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第177章 径道通

第177章 径道通


太行山的春天,来得迟,料峭寒风尚未完全退去,山涧的冰层却已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黑石岭,井陉古道东段最险要的瓶颈。

    这里不再是昔日藤蔓缠绕,乱石塞道的荒芜景象。

    一条宽逾两丈,布满新鲜凿痕的狰狞通道,硬生生从千仞绝壁上撕裂而出。

    这是从原有官道选址勘探出的最近路程,只要打通这里就可以让原来需要绕路百里的路途缩短至二十里,能够大幅度的缩短路程。

    但修缮难度也是异常的艰难。

    通道下方,是百丈深渊,漳水的咆哮声被山壁反弹,沉闷如雷。

    此刻,通道的尽头,最后一段不足百尺的厚重岩壁,成了横亘在东西之间最后的障碍。

    岩壁下,人声鼎沸,火把通明。

    鲁大裹着一身沾满石粉和汗渍的破旧皮袄,双眼布满血丝,嗓子早已嘶哑得不成样子,却依旧站在最前沿,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指挥着最后的冲刺。

    “火!再添柴!把这石头给我烧透!烧红了它!”他的吼声淹没在巨大的嘈杂中,但周围的力役和工兵们心领神会。

    几十堆巨大的篝火紧贴着冰冷的岩壁熊熊燃烧,干燥的松木和浸透了油脂的布条发出噼啪爆响,灼热的气浪扭曲了空气,将岩石表面炙烤得一片通红,甚至隐隐发出暗光。

    空气里弥漫着焦糊和硫磺的混合气味。

    “水!快!泼水!”看着石块的温度已经达到预期,鲁大又是几道命令。

    早已准备就绪的力役们,几十人一组,喊着号子,抬起巨大的木桶,将冰冷的山泉水狠狠泼向烧得滚烫的岩壁!

    “嗤啦——!!!”

    震耳欲聋的爆响!如同滚油泼雪!滚烫的岩石遭遇冰冷的山泉,瞬间发生剧烈的热胀冷缩反应!

    坚硬的岩体内部发出令人牙酸的崩裂声,无数细密的裂纹如同蛛网般瞬间蔓延开来,大块大块烧得酥脆的岩石表面崩落,露出内部更深更顽固的岩层。

    “泼水加快冷却,钢钎队上!给我凿!”鲁大亲自抓起一柄大锤,冲向一处最大的裂缝。

    早已等候的精锐开山营力役,手持特制的加长钢钎,对准那些被烧裂又被冷水激过的岩石缝隙,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楔入!沉重的铁锤随即雨点般砸在钢钎尾部,发出沉闷而震撼人心的咚咚声。

    “一!二!嘿哟!”

    “一!二!嘿哟!”

    粗犷的号子声在山谷间回荡,汇聚成一股。

    每一次锤击,每一次钢钎的深入,都伴随着岩石内部的崩裂声。

    “鲁工曹!裂缝更大了!快看那边!”一个工头指着岩壁上方一道突然扩大的裂缝,兴奋地嘶吼。

    鲁大抬头,只见那道裂缝如同黑色的闪电,迅速向下延伸分叉!

    他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猛地扔掉铁锤:“往后撤!往后撤!”

    “都退后!盾牌!举盾!”

    “架床弩!给我连番射!石壁不垮不能停下!”

    火烧水激后最后这段的石壁已经变得脆弱,又经过人为的凿钉,石壁已经是摇摇欲坠了,此时不能再用人力,只能是用床弩以及特质的方头弩矢对石壁进行最后的凿击工作。

    十架厚实的床弩被人从营地拉了过来,然后一一组装。

    婴儿小臂粗细的弩矢通体铁造,箭头内窄外宽呈方形,是开山营专门用来破岩使用的。

    随着床弩被一架架的组装好,四五人一组开始合理转动绞盘拉开弩弦,嘎吱嘎吱的绞盘声代表着这种床弩的强大蓄能。

    鲁大站在侧边举着一面蓝色小旗。

    “鲁工曹!一组弦上好了!”

    “二组弦上好!”

    “三组.”

    “四组.”

    随着一组组的弩弦上好,鲁大手中的蓝色小旗也猛然挥下!

    “发射!”

