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他只为温今也驻足
那时舅妈猩红着双眼将温今也按在床上,歇斯底里地骂她不要脸,勾引自己表哥。
那把刀,本来是要划到温今也脸上的。
但因为温今也害怕的挣扎,最后却刺入了她的肩膀。
血染透床单。
赵琴才如梦初醒。
“那个家的阴霾如影随形地笼罩着我,我父母离世,没有人给我撑腰,没有人站在我身后,所以忍耐成了我的人生信条,可我并没有因为隐忍克制,步步谨慎而过得更好。”
反而让她在感情里,在生活里,甚至在工作里,一度糟糕。
血淋淋活生生的伤疤,温今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埋藏在心底的阴暗,是这样揭露给旁人听的。
可有些话,说出来,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沉重。
就好像阴沉沉雾蒙蒙的天气,太阳透过厚重的云层,乍然泄出一缕天光。
温今也说:
“你相信的不是我,而是应该相信媒体的力量,又或者说,是媒体传播后,群众的力量。”
这句话温润而有力量。
如同拂过荒芜心田的一缕微风,携带着希望的种子,好似在播种一个新的春天。
女人的抽噎声渐小,唯有颤动的双肩不停歇。
最后——
她把那些证件都还给了温今也。
连同未曾开封的手帕纸。
唯独留下了温今也的那张名片。
看着她抱着女儿萧瑟苍薄的背影,一直默不作声的孔深林走过来。
将夹克外套脱下,披在了温今也身上。
如果说先前孔深林只是放下了对温今也的防备,并认可她过去的能力。
那么此刻,孔深林是由衷的对温今也欣赏。
“用自揭伤疤的事安慰别人,等于把痛苦加倍放在了自己身上。为了工作,你能做到这一步?”
温今也平静地整理好衣衫,将外套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孔深林。
“我不只是为了工作。”
她声音平稳而坚定。
“我的阴霾已经散去了。但被压在阴霾下的生活是怎样的窒息,我比谁都清楚。”
那就像一只无形的网,紧紧勒着,嵌入骨血。
“何况,为她们发声本来就是我们媒体人的职责。她们有权保持沉默,但不应该发声无门,也不该被胁迫沉默。”
孔深林侧目看她,简明扼要地发问:
“知道这件事盘根错杂,或许牵引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我们可以承担的,还想插手?不怕引火上身?”
他提醒道:“这件事,可比你原生家庭的阴霾混沌地多。”
窗外的晚霞透过楼道窗口照映进来,浓橘调的光浮动在温今也脸上,她抬眸。
目光自然而笃定:
“你都没打断我,说明你也没想退缩不是吗?”
一语点破孔深林的立场。
他如释重负地笑了笑:
“我果然没看错人。”
*
晚上的饭局定在铭山筑。
今晚这局是汉江街开发的主要负责人攒的,预计的到场除了恒基大厦那边关于这个项目负责团队之外,还有城建处的几位领导。
和在江北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
毕竟这个项目属于民营,在开发过程中,爆出任何负面新闻都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孔深林带着温今也,在今晚的饭局里,是人微言轻的存在,所以去的很早。
等到包厢门口时才发现,之前驳回温今也调职申请,后来态度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领导也在。
王培看见温今也时,显然神色一怔,“你怎么把温记者带来了?”
孔深林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她以后要在社会新闻扎根,不能只跟资本家打交道。”
王培有些欲言又止,“可是这种场合……”
那一瞬间表现的异样,不是担心温今也处事能力不行。
反而更像是忌惮。
孔深林一肚子疑惑,“这种场合怎么了?温记者在跟身值上亿乃至更高的大佬面前都能游刃有余,你还怕她会砸了场子不成?”
“罢了。”他摆了摆手,“你记得替小温挡挡酒。”
从未见过一向功利主义,谄媚权贵的王培有这么人性化的一面。
孔深林不可置信地扭头看向温今也,那眼神好似在问:
你怎么感化他了?
温今也同样感到蹊跷,从上次王培突兀地同意她的转职申请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难道是副台长给他施过压了?
毕竟副台长一直因为当初让温今也被迫停职这件事感觉亏欠温今也。
后来还询问过温今也的复职计划。
在得知温今也打算转岗后先是意外,又关切问温今也想要调到哪个岗位上去。
无论哪个,都尽可能的保留温今也的组长职位。
但带权空降新岗位,就意味着会有人受委屈。
所以温今也当时什么都没说,只是想着跟着流程走。
没想到就遇到王培这个拦路虎。
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温今也不想深究。
不管怎样,王培都是她的领导。
该给的尊敬还是要有的。
温今也牵起一抹职业化微笑,“多谢王总监的关心。”
陆续有人到场。
温今也跟着孔深林和王培依次到招呼。
然而今晚的主角,城建处的人迟迟未到。
“张处长手下的林科长说路上堵车,咱们先坐下聊。”
张罗这场饭局的负责人招呼着人入座。
那人温今也有印象,先前几次去恒基,温今也匆匆一面见过他。
但温今也没想得到是,他也记得自己。
“许久不见温记者,怎么跟着王总监开始混社会新闻了?”
这语气,显然跟王培相熟,所以带了几分打趣,“他这座破庙哪里吸引到你了?”
温今也盈盈一笑,话说得漂亮,“是王总监给了我进步的阶梯。”
她语气里有恰到好处的惊喜,“没想到您还记得我。”
但反而是对方更加受宠若惊,一向爱装腔作势的人也难得端正:
“先前在恒基大厦大厅,你的笔滚落到傅先生脚边,我那时也在,当然记得温记者。”
或许是怕温今也不记得,他还补充了一句:“当时是董特助将笔归还给你的。”
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话他没说。
那天——
一向步伐不为谁而驻停的傅先生,竟然因那支小小的笔而驻足在原地。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335/435467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