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瞎眼五年,帝辛都要打到南极了 > 第233章火柴,玻璃,肥皂

第233章火柴,玻璃,肥皂


小院中,韩云朝着手掌吐出一口热气,随后擦了擦手,感受着寒风的凌冽,不由缩了缩脖子。

“这雪倒是下的挺大,不知道科学院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韩云心中嘀咕道。

也就是话音一落,脑袋中忽然传出一道叮的声音。

叮!

“恭喜宿主学生墨江完成成就——初窥门径(工业)

奖励发放如下:

体能+10

智商+10

视觉恢复进度+0.1%

额外奖励:

普通玻璃制品制造大全*1

高精度玻璃制品制造方法*1”

“嚯,这说曹操,曹操就到啊!”韩云听此,脸上露出惊诧之色。

如今春节假期还未结束,他也闲的无聊,在写着小说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穿越三大致富法宝。

火柴,玻璃,肥皂。

这三个东西制作成本不高,并且工艺也相对简单,最主要的是,在大部分的时代之中都不存在。

就拿火柴来说,这玩意儿虽然发明的很早,但是普及的特别晚。

火柴起源于公元577年的南北朝时期,相传是北齐宫女发明。

这名宫女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用木棒蘸取易燃的硫磺或者直接将硫磺粘在木棒上,然后把这些木棒靠近火石,利用火石撞击产生的火星,就能够十分容易的将其引燃。

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简单并且高效的引燃物就被推广,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使用。

只是可惜,或许是因为这东西不被重视,也或许是本就太过简单,也就没有人进行后续的改良。

直到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后,在欧洲人的不断改良下,最终在1826年,由英国人沃克推出了接近于现在的火柴。

他的方法也很简单,先利用树胶和水,将其制作成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随后拿来一根小木棍,也就是火柴梗,将其涂在上面,随后又配备一张砂纸。

如此一来,只需要在砂纸上轻轻摩擦,就能够点火使用了。

当然,这只是早期,并且由于材料不安全性,使得火柴充满了隐患。

在二十六年后,也就是1852年,经过瑞典人距塔斯脱伦姆的研究之后,更换了相应的材料,随即发明了安全火柴。

这种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为发火物,要求必须在涂上红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

随后,火柴便大面积普及,一直到后面打火机占领市场,火柴才慢慢退出公众视野。

当韩云想到村子里的情况时,豁然便觉得可以把这三个东西搞出来,如此一来,生活方面也能改善不少。

点火方面,韩云使用的倒是火折子,但是火折子的制作也是有一定工序的,也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因此大多数村民使用的都是打火石。

韩云倒是也用过打火石,对于他来讲,倒真是觉得不方便,实在太麻烦了。

没办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惯了打火机,再不济也是火柴,怎么还会习惯这古老的点火方式?

于是,韩云直接大手一挥,决定制造火柴,直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商郊,而火柴毕竟十分简单,再材料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仅仅实验几次就成功了。

随着而来的,自然就是奖励。

只是这奖励让韩云觉得十分无语。

他给的是火柴的进阶道具。

没错,就是打火机设计工序。

韩云看见奖励的时候人都麻了,打火机看起来结构简单,但想要造出来还真不是现在商村能够做的。

不说内部零件,就单单说燃料吧。

丁烷。

仅仅是这玩意儿,商村就搞不定。

所以这奖励,在韩云看来基本等于没用,而且火柴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需求了。

帝辛方面,在了解到火柴的便携性之后,当即大手一挥,就把这玩意儿给工部了。

工部动作也快,立刻搞了个小作坊,直接投入生产,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已经能够做到日产千份火柴。

商郊方面再实验火柴的时候,韩云也没闲着,分别对肥皂和玻璃进行了制作。

肥皂的起源,国外主要有几个传说。

第一个相传是在公元七世纪的古埃及,由于一名御厨不慎打翻了食用油,慌乱之下用炉灶的草木灰进行掩盖。

而在清理完洗手的时候,忽然发现比平时洗得更加干净,在经过反复的确认之后,最终确定了原因,随后便大力进行推广。

第二个传说,便是有一位古罗马的高卢人,他在每遇节日的时候,就将羊油和山毛榉树灰溶液搅成稠状,然后涂抹在头发上,当成定型膏的作用。

而有一天突然下了大雨,他的头发被淋湿,在处理完后,突然发现头发比以前干净了不少。

之后,这个组合便推广开来。

国外的传说暂且不管真实性如何,但在华夏的历史上,肥皂的起源却是很早的。

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发现淘米水对去污能力极强,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日也依旧在使用。

再那之后,便到了秦朝时期,人们发现有一种树的果实,在磨碎之后会产生大量泡沫,用这个泡沫来清洗,去污效果也尤为显著。

没错,这玩意儿就是皂荚树,于是他的果实就作为清洁用品,开始走入人的生活。

这也是肥皂的起源。

随着时间更替,时间来到了宋朝,宋朝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而由于华夏数千年来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已经十分高度。

使得普通居民采集皂荚极为不容易,另外一方面,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皂荚果实这种初级产品。

于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就孕育出了一个新行业,也就是肥皂行业。

制作方法也简单,首先将皂荚捣碎细研,制成的橘子大小的肥皂球,就可以进行售卖了。

并且也还有进阶方法,那就是增加各种香料,什么茉莉花啊,桂花啊,西蓝花啥的。

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就是香皂!

这类型的产品流传甚广,直到西方的皂块流入华夏,才被逐渐取代。

不过被取代,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但说到底也是工业化不足,成本太高,导致价格昂贵,自然比不过皂块。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619/111109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