    嘣儿——

    嘣儿——

    十弩齐发,弦响声沉闷。

    十支方头弩矢撞向石壁,碎石如同暴雨般簌簌落下。

    “继续!”鲁大继续大声命令。

    床弩后方,一众开山营力役,跟并冀两州的民夫都在殷切的看着。

    弩矢一根接着一根的撞击在石壁上。

    随着猛然的一阵大垮塌,烟尘弥漫了开来。

    待到烟尘稍散,所有人迫不及待地望向石壁。

    只见那道巨大的裂缝被硬生生凿开了一个豁口!碎裂的岩壁终于被撕开了一道足够宽阔的通道!碎石堆满了豁口内侧!

    “清理队!跟我上!继续!马上就要通了!”

    鲁大身先士卒冲了上去,将通道内的碎石向外清理。

    而后又是火烧,水激,钢钎队,床弩齐射。

    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同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了七天左右。

    随着一道透光从石壁上射下。

    鲁大颤抖的手终于是稳定了。

    “通了”

    “通了!!”

    “通了!真的通了!”短暂的死寂后,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如同海啸般爆发出来!

    力役们,工兵们,吏员们,无论来自并州还是冀州,此刻都抛下了工具,激动地拥抱泪流满面!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简陋的工具,硬生生的凿出了一条新的生路!

    鲁大站在弥漫的石粉中,看着那豁然开朗的通道,看着通道对面隐约可见的山色,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疲惫交织着涌上心头。

    他重重地吐出一口带着石粉味的浊气,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清理通道!准备……通车!”

    “喔!”

    这最后一段路的打通预示着冀州之民可以安心进入并州了,同样,并州的粮草也能更快的抵达冀州!

    土门关。

    这座扼守井陉道东口的关隘,此刻成了张显与卢植之间交易的枢纽。

    关隘之内,气氛肃杀而繁忙。

    一队队手持利刃,神情警惕的并州甲虒军与镇北军严密布防,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关内关外。

    关墙之上,张字大旗与卢字帅旗并列招展。

    一片巨大的校场上,泾渭分明地划分出两个区域。

    东侧,是卢植派来的北军精锐押送来的黄巾俘虏。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神情麻木,戴着简陋的木枷或绳索串联,如同待宰的羔羊。

    眼神中除了绝望,便是对新命运的茫然恐惧。

    押送的北军校尉一脸冷漠,手按刀柄,对俘虏偶尔的骚动厉声呵斥。

    西侧,则是由赵云亲自率领的并州押粮队。

    几百辆沉重四轮辎重车整齐排列。

    每辆车上都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散发着粮食气息。

    车旁是精锐的甲虒军士卒,盔明甲亮,眼神沉静,散发着无形的威慑力。

    关楼议事厅内,气氛则相对融洽。

    卢植的心腹幕僚,一位姓陈的长史,正与并州方面负责具体交割的狱曹主簿谷雨相对而坐。

    两人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名册簿子。

    “谷主簿。”卢植的长史指着名册上的一行行记录。

    “此乃本次移交之俘虏名册,共计九千三百七十六人,籍贯,年龄,体貌特征及被俘前所属黄巾部曲,皆已详录。

    此乃卢中郎亲笔签押之文书,请贵方验看。”他将一份盖着鲜红帅印的羊皮文书推给谷雨。

    谷雨仔细查验文书印鉴,又对照名册抽查了几页,确认无误后,提笔在另一份同样格式的文书上签下名字,并加盖了张显授予他的使匈奴中郎将印信。

    他将这份文书和一份粮签凭证递回给对方。

    “陈长史,此乃我方接收文书及粮签,凭此签,贵方可至西侧粮队,按签所示数目,提取粟米三万石,此粮,助卢中郎稳定军心。”

    谷雨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卢植的长史接过文书和粮签,看着上面清晰的粟米三万石字样,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他郑重收起,对着谷雨深深一揖:“张使君高义!卢中郎及北征将士,铭感五内!此恩,日后必报!”

