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166.第166章 革命军

166.第166章 革命军


第166章  革命军

    暴雨交加的夜晚,他与黄兴、钮永建、蔡锷、方声洞、叶澜密谋国内局势。

    “清廷已成‘洋人朝廷’,帝国主义瓜分中原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轰隆隆……”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中,八人声音如雷,异口同声。

    每个人眼里都燃烧着熊熊烈火。

    东北俄国之乱愈演愈烈,他们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拒俄,势在必行!”

    【同年,樱花东瀛拒俄义勇队成立。成员包括黄兴、陈天华、钮永建、蔡锷、方声洞、苏曼殊、张君劢八人。】

    【规模越来越大,拢共超过五百人,于东瀛锦辉馆集会,声讨沙俄罪行!】

    彼时。

    同样是在樱花东瀛。

    一场盛大的博览会正在徐徐拉开序幕,引不少国际来客围观。

    一群留有长辫的清朝人十分显眼。

    其中一个叫徐锡麟的,只朝博览会内看了一眼,就义愤填膺,含分离去。

    原因无他。

    只因博览会内展览着一件来自中华的古钟。

    “列强,欺我中华太甚!”

    “清廷,已经没有希望了,改良也无用。”

    又一道坚定、洪亮的声音响起。

    他是陶成章,在樱花东瀛,有太多像他们这般为国留学的人了。

    “请先生教诲。”

    徐锡麟虽然比陶成章年纪大,可后者的言行始终影响着他。

    “朝廷病了,起初有病可医,可是一步步错,步步错,如今,已经不是打赢几场战争,杀几个洋人就能解决的了,唯有推翻朝政,光复新国!”

    这一刻,‘光复’的定义初步复现。

    1903年,注定是大事件繁多的一年。

    樱花东瀛的画面结束后,天空中很快出现了新的盘点字体。

    【《驳康有为论革命》、《革命军》、《猛回头》、《警示钟》等反清文章接连出现,那些书,那些文,那些言论,已经毫无忌惮的挑动了请朝廷本就敏感的神经。】

    【1903年六月,清政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为由,与日不落使者馆交涉,希望能沿用康、雍、乾三朝文狱的法,将章炳麟、邹蔚丹二人送京审讯,遭拒。】

    “怎会如此?”

    这个结果,让各朝帝王们都十分惊讶。

    章炳麟、邹蔚丹二人严肃抨击了清廷与皇帝,大逆不道,理应被斩首才对。

    文字很快继续出现。

    【苏报注册地点属于公共租界,在那里,言论自由,朝堂不能随便杀人!】

    “言论自由?”

    各朝皇帝一惊,难道在这里,可以随意说话吗?

    连犯上欺君之罪,都可赦免?

    对此,章炳麟却自愿进入大牢。

    他挽起衣袖,昂首挺胸。

    “诸位,且听我一言!”

    “朝廷不让我们说,不让我们写,可我们非要写,今日,就由我章太炎打头阵,愿做春泥,来护革命之火花绽放!”

    “邹容,你也来投案自首吧!一人做事,一人当!”

    黑暗的大牢里,章炳麟没有丝毫的恐惧与害怕,相反,脸上带着一抹微笑。

    为何笑?

    因为他们明白,清朝害怕了。

    他们的字,他们的书,真的能动摇一国之根基!唤国民之愚智!

    章炳麟、邹蔚丹于狱中赋诗明志,互相激励。

    画面一变,闰五月二十八日,章炳麟吟《狱中赠邹容》一首: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宜掺手,乾坤只两头。”

    邹蔚丹即赋《狱中答西狩》唱相喝:

    “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

    二人相约好,出狱后同兴革命!

