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超生被罚款,转身做倒爷赚了千万 > 第366章 不说是吧?

第366章 不说是吧?


等到客厅里只剩下姐妹二人,陈佳琳脸上强撑的温和瞬间褪去,目光如炬,直直射向妹妹。

“说说吧,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陈佳琪身体几不可察地一颤,眼神闪烁,强装镇定地反问:“什、什么?姐,你在说什么啊?”

见她这副模样,陈佳琳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声音里压着怒意和失望。

“陈佳琪,你是在考验我的智商,还是在你眼里我这个姐姐就那么好糊弄?”

她深吸一口气,“行,你不说是吧?那你就永远别说。

但我警告你,别去打张舒的主意!

婉棠能找到一个两情相悦、我们又都满意的对象多不容易!

不准你把外面那些蝇营狗苟的心思和算计,带到这个家里来!”

陈佳琪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尴尬与羞恼交织,声音也拔高了些:“姐!你怎么能这么想我?我对你们还能有什么坏心思?”

陈佳琳冷哼一声,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她。

“有没有那个心思,你自己心里清楚!既然不说那就这样吧!等婉棠洗完,你也早点去洗澡休息,睡衣给你准备好了,放在客卧。”

她索性不再追问,站起身开始收拾餐桌上的碗筷,端进厨房打开水龙头,任由水流声打破客厅令人窒息的寂静。

“姐,我来帮你。”

陈佳琪也跟了过来,默默地将剩菜端进厨房。

陈佳琳没有拒绝,也没有再开口。

姐妹二人就在这种诡异而压抑的沉默中,各自做着手里的事。

直到陈佳琳将厨房彻底收拾干净,擦干手,准备回主卧室时,陈佳琪终于忍不住了。

她一个箭步冲上前,拦住了姐姐的去路,脸上血色尽褪,嘴唇微微颤抖。

陈佳琳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她,没有说话,转身重新坐回了客厅的沙发上,仿佛在等待一个早已预料到的结局。

下一秒,只听噗通一声,陈佳琪直挺挺地跪了下来,双手死死抓住姐姐的裤脚,积蓄已久的泪水瞬间决堤,汹涌而出。

“姐……”

她声音破碎,带着绝望的哭腔,“你得帮我一把啊!这次只有你能救我了!”

陈佳琳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百感交集。

她终究狠不下心,叹了口气,俯身将妹妹拉了起来,又找来一块毛巾给她擦了擦,指了指旁边的沙发。

陈佳琪怯生生地坐到沙发一角,依旧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那块毛巾一声不吭,与平日里那个高谈阔论、神采飞扬的她判若两人。

“还再给我玩深沉?”

陈佳琳心中的怨气并未消散,话语中也带着刺。

她早就觉得妹妹这次回国的时间点有些蹊跷。

这不年不节的,她这个极度推崇欧美生活、向来以“高等华人”自居的妹妹,怎么会突然放下外国的一切跑回来看婉棠?

这个妹妹,早就彻底倒向了所谓的自由世界。

她甚至在李家人面前,也从不掩饰对资本主义的推崇,喋喋不休地吹嘘着国外如何天堂般美好。

可李家人身处什么位置,她难道真不知道?

他们这样的家庭,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极其敏感,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此,姐妹俩过去没少争执,可谁也说服不了谁。

随着家里老人去世后,姐妹俩的关系也淡了许多,往来也仅限于逢年过节礼节性的问候。

上次她回来,是硬要给婉棠介绍那个钱瑞华,这次一来,竟然直接下了跪。

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捅的娄子绝对不小,已经到了她自己完全捂不住、必须回来求援的地步了!

一想到这些,陈佳琳的心就又硬了几分,脸色也更加冰冷。

“你不说是吧?”

陈佳琳作势便要起身,“行,那你就自己坐着慢慢哭吧,我没时间在这儿看你流眼泪。”

“姐!我说!我全都告诉你!”

陈佳琪一把拉住姐姐的手,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起自己这一年像是走了背字、倒了大霉的经历。

和很多华人起家一样,陈佳琪在80年代就开始做进出口贸易,从宝岛和香江进货,卖玩具、电子产品、小家电什么的,十几年时间可算是赚得盆满钵满。

但像许多同时代的富人一样,她此刻面临着两个核心问题,高额的所得税,以及怎么让手里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这时候,她的理财顾问给她推荐了当时美国特别火的一个投资产品,房地产有限合伙公司。(RELP)

这RELP吸引人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能省税。

它可以用房地产的大额折旧做账,产生“纸面亏损”,拿这些亏损去抵她其他方面的收入,当年要交的税就能大幅减少。

比如投100万美元,可能立马就能省下三四十万的税,就像是美国政府变相补贴投资。

第二是收益高。

当时美国商业地产行情一路看涨,租金收入稳、资产还在升值。

理财顾问跟她保证,五到七年之后把物业一卖,不仅能回本,还能大赚一笔。

第三就是踏实,投的是实实在在的房子和地,相比于股票更让人安心。

而且RELP一般只对合格投资者开放,像她这样的有钱人才有资格投,莫名就有一种精英圈层的安全感。

随着顾问拼命推荐,陈佳琪自己也去打听,发现确实有不少美国有钱人都冲了进去,都说这是富人思维、精明理财。

她心动了,最终投了500万美元,分散在三个RELP基金里,一个搞德州写字楼、一个搞加州购物中心,还有一个是全国多地混合的类型。

但她和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意识到,RELP这个行业,当时已经暗藏危机。

整个80年代,美国正值储贷危机,机构为了高回报,疯狂贷款给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商借钱太容易,导致项目遍地开花,供应严重过剩。

结果1990年初,风暴来了。

监管收紧,银行自身难保,不再随意放贷。

偏偏又赶上经济衰退,企业缩减规模、减少办公需求,美国老百姓也捂紧钱包。写字楼、购物中心纷纷空置。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313/231005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