    “陈长史言重了。”谷雨起身还礼,目光投向窗外校场。

    “这也只是第二批粮草,我家主公答应了卢公粮草六万石,后续可继续在此交付。”

    “自然。”卢植的长史拱手一礼。

    交割程序完成,双方再无寒暄。

    陈长史带着粮签匆匆赶往粮队方向,安排北军士卒装运救命粮。

    而谷雨则带着几名吏员和甲虒军士卒,走向东侧那群麻木的俘虏。

    数千双茫然的眼睛看向谷雨。

    “听着!”谷雨目光扫过人群,声音清晰。

    “我乃并州狱曹主簿谷雨,奉使匈奴中郎将张显张子旭之命来此!”

    张显张子旭几字一出,俘虏群中产生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常山神医,桃源庄主的名号,在冀州底层民众中同样流传甚广。

    “张中郎仁厚,知晓尔等多是被裹挟,被逼迫的可怜之人!故愿以工代赈,收容尔等!”谷雨的声音沉稳。

    “入并州后开山修路,筑城建堡,屯田垦荒,凭力气换饭吃!一日劳作,可一日饱食!不劳作者,则不得食!

    若有敢作奸犯科,煽动滋事者——”

    甲虒军军卒皆是武器顿地发出一声震颤的嗡鸣。

    “剥皮充草定斩不饶!”

    冷酷的警告让所有俘虏心头一凛,些许的骚动瞬间被压了下去。

    “现在,以百人为一队,上前登记!领取号牌!分发半日口粮!然后,跟着引路的兵卒!”

    谷雨一挥手。

    早已准备好的吏员立刻在临时桌案后坐定,大声吆喝着开始登记造册。

    一筐筐还带着热气的杂粮饼被抬了上来,散发着粮食最迷人的香气。

    饥饿的本能压过了恐惧和茫然。

    俘虏们麻木地排起长队,当粗糙却实在的饼子塞到手中时,许多人几乎是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即使被噎得直翻白眼也舍不得停下。

    一队队登记完毕领了口粮的俘虏,在甲虒军的押送下,沉默地走出土门关西门,往井径道内走去。

    苇泽关。

    张显收到了后方鲁大派人送来的信件,脸上笑意难掩。

    他当即对着门外大喊道:“让守军职级队正及以上的人来见我!”

    “诺!”

    一声短促有力的应答,不一会的功夫,五名队正以上的军官就来到了张显的近前。

    “拜见主公!”

    “免了,都起来吧。”

    张显摆手,笑意不减,他郎声道:“尔等之中何人军职最高?”

    “主公,末将火字营四曲屯长周杰为赵司马副职!”

    一人走出一步恭声道。

    张显点头:“好,那便命你为先头探路,领桃源庄护,自部曲百人携流民三千先行返回并州!”

    “回并州交接后即刻回转,我需要一批识新路的人手。”

    “诺!”周杰当即领命。

    一个时辰后。

    一批三千一百人皆是青壮的队伍率先踏上了井径新道。

    新道比旧道路程更短,且更加容易通行,他们这批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半月以后即刻抵达并州接收点。

    这预示着张显在苇泽关前后囤聚的数万流民以及后续的大量黄巾俘虏都可以直通并州本土了。

    最为艰难的一关算是迈过了,接下来便是广收冀州难民!

    先头探路部队已经开拔。

    张显雷厉风行的性子也容不得他悠闲。

    当天,他便已经开始召集关隘吏员开始了施政。

    首先苇泽关地处要地,周围相对空间宽广,此地今后当为一县,设苇泽县名部署太行山中。

    流民之中挑选五百户人家就地分屋落户,为屯田之用。

    太行山不是不能住人,只是无法交通便利,但现在张显在做的就是在便利交通。

    只要能在太行山径道附近开辟出新的宜居点,那今后冀并两州的太行山山麓都能成为他的后花园。

    太行山内丰富的矿产,木产都将成为张显今后的有利资源。

    所以屯田太行山是必须要做的!

    只不过目前能适合屯田的地方还不多,后续还要安排人手仔细勘探才行,优先选择有水临山的地方。

    若是可以直接探明矿产分布更好,那样就可以提前分布屯田之所,为后续开采做足准备。

    又在苇泽关待了几日,夏侯兰来信,黄巾俘虏也即将抵至苇泽关外的聚集点,人数九千之多。

    张显便也起身赶往,这批黄巾俘虏虽然以前是民,但经历过血火之后也不是什么安稳因素,现下聚集点的人手不足,能压住他们的也只有他自己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217/111109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