,其余楼层出租给了其他知名公司,既彰显了集团深不可测的实力和长远信心,本身也是一笔极具眼光的不动产投资。

    在梁博涛和几位闻讯赶来的高管簇拥下,阳光明步入吹着强劲冷气的大厦内部。

    光可鉴人的意大利进口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天花板上的灯带,线条流畅极简的现代设计风格,贯穿始终!

    衣着光鲜、步履匆匆的员工们,脸上带着专注与效率,无不透露出一种高效、专业且与国际顶尖投行接轨的公司气息。

    职员们看到这位极少露面、却在整个集团内部被视为传奇和绝对核心的幕后老板,纷纷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微微躬身,恭敬地问候“阳董好”。

    阳光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颔首回应,脚步未停,径直走向那部直通顶层的董事长专属电梯。

    电梯内部是胡桃木饰板和抛光不锈钢,安静而迅速地上升,轻微的失重感提示着高度的变化。

    回到位于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巨大的弧形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和对岸九龙半岛的壮丽景色如同一幅动态的巨画,毫无遮挡地扑面而来。

    碧蓝的海水、穿梭的船只、密集的楼宇,仿佛整个港岛的繁华与野心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办公室的面积大得有些惊人,堪比一个篮球场,但装修风格却异常简洁、克制,以深色木质、冷色调金属和浅灰色石材为主,除了必要的宽大办公桌、一组待客的皮质沙发、一个小型嵌入式酒柜和角落里的绿植,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透露出一种冷峻的权力感。

    只有靠墙的一个紫檀木博古架上,精心摆放着几件清雅瓷器,一只元青花玉壶春瓶,一对清雍正斗彩缠枝莲纹杯,釉色温润,形态优美。

    给这个充满现代感和资本力量的空间,巧妙地增添了一丝属于东方的、内敛的文雅韵味,也隐隐暗示着主人并不简单的文化底蕴和来源。

    他刚在宽大舒适的人体工学办公椅后坐下,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

    集团总裁沈瀚林推门而入。

    他依旧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模样,梳得整齐的头发,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专注,只是眉宇间比两年前多了几分统揽全局、决策千钧的沉稳和气度。

    “董事长,欢迎回来。”沈瀚林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

    “沈总,坐下说话。”阳光明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集团事务千头万绪,辛苦你了。”

    “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沈瀚林坐下,将手中拿着的一份黑色封皮的文件夹轻轻放在桌面上,“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运营平稳,投资组合表现基本符合甚至略超我们之前的预期。这是近三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和财务简表,请您过目。”

    阳光明没有立刻翻开,他的时间有限,需要直接切入此次回来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些我稍后会详细看。先说说丽的电视台那边,情况怎么样?”

    收购丽的电视台,是他此次港岛之行的重中之重,其战略意义远超单纯的财务投资。

    沈瀚林似乎早有准备,汇报道:“和澳洲财团的谈判,由我亲自牵头,法务和财务团队配合,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

    对方最初态度强硬,只愿意出售部分非控股股权,试图保留影响力。

    经过多轮艰苦的磋商,以及我们在其他方面施加的一些……嗯,商业压力,他们现在终于松口,同意出让其持有的全部百分之六十一的股份,取得绝对控股权。”

    他顿了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不过,在最终的交易对价上,双方还有最后一道分歧。

    澳洲财团的最终报价非常坚持,是一点四亿港币。而我们的最后出价是一点三亿。

    一千万港币的差距,虽然相对总价不算巨大,但双方都不愿轻易让步,谈判暂时陷入了僵局,就等您回来最终拍板。”

    他清晰地列出了数字,等待指示。

    一点四亿港币,收购一家目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市场份额被TVB压制、评估市值约在两亿港币上下的丽的电视台超过六成的控股权。

    在这个时代,这无疑是一笔能登上财经版头条的巨款。

    阳光明脑海中迅速权衡利弊,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丽的电视台,也就是未来的亚洲电视台,此时虽然在收视率和盈利能力上,被邵逸夫爵士旗下如日中天的无线电视台(TVB)稳稳压过一头。

    但它作为港岛仅有的两家免费无线电视台之一,其所拥有的广播牌照、节目制作能力、播出渠道以及最关键的——潜在的、面向数百万港岛市民、并可辐射东南亚乃至更广范围粤语人群的强大舆论影响力,是金钱难以衡量的无形资产。

    掌控了丽的,就等于掌握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公众话语平台,一个能发声的喇叭。

    在他未来长远而复杂的规划中,这不仅仅是商业版图的重要拼图,更是一层极其重要的“护身符”和政治资本。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拥有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将极大地增强他在更高层面的“统战价值”和话语权,这是一种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

    相比于此,一千万港币的差价,在战略层面显得无足轻重。

    更何况,凭借他对未来娱乐潮流、节目形态的先知先觉,他有绝对的信心在收购完成后,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让丽的电视台扭亏为盈,甚至在未来某个阶段,正面挑战无线TVB的霸主地位。

    “答应他们。”

    阳光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仿佛一千万只是纸面上的数字,“一点四亿,可以。目标是尽快完成所有法律文件和股权交割手续,避免节外生枝。”

    沈瀚林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原本准备了更多关于价格分析和谈判策略的说辞,但老板的果断超乎他的预期。

    不过,他立刻恢复平静,他深知这位年轻老板的眼光和魄力远超常人,看准的战略目标,绝不会在战术性的价格问题上过多纠缠。

    “明白。我立刻亲自安排法务和财务团队与对方接洽,加快进程,争取一周内完成所有文件的审核与签署,并安排一个正式的签约仪式。”沈瀚林迅速回应。

    “嗯,可以。但仪式规模控制在必要范围内,低调处理,不必过于张扬,避免不必要的媒体过度炒作。”阳光明补充指示道。

    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收购完成后,暂时维持现有管理团队的稳定,给他们一个过渡期,同时让我们的审计和评估团队进驻,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和全面评估。

    后续具体的组织架构调整和节目内容改革方案,等我看过详细报告后再做指示。”

    “好的,董事长,我记下了。”沈瀚林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快速记录下要点。

    正事谈完,阳光明身体向后靠了靠,语气缓和了些:

    “我这次回来,会停留一到两个月时间,除了处理积压的文件,重点是听取各业务线汇报,并最终确定集团下一财年乃至未来三年的战略发展方向。

    通知下去,所有部门一级主管,本周内准备好详细的述职报告,安排时间逐一向我汇报。”

    “是,我会立刻安排下去,确保准备工作到位。”沈瀚林应道,随即起身,“如果您没有其他吩咐,我先去落实丽的收购事宜。”

    阳光明点了点头。沈瀚林微微躬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并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宁静。(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810/111108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