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 > 第84章 登基

第84章 登基


南京城中,此时新朝将立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城中的大户们聚集在一起讨论。

柳家家主因为当初慧眼识珠,捐献了家产,如今儿子在新朝身居高位,在这群江南士绅中隐隐有着带头地位。

虽然土地被陛下收走了,但如今柳家靠着经营布匹和茶叶生意,依然有着大量的财富,日子不比从前差。

柳家家主柳井开口道,“诸位,如今新朝将立,大明开国,定都南京,今天邀请诸位来此聚会是我等江南百姓当尽一点微薄之力,让陛下看看我们对新朝的拥护,老夫愿带头捐五万贯用于庆祝开国典礼的花费。”

对于柳老头的眼光,大家都很信任,上次陛下起兵刚打到南京,柳井便敢捐掉大部分身家给吴王大军,柳老头赌对了,赚得盆满钵满,简直羡慕死其他家主,这次开国  已经属于锦上添花,说什么都不能错过。

王家家主抢着道,“我王家也愿捐三万贯!”

“我李家愿捐两万贯。”

“我周家愿捐一万贯!”

几十家大户少的捐五千贯,多的捐几万贯,最后凑出来了五十万贯钱。

柳井拿着单子找到如今的三司使宋牧,宋牧听到江南本地大户为建国大典捐献银子,自然热情接待。

公堂之中,柳井面貌清瘦,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名单,“计相,这是本地的父老乡亲为庆祝大明立国自发捐献的钱,小人代表各家前来递交名单,聊表心意。”

如今大明军力强盛,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每天花钱如流水,每天要调动钱粮无数,忙得宋牧屁股着火,有这一笔钱自然能省一些。

看着纸上捐献的五十万贯钱,宋牧嘴角带笑,“本地父老真是忠君爱国,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日后柳家主但凡经商之时遇到麻烦可以来找本相,只要不是违反国法,便可  通融一二。”

听到宋牧的保证,柳井起身道,“谢计相,计相公务繁忙,小人便先告退,不打扰了!”

“慢走不送!”

等柳井走后宋牧拿着单子到户部,把单子递给范元吉,范元吉因出色的算计能力,被破格提拔升为了户部尚书,如今大明的主要财政收入支出有一大半都要靠范元吉,仅仅靠宋牧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范元吉对着麾下侍郎道,“今秋的盐铁税收上来  没有,收上来后,给我算出来!”

“是大人!”

范元吉抬头见宋牧来了,起身问好,“计相你来了,坐!”

“不必了,我这是给你这个财神送钱来了,本地乡绅自愿捐献了五十万钱用于登基大典的花销,一共五十万贯,我把钱给你!”

范元吉闻言大喜,双手接过名单,“本次庆典预算百万贯钱,有了这五十万贯,户部便可以少出点钱。”

范元吉当了户部尚书之后简直化身貔貅,想从户部拿钱变得非常困难,范元吉可以把一块钱当成两块来花,每个项目的经费都压得死死的,这让下面习惯大手大脚的官员也拿不到油水,暗中咒骂范元吉是貔貅。

后宫之中,几百名顶级秀女为陛下赶制龙袍,黑色的冕服是用上好的蜀锦为材料,再加上江南顶级秀女的技艺缝制,上面的龙纹山水日月等图案都用金丝,珍珠等宝石玉石点缀。

秀女们短短半个月便赶制出来一件顶级的精美冕服,登基大典转瞬即到,清晨,林朝恩对陈东道,“陛下,今日是登基大典,礼服已赶制好了!”

“嗯!”

几名宫女拿着礼服前来,陈东两手平举,任由宫女为自己穿上,绣着精美图案的礼服栩栩如生,陈东夸赞道,“这是谁设计出来的,很美?”

秀女的总管,苏秀娘走出来,“禀陛下,这是小女子依照礼部诸位大人的意见设计的!其上的日月山川代表天下社稷,上面的五色丝线代表五行流转。”

“不错,你们缝制礼服很美,有功,这个月每人的赏银翻倍!”

“谢陛下!”

呜呜呜,苍凉的号角声中,陈东带领百官从皇宫来到到城外,半个月时间,礼部在城外赶造了一处天坛,方便陛下登基祭天。

礼部尚书崔言主持这次的登基大典,陈东麻木的按着流程走了一边,随后崔言小声道,“陛下现在该由你宣读祭天文稿!”

陈东闻言,在现场几万兵将的注视之下,陈东一步一步重若万钧的走上天坛。

从太监手中接过三柱香之后陈东对着天地跪拜下来,拜了三拜。

天地代表自然大道,任何人都要敬畏。

往香炉里插上香,陈东拿着早就写好的祭天文稿宣读,“朕惟中国之君,自唐运而终,五代乱世,天命真人于后周传于宋,宋传于子孙百余年,宋主无道,百姓困苦,海内疆土天下豪杰纷争。

朕本布衣,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浙,两广,两淮,荆湖,燕云,福建路,江西,燕云十六州,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匪寇,屡命大将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勘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社稷。

勉徇舆情,于洪武元年八月初七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宋宣和二年为洪武元年。

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太社太稷于京师。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陈东宣读完祭天诏书,便把手中的诏书扔进去身前的祭坛大鼎之中,鼎中火焰熊熊燃烧,文稿几下便被燃烧殆尽。

众城见陛下宣读完毕,几万人君臣齐齐下跪,“臣等参见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钟山附近除了参见祭天的群臣,几万兵将,附近还有几万百姓,这些百姓闻言也是不由自主,真的下跪,“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百姓对于给自己分田地的陛下那是真是爱戴,下跪得心甘情愿,呼喊声甚至超过了这些大臣。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627/230215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