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第234章 房间里站不下

第234章 房间里站不下


宇文莫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屏住了呼吸。

    “抬起头来。”

    张显沉声道。

    宇文莫隗依言抬头,仰视着高坡上那道如同山岳般的身影。

    “宇文莫隗!”

    “本将念你迷途知返,献功归降,更兼骁勇之姿,可堪一用!现授你为征北校尉!领本部尚存之精骑,重组归义突骑!赐旗印,甲胄,兵刃!”

    宇文莫隗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征北校尉!虽非显赫高官,却是有正式军职,有独立领兵权的实职将军!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但张显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一盆冰水浇下。

    “不过!”

    “功过不相抵,你宇文部屠戮汉民,罪孽深重!即刻起,交出所有掳掠之汉民!宇文部族众,迁出云中故地,分散安置于五原,西河边郡!

    以授田牧畜,编户齐民,习汉礼,着汉服,孩童入蒙学!可能做到?!”

    分散部落,彻底汉化!这意味着云中宇文部从一个独立部落的政治实体彻底转为附庸,不,是比附庸还要惨重的代价,是文化传承的彻底消亡!

    宇文莫隗身后的将领们面露悲愤,有人甚至握紧了拳头。

    宇文莫隗脸上的肌肉剧烈抽搐着,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和痛苦。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宇文普,又看了看高坡上那森然的汉军铁骑,以及那道如渊似海的身影。

    一股无力感和对绝对力量的敬畏,压倒了心中的侥幸。

    他再次重重叩首,声音嘶哑却无比清晰。

    “罪奴…末将宇文莫隗!领命!谢将军不杀之恩,再造之德!宇文…我等愿永世效忠将军,效忠大汉!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他选择了生存,选择了融入,哪怕代价是部落的消亡。

    但宇文的姓氏,会成为汉人中的一个新的姓氏!

    他要再赌一次,赌这个执掌并州,统领三州军务的前将军,晋乡候,内心之中有着另一种的野望!

    选择当狗并不体面,但要是当的是皇帝的狗,哪怕是未来皇帝的狗,那这就是一次改命的豪赌!

    已经赌过一次的宇文莫隗,不介意再赌一次,甚至这一次的赌注还更小一些!

    “很好。”

    张显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宇文莫隗身后那些神色各异的将领。

    “你叫什么名字?”

    “末…末将宇文普!”

    年轻的宇文普连忙应声。

    “嗯。”

    “着宇文普为归义突骑副尉,辅佐你父。”

    然后张显又点了几个宇文部实权将领的名字,授予军侯,屯长等职,迅速将宇文部残余的军事力量纳入了汉军的编制体系。

    “谢将军!”宇文普等人叩首领命,心中稍定。

    至少,他们和他们的族人,暂时保住了性命和一定的地位。

    张显的目光最后投向北方那片苍茫无尽的草原,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宇文校尉!”

    “末将在!”

    “着你归义突骑休整十日!十日之后,率归义突骑,为本将先锋,翻越阴山,直入漠北!”

    宇文莫隗猛地抬头,眼中充满惊愕。

    漠北?那可是更凶险的未知之地!

    “任务有二!”

    “其一,绘制漠北山川水脉,部落分布之详细舆图!凡遇部落,无论大小,记录其方位,人口,牲畜,战力,首领性情!

    其二,寻找通往北海之古道,探明草原深处,可还有如匈奴,鲜卑之大部落蛰伏!此乃九死一生之重任!亦是尔等归义…建功之机!可能胜任?!”

    宇文莫隗看着张显那深邃而充满野心的目光,心下明白了。

    这位汉人将军的志向,绝不仅仅是收复云中五原!他要的是整个草原的臣服!

    一股混杂着兴奋和野心的热血涌上心头。

    他猛地抱拳,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末将宇文莫隗!领命!必率归义突骑,踏遍漠北,为将军…绘尽草原舆图,探明北疆虚实!若不能成,提头来见!”

    “好!”张显一挥手:“赵云,张辽!”

    “末将在!”

    “着你二人,率游弈军协助宇文校尉,整编部众,甄别罪囚,安置族民!十日之内,务必完成!吕布!”

    “末将在!”吕布声如洪钟。

    “带你的人,去把拓跋部那些残余的杂鱼清理干净!”

    “得令!”

    吕布狞笑着,眼中凶光大盛。

    张显不再看下方跪伏的宇文莫隗,轻轻一夹马腹。

    墨影长嘶一声,随即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调转马头疾奔。

    赵云,张辽两人率领游弈军下了土丘,开始进入血战后的白河滩涂。

    高坡下,只留下宇文莫隗和他的部将们,依旧跪在冰冷的血地上。

    宇文莫隗抬起头,望着张显远去的玄甲背影,又回头看了看开始了屠杀剩余拓跋部残军的狼骑。

    下场开始分割,驱赶,甄别宇文部族众的游弈军。

    他缓缓站起身,拔出插在地上的卷刃弯刀,手指用力摩挲着冰冷的刀身,感受着上面斑驳的血迹和刻骨的寒意。

    征北校尉…归义…漠北…

    他猛地将弯刀狠狠插入泥土!