    【然,邹蔚丹离出狱仅有两个月,邹蔚丹因不堪牢狱折磨,于狱中逝世,年仅二十岁。】

    【自此,闹得沸沸扬扬的‘苏报案’,就此落下帷幕。】

    昏暗的牢狱中,夹杂着腐朽的气息。

    章炳麟静静躺在牢狱的墙壁上,目光平静。

    邹蔚丹死后,狱中就再也没有和他赋诗的人了。

    “蔚丹啊,你应该看不到这后世是什么样子的了……”

    模糊的视线中,他喃喃自语:“但是没关系,我来替你看,朝廷企图通过这件事达到压制舆论,镇压革命的目的,但是这把火我们已经点燃了……”

    “既然点燃了,这火,他们就再也扑不灭了……”

    【章炳麟说的没错,苏报案,并没有勒住人们的喉舌,反而让章、邹二人名声大噪,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和传阅他们的著作。越来越多的人敢于拿起笔在纸上激扬文字,开始与请朝廷唱对台戏。】

    【《革命军》的文字,亦一点一点影响着这个时代的人民。】

    随着文字落下,金榜之上,画面再变。

    “给我打!别打死就行!”

    依旧是昏暗的牢狱中。

    一群狱卒正围聚在一起,对着一位浑身是血的中年人正在严厉拷打。

    那个被打的中年人,正是章炳麟。

    邹蔚丹死了。

    死于狱卒的拷打折磨中。

    只有他还在苦苦支撑。

    他答应过邹蔚丹,不能死,绝不能死。

    文狱,杀死了清廷最后的改良希望,但是,革命之火也被他们亲手点燃了。

    那就要保护那一撮来之不易的火苗不被熄灭。

    “你看不到的未来之国,我来替你看,九泉之下,惟愿君安息。”

    这是章炳麟对这位志同道合的忘年交离世后说得话,也是承诺。

    暗无天日,残忍的酷刑,没有摧毁这位伟大的革命书生,反而更加坚定他走的道路。

    他笑了。

    笑得恣意狂傲,起初声音低沉,后来却越来越嘹亮,仰天长笑,仿佛在嘲笑着这愚昧落后的朝代。

    他开始大声背诵已逝之人邹蔚丹的旷世遗——《革命军》。

    “革命!革命!我四万万同胞,今日为何而革命?吾先叫绝曰:不平哉!不平哉!”

    “国最不平、伤心惨目之事,莫过于戴狼子野心、游牧贱族、贼满洲人而为君,而我方求富求贵,摇尾乞怜,三跪九叩首,酣嬉浓浸于其下,不知自耻,不知自悟。哀哉!我同胞无主性!哀哉!”

    ……

    安静的牢房内,一声声回荡着章炳麟的背诵声,以此明志,以此祭奠,以此鼓舞!

    渐渐的,监狱里其他囚犯也开始附和,到最后,附和的人越来越多。

    声音穿透了牢房,传到了监狱外,越来越多的人在外聚集,聆听这一声声呐喊。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监狱之外,还有一学堂。

    坐在学堂里的菁菁学子,也在吟诵《革命军》:

    “呜呼!我汉种,是岂飞扬祖国之汉种!是岂独立大陆上之汉种,是岂为伟大国民之汉种!”

    “呜呼汉种!汉种虽众,适足为他种人之奴隶;汉地更广,适足供他种人之栖息。汉种!汉种!不过为满洲人恭顺忠义之臣民!”

    “国民,吾愿我同胞,万众一心,肢体努力,以砥以砺,拔去奴隶之根性,以进为中国之国民!”

    他们面色坚毅,目如火炬,声音如雷,仿佛一道道闪电,要撕裂浩瀚的漆黑。

    这画面,震撼。

    “皇上,只是思想的觉醒啊!由这群学生开始!”

    “改革的种子,在他们这里种下了!”

    大秦,李斯惊呼,眼中带着惊恐。

    嬴政也嘴唇嗫嚅了一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也看到了,不,他是真正见识到了思想觉醒的力量,到底有多恐怖,有多震撼人心!

    连他,也想情不自禁的跟着大喊。

    另一个时空,正统十四年。

    身穿囚服,手脚带铐链的于谦正站在大牢里。

    因为拥护代宗继位,而被抄家下狱的他,此刻看着烙印于天空中,朗诵声浩瀚的一幕,眼神竟有些湿润。

    他与章炳麟的遭遇何其相似?

    “但是,太炎先生啊,你可比我幸运多了……”

    明天他就要斩首示众,可他笑着,目光明亮。

    真正为国者从不惧死,只怕无法死得其所!

