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 第146章 碧水奇珠,青宁一霸

第146章 碧水奇珠,青宁一霸


那宝珠约莫一计食指指节大小,通体圆润,似玉非玉,似脂非脂,入手滑腻清凉。感触很特别。

    放至掌心中,碧光茵茵,煞是好看。

    此世浩瀚,天地间蕴有“珍宝奇物”,妙用无穷。能否获得,全看缘法。李仙问过苗细春,此物乃因缘际会,自一彩色巨蚌中获得。

    苗细春初得此宝,尚未试出用途,便泄露踪迹,引得纷争,无奈被迫交出。

    李仙心想:“我孤陋寡闻,见识太浅,空有宝物,却不知其效。无论如何,且试着琢磨琢磨。”

    灵机一闪,调运内炁,灌入宝珠。

    珠光果真大盛,将房中照得透亮。但发光绝非真正用途,李仙来回踱步,再次思索。

    “是了,我有虎涎石,那东西也算半个珍宝奇物,此物效用是否与之相似?”

    李仙忽发奇想。

    虎涎石浸泡凉水,用作喝饮,可强壮气血,安神助眠。但李仙气血已丰,尤胜虎豹。那虎涎石已经无用,渐渐忘在脑后。

    天地魁宝。分为“凡庸俗物”“珍宝奇物”“罕世神物”三大品类。

    与丹物类似。

    虎涎石虽具备奇效,却只算作“凡庸俗物”一类。李仙受限见识,还道虎涎石也是半个珍宝奇物。

    当即打来碗水。

    将碧珠放入碗中,细细观察…却不见水质变色,显然与“虎涎石”不同。

    “也罢,再慢慢琢磨吧。”李仙大感失望,就要放弃。

    正是这时,忽见异样。那水质虽无变化,但碧珠周边,却冒出一颗颗细微水泡。很难觉察,李仙目力敏锐,方才勉强窥见。

    李仙轻咦一声,立即将水饮尽。细感身体变化,除却倍感清凉,体内暑意消解几分,再无其他感受。

    “难道…”李仙心思敏捷,已窥端倪,发散思维:“那苗细春说,此物乃从蚌中获得。自是与水相关,我将其置于水中,那气泡滋滋冒出,莫非是氧气。”

    他立即行出房间。

    内院东南角落,有一废弃水缸,其内长满了青苔,污臭不堪。他运起碧罗掌,轻拍水缸缸壁。

    将内侧的青苔尽数震下,却不损及缸体分毫。最后用水清洗干净,再注满冷水。

    李仙将“碧珠”含在口中,压在舌下。把头探入水缸。

    水质包裹头身,隔绝氧气。

    李仙清凉遍体,水质的压迫感渐渐消去。反而如乘风飞起,自由自在,说不尽的畅快。

    碧珠源源不断提供能量。

    李仙不需换气,可长时间留在水中。

    原来此物,竟是罕见的“碧水珠”,奇用罕见,叫人水下长存,如水中鱼兽。

    “此物留着,日后说不定,能有奇效!”李仙吐出碧水珠,小心翼翼藏好。

    当晚。

    他回到一合庄。

    偶得奇宝,满心兴奋。见宅旁便是水湖,跃跃欲试。便将碧水珠含在口中,压在舌下,跳入水湖中。

    湖水幽绿。

    李仙睁开双眼,在水中畅游。口含碧水珠后,游术竟有增强。手掌轻轻一拨,便是数丈之远。

    待了半个时辰,不需换气。

    才心满意足,悄悄潜回宅院。

    ……

    ……

    翌日。

    天方清明。

    三馆两派遵守诺言,各送来五十两银子。经此一事,武尉郎站稳脚跟。

    纵有不服,也不敢声张。

    五十两银子实不算多。根据李仙所知,武馆学徒,一年便需上缴百两银子,以做学杂费用。

    那帮派搜刮民脂民膏,手头商铺、堂口、涉及的行当自不少。各个富得流油。

    坊间百姓,都已听闻昨日事迹。赞美之言不绝于耳,李仙不自觉中,已颇有声望。

    余下的小馆小派,唯怕得罪李仙,纷纷跟从,献出银子,意味臣服。

    日后唯武尉大人马首是瞻。

    前前后后加起,足有五百两银子。李仙第一件事,便是“招兵买马”。

    扩充差役队伍,补全武尉堂职位,招收主簿、账房先生…种种。

    如此这般,武尉堂才正式成形,像模像样。

    李仙定下严规。手下差役,无敢不从。李仙又以身作则,风吹日晒,习武勤奋。无形中影响差役。

    每日大早,天还未亮。武尉堂的外院,便已传出“呼”、“喝”、“哈”等习武杂音。

    气势如虹。上梁正而下梁正。

    武尉堂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如此这般,却也造就了怪像。县衙衙门的差役,数次打探消息,欲转入武尉堂。

    衙门当差者,平日欺负市井小民绰绰有余。但若遇帮派弟子、武馆学徒,决计要绕道而走,不敢造次。

    武尉堂却恰恰相反,专找帮派麻烦,且有尊武尉郎坐镇,何其威风,谁人不羡慕。

    ……

    ……

    李仙身兼数职,游走庄、县之间。

    又见丁虎能力尚可,对庄内事务了然于心,尤在自己之上。

    便甚是宽心,每日夜里过问一会,不多干预。将多些精力倾注县中事业中。

    跳出夫人掌心,闯下一片自家天地。当然,这份小天地,亦是夫人默许。如若不然,夫人合掌一拍,便全烟消云散了。

    这日傍晚,李仙回到庄内,夫人派人召见。

    夫人美艳依旧,令李仙揉脚服侍,又是一夜。

    夜半时分,才眉头微扬,随口说了一句:“丝料已有,我允你购置次等丝料资格,你若想要,便自去桑圆。”