    “传令!”宇文莫隗的声音洪亮了起来,带着一股狠厉。

    “收拢所有还能战的儿郎!交出所有掳来的汉人和财物!按将军吩咐…准备…北征!”

    “是!”

——

    两月的见习考校,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将洛阳的学子们重新锻造了一番。

    最初的二十六个意气风发的太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泥泞中,逐渐分化。

    有人如鱼得水。

    阮瑀便是其中佼佼者。

    他放下身段最快,学习能力极强。

    在户曹核账,他能迅速掌握算筹技巧,在工曹,他能虚心向老匠头请教,尝试学习以往被视为奇淫巧技的工艺。

    在田垄,他不仅能咬牙完成清淤任务,更能细心观察曲辕犁的使用细节,在向典农吏请教后,甚至能在日志中提出【在犁壁加装可调刮泥板】的实用建议。

    他的日志务实详尽,反思深刻,屡获荀彧“善思,可用”的批语。

    也有人苦苦支撑。

    比如出身颍川寒门,文采斐然的许琛。

    他擅长写锦绣文章,在法曹值堂旁听时,能引经据典,将豪强驳得哑口无言,赢得满堂喝彩。

    然而,在仓曹点验粮秣时,他嫌弃灰尘污秽,动作拖沓,被仓曹书佐当众斥责“华而不实,不堪重用”。

    在下田清淤时,更是被淤泥的恶臭和冰冷折磨得几欲呕吐,勉强支撑了半日便告病退出,考评被记了“丁”的成绩。

    巨大的落差让他意志消沉,日志中也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怨气。

    亦有崩溃者。

    一个名叫何仓的学子,自视甚高,对“贱役”嗤之以鼻。

    在药局见习时,面对一个流民脚部溃烂流脓的伤口,竟当场呕吐,虽然呕吐算不得什么,但其之后竟指责医工“粗鄙不堪”。

    此举激怒了医正,也引发了一些寻常百姓的不满。

    陈纪闻报,直接在其考评上批下“心无仁念,骄矜自大,不堪为吏”的评语,勒令其退出见习行列。

    何仓愤恨交加,当夜便收拾行囊,不告而别。

    日复一日的压力,环境的巨大反差,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不断侵蚀着这些年轻人的意志。

    有人开始抱怨伙食粗粝,住宿简陋,有人受不了吏员们的直言训斥,觉得尊严受损。

    有人发现自己苦读十年的经义文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毫无用处,因此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两个月,六十个日夜。

    终于到了最终考评之日。

    郡守府一间偏厅内,气氛稍显凝重。

    荀彧端坐主位,陈纪,王烈,王向,等各曹主要掾史分坐两侧。

    王烈老爷子的年岁大了,今年开春之前将郡丞的位置交给陈纪后便专心在了教育之上。

    这次考校太学生的最后点评他也抽空过来了。

    二十五名太学生肃立堂下,等待着决定去留的时刻。

    陈纪首先宣布了各曹的阶段性考评结果和出勤记录。

    接着,各曹掾史根据自己部门的观察,对见习生进行点评。

    评价极为直接,毫不留情。

    “阮瑀,肯学肯问,心思活络,善行文,精音律,于工造一道亦有悟性,虽对格物知之甚少,却为可造之材。甲上”

    “张升,细心精明,仓曹,田曹,集曹皆给出有耐心!有信心,虽工作进度稍慢但却稳,出错少。甲中”

    “周温,品性上佳,工作勤恳,善与民沟通,颇具德行。甲中”

    “.”

    “.”

    一条条结合日志,工作情况,人员观察得出的结论被陈纪一条条的念了出来。

    点评完毕厚,陈纪也宣布了最终结果。

    “经综合考校,见习合格,准予留用者,计十九人:阮瑀,周温,吴克,张升,钱佳……”他念出了一串名字。

    未被念到名字的六人,包括脸色煞白的许琛,瞬间面如死灰。

    “其余六位。”陈纪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考评未达留用标准,郡守府赠予盘缠,即日可自行返乡,或仍愿逗留并州者,可暂居晋阳,虽府衙暂无职缺,亦可在郡学中求学,是去是留全凭自选。”

    沉默。

    巨大的失落笼罩着那六人。

    有人不甘地张了张嘴,最终却颓然低下头。

    两个月前,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太学生,两个月后,他们被这套务实的体系判定为不合格。

    荀彧的目光扫过堂下众人,在阮瑀等留用者脸上停留片刻,又在落选者身上掠过,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

    “尔等落选并不能说明尔等是失败的,并州与其他地方皆不相同,想要适应便需要习惯,你们能力并没有比留下者差多少,只是对环境的适应弱了几分。

    我的建议是尔等可以多留一阵,好好体会一番真正的民间疾苦,才能够知晓尔等想要实现的抱负究竟为何物。”