    监狱里,章炳麟听着学堂里传来的阵阵吟诵声,一下子坐了起来,眼里爆发出万丈光芒。

    “邹容啊,你听到了吗?我听到了……在黑暗中的人们啊,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之火!”

    这一刻,章炳麟又哭又笑。

    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十六岁的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参加童子试。

    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

    考场上,所有学生都在苦思冥想,努力写出自己最满意的文章,而他却写了满满一文批判清廷的文字,大呼‘光复中华’!

    结果自然是收到主考官的怒骂。

    “我想,现在可以论了,但是题目得改改——论灿烂之中华!”

    喃喃自语间,他沉沉睡去。

    章炳麟的牢狱之灾,还在继续,但他等着出狱的那一天……

    此刻,各朝代的皇帝们,眼中全部有着期待。

    “这样的鸿鹄之人不该一直留在狱中,等他出狱的那一刻,势比还会掀起一番风雨!”

    一双双眼睛,对此深信不疑。

    天空中,盘点文字继续。

    【章炳麟在狱中的这段日子,外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报》停刊后,《国民日报》问世,号称‘苏报第二’。】

    【拒俄运动愈演愈烈,皖城爱国会成立。】

    会长陈庆同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国观点。

    街边狂风张牙舞爪,风声呼啸着掠过一条条萧条小巷,却盖不住他那激昂洪亮的演讲声。

    “夫俄人虐待我中国人已非一日。仆游东三省时,曾目睹此情形。国人坐火车者,虽已买票,常于黑夜风雨中无故被俄兵乘醉逐下,或打死于车中,华官不敢过问。沿铁道居民,时被淫虐者,更言不胜言。”

    “不但俄如是也,各国将来瓜分我中原,其惨状亦何堪设想!”

    “据仆之意,有三要件:第一消息;第二思想;第三体魄……”

    他还在说!

    年轻的陈庆同认为中华人民该站起来了,解放思想,强身健体……

    演讲之中,依旧有清军官兵追捕而来。

    可这一次,陈庆同没有跑。

    爱国不为他,不为杨泱泱天下,更不为腐朽大清,为新国中华!

    另一边,樱花东瀛。

    【拒俄游行越来越激烈,清廷不得不与东瀛交涉。运动结束,义勇队强令解散!】

    【火焰虽熄灭,但火星依在!】

    驱赶才刚刚结束,这一张张稚嫩,且坚毅的面庞上,忽然浮现一抹与年龄不符的坚韧与信念。

    “解散义勇队,无非是‘名为拒俄,实则革命’。国内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

    “我辈当立!!”

    黄兴大喊。

    此时的黄兴,还很年轻,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

    “我辈当立!!!”

    这一刻,陈天华、钮永建、蔡锷、方声洞、苏曼殊、张君劢齐声附和。

    开始游走,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拒俄义勇队解散后,军国民教育会成立。】

    “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

    “诸君,该站起来了!!”

    黄兴的大喊声,响彻在画面中,一声‘该站起来了’,如回声般,久久不散。

    这一刻,各个平行时空中,皇帝们都是沉默着。

    他们看到的是,是一个心系家国,立志改革的热血青年,他们眼里不放弃的坚定精光。

    步履维艰又如何?他们都要一步步走下去。

    “下一步,他们会怎么做?”

    【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具体实行为一曰鼓吹,二曰起义,三曰暗杀。】

    【1904年,暗杀团成立,光复会成立。】

    【杨毓麟、黄兴、苏鹏、何海樵、张继等部分会员“专主张暗杀,研究爆发物”,于年末回国,见机行事。】

    “轰隆隆……”

    首先听到的,就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

    一个暴雨滂沱的夜晚,刺眼的闪电照亮天空。

    一条条无人大街上,依稀可见一道道穿着黑色衣服的人,正在侦查着什么。

    苍茫大地,仿佛平静之下的暗流汹涌。

    而在一个破败荒废的小房间,有一群人躲着,却也在诉说着志向与蓝图。

    “现在的国,已经不再是我的国了。”

    “我的国,应当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可这个腐败凉薄的国,不是!”

    “理应打破!”

    这个昏暗的房屋中,却传来低沉、坚定的誓言之声,带着信念。

    ……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039/111109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