    李仙闻言大喜,第二天大早,骑马抵达桑圆。

    不经商,对钱财无概念。一经商,才知夫人财力何等丰厚。

    蚕分好坏,丝分优劣。

    桑圆的蚕虫,乃夫人秘法培养,属于罕见异种。其丝坚韧,质地剔透,不惧水火。上可制衣甲、武器,下可做蚕服、美裳。

    即便次等蚕丝,叫价绝不便宜。一个蚕茧一两,夫人念李仙是自己人,拿不出许多银子,便以七折出售。

    也要七百文钱。

    李仙已有些钱财,一狠心,一咬牙。几百两砸去,弄得充足丝料,再雇佣手艺精湛的女红,编织成衣。

    不出数日,四余件蚕衣制成。方一出世,便大受欢迎,惹得城中富贾围观,纷纷出价购买。

    需知上好的面料,通常流向府城,直接被达官显贵预定。

    从不流向市面。

    便是有钱,也不好买到。这世道,钱财重要,人脉亦重要。

    夫人眼中的次料,到了青宁县内,却是上上等宝料。蚕衣现世,青宁震动。

    城中地主、世家、帮派,无不眼热,好似身穿蚕衣,便可高人一等。纷纷高价购之。

    最后四件蚕衣,仅一日销空,减去丝料成本,赚得三百两银子。

    可惜之处…蚕丝并非日日能有。

    李仙身为“武尉”,压服帮派、武馆,如今又渐做起产业。放眼青宁县内,大小也算人物。

    县中得势,好处接踵而至。

    青宁县内,不少小商小贩,听闻李仙作风利落,为人光明。纷纷前来拜见,欲将名下产业,记在李仙名下。

    此后每月利润,分一半给李仙,只求保得身家安全。

    李仙心想:“大丈夫有所拿,有所不拿。我如今收入还算可观,便不拿他等活命钱了。”

    与那些等商户阐明清楚。

    ……

    ……

    如此这般。

    李仙一面经营营生,一面修习武学。

    时间已过十数日。

    这日他过目账本。

    武尉堂的运作资金,全由他一人承当。算上大小工酬钱,一月需四十余两。

    衣铺经营提上正轨。有了资金,引入昂贵面料、丝绸。手底下女红不少,负责裁剪、编织、纹绣…诸多活事。

    这些也需资金维持。

    如此一来,李仙也算独当一面,手底下,不少人指望他过活。

    李仙也乐意帮衬。

    除开维持“武尉堂”、“衣铺”运作的钱财。李仙手头可用的银子,已积累至五百两。

    照这个势头,算上各帮各派上缴的管理费,每月能入账七百两银子。

    李仙合上账本,心中感慨:“曾经的我,哪里敢想会有今日风光。我曾为五百文卖身为奴,如今月入七百两银子。”

    “不过…打铁终需自身硬。我学得越多,面临的危险便越大!唯有不断精进,不断修习,将危险甩在身后,如此方才长久!”

    武尉堂。

    内院深处。

    李仙屏去杂思,开始习武。内院清幽僻静,只听刀剑挥舞之声。

    李仙身姿飘逸,单手持刀施展“大罗刀法”。刀法圆满,刀势无缺。

    凡基础武学,小成看努力,大成看悟性,圆满看天资,登峰造极看命数。

    那刀风徐徐,带起阵阵异响。如同乐曲一般,甚是好听。李仙兴致一起,觉得单单舞刀,未免无趣。一计转身,顺势抽出精钢剑。

    同时施展两套武学。

    [大罗刀法]

    [熟练度:4150/10000圆满]

    [残阳衰血剑]

    [熟练度:5123/12000大成]

    刀剑双精,刀法大开大合,剑法灼热逼人。

    待到兴致尽抒,收剑入鞘,合刀归鞘。

    李仙长呼浊气,压下沸腾阳气。

    “残阳衰血剑,上乘剑法,诸多玄妙。非我所能窥探。夫人传我这剑法,叫我时常忍受阳灼。我如今剑技越发精湛,体内阳火蓄而难泄。”

    “又要寻她双剑合璧,才好继续修习。否则灼烧血气,反而损我肉身。”

    “我最近忙于赚钱,武学上有所懈怠。今日天气甚好,时间空闲,可以试着,修习这门武学了!”

    他擦去汗水,坐在院中石凳。从怀中取出一书册。

    封面质地坚韧,以某种兽皮制成,色泽土黄色,名为“铁铜身”。

    青宁县武学交易之地,名为“百武楼”。

    内藏诸多武学。

    李仙有了钱财后,便去楼中挑选武学。却让他略感失望,基础武学千奇百怪,百花齐放,种类繁多。

    是一合庄所不如。

    然“下乘武学”,却凤毛麟角,一书难求。

    且…百武阁有一规矩。

    基础武学通常只售一百两银子。然购买者却用三百两银子购买。

    多余二百两银子,将此武学[锁住]。

    后来者唯有出三百两之上的数目,才能将武学买下。

    提高门槛,减少相似武学者。

    毕竟武学关乎身家性命。

    导致阁中武学,价格虚高,很不划算。唯有几门最常见的基础武学,无人锁住,才勉强平价。

    ……

    ……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233/111110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