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王朝1627 > 第85章 高伴伴,有没有那种书啊?

第85章 高伴伴,有没有那种书啊?


第85章  高伴伴,有没有那种……书啊?

    朱由检端坐在御案之后,仔细读着方才收上来的答卷。

    刚刚在武英殿中,时间太过仓促,只挑了一篇细看。

    此刻,趁着薛国观入宫的间隙,正好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这些答卷之中,除了极少部分还在玩弄那套虚而浮之的把戏,绝大部分都非常真实细节,确实对得起他的那场表演。

    朱由检一页一页地翻过,目光毫无波澜。

    一份答卷写的是京城,虽用标准的馆阁体,但部分字眼处飞墨渐笔,愤懑可说是溢于纸上。

    上面写着,天启五年冬,他在京中备考,受不住寒冬欲外出购炭。

    却见门口街道上,车马络绎不绝,一堆人提着食盒,堵得整条街道水泄不通。

    他本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拉过旁人一问,才知道这些全是城中大户的仆役。

    那车马上转载的是金银,那食盒中携带的是珍宝。

    而近日,恰是元宵节礼之时,这些人全都是去给去给兵马司的官吏们请安的。

    那人愤愤不平地在结尾写道:

    “街道之旁,便是顺天府学。我辈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日日见此景象,心中当作何想?”

    “圣人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如今小人高居庙堂,君子淡于野,这又算是什么世道呢?”

    言语真是犀利啊……

    不过这中间,不知道有没有一点,别人贪得,我却居然没得贪的愤恨。

    而且这位小朋友,你所认为的那些“君子”恐怕也是要贪的,只是或许贪少一点,吃相好看一些罢了。

    朱由检毫无反应,拿起了下一份。

    这份答卷的作者,引用的示例来自辽东远行所见。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分析辽东战局,也没有慷慨激昂地陈述忠义,只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了他在辽镇所见的景象。

    “辽东军将之宅,结构宏杰,甲于城中,重门复室,金碧炫耀,雕刻奇形,文垣粉墙,穷极华丽。”

    “自萨尔浒之战至今,十年之间,朝廷耗费数千万两白银,辽东却仍糜烂至此。”

    “以区区武将俸禄,如何能支撑这般豪奢?这背后,难道没有克扣军饷、兼并田产、虚报冒领之事吗?”

    答卷的最后,只留下一句简短的断语:“辽事之不可为,观此豪宅可知矣。”

    彩!

    虽然还是有些太天真,但能亲自去辽东一行,还能看到军将问题,已算中等之作了。

    朱由检的目光在最后这行字上停留了良久,继续翻阅。

    还有的答卷,组内或许不曾远行,目光却投向了更细微的乡野之处。

    “今各镇市之中,必有魁滑之徒,领袖一众无赖子,或开设赌局,或布下骗局,坑害乡里。”

    “逢僧道念佛,则挨家挨户强索香火钱;遇社节出会,则逼迫乡民百姓醵金助兴。”

    “更有甚者,与不法商人勾结,私贩官盐,牟取暴利,兴讹造言,搅得四邻不宁,无所不为。”

    “而此辈背后,多有致仕乡宦为其撑腰。乡间纵有那么一两名忠直耿介、不愿同流合污的退休官员,亦不过是闭门自保,清谈度日,于大局无补,更无力回天。”

    ……

    朱由检一份份看过去。

    猖獗的盗贼、世袭的胥吏、放荡的江南士风、致力兼并的地方劣绅……

    十四份答卷,四十二个“天下之弊”,虽然贪污、财税、党争这几个大题目被提及的次数最多,但内里陈述的具体案例,竟无一重复。

    从京师中枢到边陲重镇,从官场百态到乡野民生,一张细密而又腐烂的大网,已经将整个大明王朝笼罩其中,密不透风。

    终于,朱由检看完了最后一份答卷。

    他缓缓靠椅背上,满足地吐出一口气。

    这份答卷,比起他这几日所见的治国十策、京师十策来的要精彩百倍、千倍!

    他看完之后,终于对这个王朝有了个模糊的感受。

    太仓岁入下降?九边欠饷?军备败坏?都只是最上层看到的弊病结果而已。

    如果只用朝堂上那千万欠饷,太仓岁入亏欠,去看待这个老大王朝问题,那就太过浮于表面了。

    整个王朝,犹如一架运转了两百多年的精密仪器,每一个齿轮、每一根轴承,都已经锈蚀、磨损到了极限。

    而万历皇帝那数十年不上朝的怠政,更是彻底抽掉了这架老旧机器的润滑与保养。

    纵使天启中略加修补,但也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纵使没有女真、没有天灾,大明如果不再出一个张居正一般的人物,迟早也是会灭亡的。

    不过朱由检现在好奇的是另一个问题。

    任何一个有机体,都会有其自我修补的本能。

    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从他登基以来接触的这些人来看,抛开一些随波逐流的毛病。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国家的衰败并非毫无感知,少数人甚至满怀热情。

    可想而知,万历朝、天启朝、甚至更久远的嘉靖朝等,这些人的比例或许还更高。

    那么他们曾经又做过什么努力呢?

    这些人对着这具苟延残喘的王朝躯体,又做过什么手术呢?

    他转过头,看向侍立在御案一旁的大太监高时明。

    “高时明。”

    “宫中……有没有那种……书?”朱由检一时有些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

    他想看的,是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文章。

    而不是四书五经或华表文章。

    高时明见皇帝欲言又止,神情间带着一丝犹豫,心念急转之下,顿时了然。

    嘿……陛下毕竟还是少年啊……

    他小心翼翼地扫了扫左右,见其他小太监都垂手侍立在远处,这才凑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用一种自以为心照不宣的语气,神秘兮兮地问道:

    “陛下……是说画册?”

    朱由检闻言一愣,皱起了眉头。

    画册?什么画册?

    他看着高时明那副鬼鬼祟祟的样子,完全没明白对方的路数。

    高伴伴的神情,怎么突然这么猥琐?

    不过,他脑中灵光一闪,终于想到了合适的描述。

    “什么画册!”他没好气地斥了一句,“朕要的,是集合了本朝历代名臣奏疏、策论的文章汇编。就要那些讲求事功、经世致用的。而且越近奏疏的越好。”

    高时明笑成菊花的老脸微微僵住,忍不住轻咳一声。

    “咳……”高时明躬身道:“陛下说的应该是《经世文编》一类的书籍。臣这就派人去取来,供陛下御览。”

    朱由检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他快去。

    看着高时明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朱由检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刚蓄起不久的短须,细细回味着刚才那番对话。

    画册?

    他先是疑惑,随即猛然间反应了过来,高时明说的“画册”是哪一种。

    ——靠!

    朱由检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

    这帮太监,脑子里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什么东西没见过,什么招式没使过,难道还需要看这明朝的古董画册吗!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831/111110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