    说完,他又看向了那些合格的。

    “合格者,去留亦是随意,留者,请戒骄戒躁,尔等不过初窥门径,前路漫漫,望尔等永葆此心,脚踏实地,以百姓疾苦为念。

    去者,亦勿馁,此番历练,或为尔等日后立身之鉴,天下之大,非止并州一途,望归乡后,莫忘这两月所见之民生疾苦,所历之实务艰难。

    为官为民,纸上谈兵易,躬身力行难,望好自为之。”

    偏厅内,一片寂静。

    留下的十九人,心中激荡着被认可的激动,和责任与期许压上来的紧张。

    而失败的六人,有三个选择了收拾行囊。

    洛阳的风花雪月,终究是要比并州的风雪与苦寒更让人难以舍弃。

    一场始于理想主义的北向之旅,最终被现实的实务考校画上了残酷句号。

    留下的阮瑀等人知道,他们的路,才刚刚开始,而这条路,注定沾满泥土,充满挑战。

——

    五原。

    五月中旬的天气开始如同春天般的温暖和煦了。

    护匈奴校尉府中。

    黄忠时而看着军报,时而看向张显。

    频繁的扭头终究还是吸引了并州掌权者,仁厚的使君,草原的屠戮者,胡人的鞭挞者,筑京观爱好者,苍天的宠臣,黄天的信奉,天神的勇士,大汉的前将军,晋乡候,正在晒太阳喝茶的张显注意。

    “汉升你脖子落枕了?要不我给你看看?”

    黄忠放下战报,稍显疑虑的问询。

    “主公。”

    “五月中旬了!”

    “是啊,我知道五月中旬了啊,咋了这是?”

    张显百般不解的看向黄忠。

    黄忠这下是确信自家主公打仗打迷糊了,他直言道。

    “夫人还有一两月可是快临盆了,主公你还不回去?!”

    “唉!唉!!”

    一直舒心晒着太阳的张显陡然一愣。

    这几个月一直在专心应对云中的局势,家书都没怎么写了,一时间居然有些忘记了这件事!

    他陡然起身。

    “你不说我还真忘了!”

    “是得回去了,五原这边的方略就交给你了!”

    黄忠抱拳:“主公放心,并州草原只剩朔方跟上郡,二者皆不足为患。”

    张显点头:“有你等坐镇,并州草原彻底收复只是时间问题,我并不担心这个。”

    “主要还是归义突骑,我将宇文部彻底打散分入五原跟西河,宇文莫隗他们后勤便只能依靠护匈奴校尉府。”

    “你得费心尽快彻底收服他们,无论是以武力也好,交心也罢,总之,我部只能有一个声音!”

    “末将明白!”

    黄忠脸上也露出一抹肃然。

    宇文部的挟胜而降确实是众将没能想到的。

    不过这倒也让并州军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并州草原上能打的部族基本都消灭了。

    整个并州几乎已经全部落入张显之手。

    接下来的事无非就是照本宣科,徙民,发展经济。

    如今并州丁口一百三四十万,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倒是可以盘动一整个州的土地。

    当然,让并州所有郡都种田也不现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给每个人分两三百亩的田,最后能种出来的也不过几十亩而已。

    想要丁口再度增长,往后的机会也只有自然增长了。

    冀州的人口多,单一个黄巾起义就让并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

    但这机会也只有这一次罢了,后面的时节,大汉虽然依旧天灾不断,但相对来说也算平稳。

    就看刘宏还能撑几年了,只有他死了,朝中的局势才会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接下来的几年,就是宝贵的发育时间了。

    也是时候开始考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了。

    自己这只蝴蝶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一切都还尚不可得知!

    刘宏会依照原本历史那样几年后病逝吗?

    袁绍还会为了成为清流派领袖巩固自己在袁家的地位而谋划挑起大将军府与宦官的争斗吗?

    并州被自己执掌,何进还会为了恐吓何太后招外兵入洛阳吗?

    这些事,都需要好好的规划规划。

    如果因为自己,这些本该发生的事没有发生,那他就需要在暗中推动这些事的发生。

    大汉四百年,天子的名声根深蒂固。

    如果没有一个人去扯掉盖在大汉身上的遮羞布,那改天换地何其难也。

    所以。

    董卓必须进入洛阳!

    他必须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不管是顺其自然的还是迫不得已的。

    幽州之后的叛乱,张显不打算参与了,起码在州牧制施行之前不进行参与。

    刘焉

    之后也需要多注意才行,作为州牧制的推手,他也需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大汉大汉

    张显的目光中也多了些复杂的情绪。

    这个时代诞生了许多让人无法忘却的东西,也奠定了一个民族。

    但很快他又坚定了信念。

    从历史中读历史,封建王朝没有一个好东西。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既然已经决心带来改变,那就坚定的做下去,哪怕只在他活着的这段时间里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变化,那也是值得的!

    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而今并州,不是就已经有百万多人因此而得到了改变。

    这,便是去做的最好结果。

    也是能够证明他,没有做错的铁证!

    人想活的像人,有什么错!

    【第二卷结束,第三卷,浪花淘尽英雄,大争之世开始!】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217/111109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