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陇西四大豪族与秦直道
刘贺此举倒是成就了这四个家族在陇西即河西四郡的扎根和发展,姚氏后代后秦的姚兴并据凉州建立了后凉政权,拓跋氏也有所建树,甘氏亦成为甘州豪族,只有杨氏没落了。后来沮渠氏也加入了这个豪族培植计划。
刘贺实施上述培育豪族世家计划以确保玉石贸易通路的控制权的思路缘于,汉帝国在河西四郡的子民大多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而其基础是编户小民,绝大多数小民都生活在宗族组织之中,宗族主导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豪族势力很容易渗透进入地方政权。而豪族的制度源头就是门阀制。
那么,门阀制度是汉帝国的痼疾,已病入膏肓,不能自愈,是故最终亦将“铺排”于河西四郡。通过来自汉廷各个层面的情报汇总,有迹象表明汉廷有意将西北边疆扩展成“大西州”,以便统一管理,而这将更有利于豪族在河西四郡的发展。
由此可见,门阀势力已经开始在河西四郡崭露头角。这些门阀势力拥有庞大的家族成员和土地资源,他们不仅掌握了当地的经济命脉,还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意味着,河西四郡未来可能会出现一批强大的豪门望族,与中原地区的门阀势力相呼应。
同时,由于玉石贸易的繁荣,这些豪门望族也将成为玉石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对于刘贺来说,要想在河西四郡站稳脚跟并掌控玉石贸易的通道,就必须得到这些豪门望族的支持。肥水不留外人田,与其花费大量钱财与“外人”豪族合作,还不如自己培植来得更为放心和可靠。
同时,即将建立的新夏朝百废待兴,不宜与已经发展多年、当下政权巩固的汉帝国发生太多的战争,可以不通过战争而得到好处的事情,就通过非战争方式来处理。比如上述派人打入汉廷地方政权内部为我所用,撷取丝路贸易包括玉石贸易控制权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当为上策。
众人听完,纷纷赞赏王眼光深远,就连明月长老也连连直夸此策为上上妙计,对王竖起大拇指,直言王的超大格局令人佩服不已。
开完会,已近黄昏,与刘贺见少离多的娜菌撒娇要求与王同骑一匹马散步,摩梭十八骑护卫,昌邑七暗卫紧紧跟随。
一行人骑了二十来里地,来到黄河岸边,只见远方贺兰山岚气如黛,近处黄河水闪烁如金,一轮又红又大的圆日悬挂在河面上,映得半边天、半边河都红透了,格外艳丽,极其壮观,使人在被深深吸引、深深感慨之余,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娜菌紧紧依偎在王的怀中,甚是满足,她多希望这样的幸福时光能永远定格。
站在黄河岸边,刘贺若有所思,想到是否可以通过水路来运输货物到中原去,便征求身边的爱妃意见。
娜菌认为可行,若陆路贸易通道因战争或其他意外因素受阻,通过船运可以弥补之,且未听闻汉军有什么像样的水军,而岱山及合浦水军已然成型并具战斗力,由其兼负押运护送,应可保障货物安全。
王想着回去之后再找明月长老和刘飞龙商议商议,并商请袁承志调派“雏菊”的父亲韦南天前来负责新夏朝的漕运事务。
说曹操,曹操到。王正念及“雏菊”,通过“雏菊”递出的情报就到了:不日,霍禹将代宣帝视察西北,以鼓舞人心,完成剿灭匈奴之大计。情报还提及霍禹正在研究秦直道,同时附上秦直道相关信息及地图。
刘贺打开“秦直道”一看,顿时眼前一亮,“雏菊”送来的这份情报太重要了,没想到了除了以高平城为起点直通长安的“回中道”之外,还有这条重要的“秦直道”可达关中长安城外。
王当即交办刘飞龙布置特战小队进行侦知,特别是调查图上秦直道标注的沿途44座城的现有详细情况。
并将该份情报抄送一份快马周知阿布大将军,禹羌铁骑第1军行军路线争取改走“秦直道”,尽可能详细调查北典城与五原城之间沿秦直道建设的城池现状,如果是已经荒废的,就先作为军事驿点派人维修或做好标记,并反馈给刘飞龙汇总。
关于秦直道,情报简要介绍以下情况。
秦始皇在北筑长城同时,于公元前212年至前210年,令蒙恬筑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抵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另说包头市西孟家湾)的直道,全长1800里(秦制,约合今700多公里)。
据史念海《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文物》1975年第10期)考察,直道自云阳甘泉山始,北行陕北与陇东之间的子午岭,经陕西耀县北上铜川,到今陕北吴旗县、志丹县。转西北,经华池县黑老虎岭到定边县南,再往东北行进入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经乌审旗北、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直北而上。先后经过鄂尔多斯市西南二顷半村、西城梁古城,在达拉特旗境内昭君坟附近过黄河,直达九原郡。
秦朝击败匈奴,收取河南地,以河为塞所筑44座城,有许多就在这直道附近。
直道的修通,成为当时由秦朝的统治中心咸阳,直达边塞九原郡的一条捷径,大大地缩短了秦朝腹地与北方民族地区的距离。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自泰山复东至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汉书》卷6《武帝纪》),所走的正是直道。
这次巡幸,司马迁曾经随行,故而能将直道的起讫地点明确记载下来,并说“行观蒙恬所为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史记》卷88《蒙恬列传》),对秦人开辟直道的利弊得失进行了历史总结。
西汉时期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的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着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这两县正分别设在了子午岭段直道的南北两端,显然是为了加强对直道的控制。
直道的修筑,不仅沟通了中央与北疆的联系,加强了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理,也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进而促进了秦汉时期阴山地域的经济开发。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311/231009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