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王朝1627 > 第91章 奏疏分级

第91章 奏疏分级


朱由检扬了扬眉。

    不错效率挺高。

    高时明说罢,又指着其中一些封面贴着红条的奏疏道:“凡司礼监与内阁定级不一致的,都已贴了红条,以作区分。”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才对嘛,总不能连买卷卫生纸的小事,都要他这个皇帝来亲自批阅。

    他伸手,先将那两本被司礼监定了“甲”字的奏疏拿了过来。其中一本,内阁也定了甲,另一本,内阁却只给了丙。

    第一本,是兵部武库司督学主事李埏所上,洋洋洒洒,列举了武学学政七条建议。

    朱由检叹了口气,打开一翻,果不其然。

    通篇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废话,大谈特谈武学教育的重要性,言辞恳切,忧国忧民之情几乎要溢出纸面。

    然后列了一些禁止冒籍、严格校试、重视将材教材的废话策略。

    这便是典型的大明公文,看似宏大叙事,实则空洞无物。

    也无从去评定,这件事到底做到什么程度算好,什么程度算坏。

    他又看了看内阁与司礼监附上的定等理由,都是以“武学教育事关国家根本”,故而定为甲等。

    这理由倒也说得过去。

    无论从大明朝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从国家政事的角度,将武学之事定为甲等,都毫无问题。

    但——这篇文章,实在不行。

    朱由检摇了摇头,对高时明说道:“你昨日也见了朕与薛国观的对问。以后,凡是此等没有详细施行方案的策论,一律在原级别上,下调一等。”

    “臣遵旨。”高时明躬身称是,心中却暗自寻思。

    皇帝的偏好,已经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了。

    朱由检放下这本,又问道:“薛国观的新奏疏,上来了吗?”

    高时明从另一叠里,将那本贴着红条的奏疏抽了出来,呈上道:“就是这一本了。”

    “内阁定级,以京中修路事,定为丙等。但阁臣们念及是陛下亲自交办,便擢升一等,定为乙等。”

    “司礼监则认为,此乃陛下新政之始,当为甲等。”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单论区区修路一事,放在往常,定为丙等甚至丁等,都属合理。

    内阁愿意上调一等,已经是在揣摩君心了。

    但果然,还是高时明这些日夜跟在身边的内侍,更能明白他的心意。

    他打开奏疏,快速过了一遍。

    整份奏疏,确实较之最初的版本,详实了许多,字里行间,隐隐已经与如今通行的那些空泛策论,不是一个物种了。

    但,还是赶不上他后世对一个实习生的基本要求。

    朱由检拿过朱笔,也不说话,直接就在奏疏的空白处,细细批注起来。

    “其一,各项分银、材料、劳役,要考虑向后顺序。何日材料到位,何日劳役到位,何日银两到位,皆需有明确时限。如若银两延后到位,又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此为事功之基,不可不察。”

    “其二,文中所列各项数据,一律改为使用表格及苏州码子填写,以便核算。额外可在表后,附上中文大写数字,以作备录。”

    “其三,行文之序,当以背景为始,陈述修路之必要。再以十月、十一月两个节点的进度期望为中,此为目标。终以所需银钱、人手、物料为末,此为耗费。纲举目张,方能一目了然。”

    朱由检这一写,便有些收不住笔。

    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仿佛又回到了后世刚开始带团队,手把手教实习生写项目计划书的时候。

    直到他又另附了两页纸,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论文修改意见”,这才意犹未尽地停了笔。

    他将笔一放,满意地点点头,对高时明道:“发回去吧,让薛爱卿照着这个,再改一版呈上来。”

    他顿了顿,又问道:“此奏疏上呈,以及朕的批注,都会经过通政司,朝中诸臣,皆可看见,对吗?”

    高时明点点头:“陛下,题本上奏,依制是如此的。”

    “甚好。”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

    他已经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倾向了。

    接下来,就看这满朝的官僚们,到底能不能、愿不愿意跟着他的步调,自我雕琢了。

    反正,跟得上的人,自有官升。跟不上的,那就慢慢熬资历去吧。

    他将这两本奏疏放到一边,又将那九本乙等奏疏细细看过一遍。

    然后,再将丙、丁二等中,司礼监与内阁定级各不一致的二十余本,也一一翻阅。

    看过之后,朱由检发现,两个机构的定级逻辑,大体上并无问题。这其中的些许差异,完全可以容忍。

    就是其中一些涉及礼制的题本,虽然事情极小,毫不重要,但往往还是被定了个很高的等级。

    比如,按祖制,天启皇帝大行未满二十七日,所有官方文书,皆应用蓝印,而不用朱印。

    户部尚书郭允厚上奏,认为蓝印容易褪色,时间久了字迹模糊,恐在钱粮关防等事上,被奸人利用,造成舞弊,因此申请,所有涉及钱粮的事务,依旧使用朱印。

    就这么点事,内阁和司礼监,都给定了“乙”等。

    朱由检想了想,暂时还是不打算去动这类事情的等级。

    封建皇权的威严,很大一部分,恰恰就来自于这些在后世人看来,既无聊又无所谓的礼制仪式之中。

    但他如今的威望,泰半还真就是来自于屁股底下这张龙椅的加成,还没到可以为了省一点批阅的功夫,就去动摇自己统治根基的时候。

    将这二十余本看完后,朱由检干脆又从剩下的题本中,随机抽取了二十本来看,也未发现什么大问题。

    等到他处理完这一切,抬起头来,才发现,竟然只不过过去了半个时辰。

    一时之间,朱由检仿佛回到了后世。

    那时候天天加班到深夜,偶尔有一天能六点下班,茫然走在街边,就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一般。

    晚霞与路人,都那么陌生。

    登基以来,除了少数几日,他完全依赖司礼监做过滤,其余时间,他都是亲力亲为,一份份将这动辄数百的题本,一个人全部过完。

    每次用时,少则一个时辰,多则两个时辰。

    今天这突如其来的高效,让他满心都是轻松与快乐。

    正当朱由检准备宣布今日工作到此结束时,一旁侍立许久的高时明,却轻轻咳嗽了一声。

    “陛下,这里……还有几份呢。”

    朱由检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这才发现在那四堆高高的奏疏旁,还孤零零地放着几本奏疏,以及一个上了锁的黑漆木盒子。

    高时明上前一步,轻声解释道:“陛下,这几份,是李国普大人、杨景辰大人所奏的贪腐密折,其中杨大人的奏疏,装在木盒子中呈上。”

    “此外,还有刘若愚、曹化淳、郑之惠三位公公,分别就宫中人事、财税、监察三事所呈的内宫奏事。”

    他补充道:“这几桩事,或是密奏,或是内宫中事,按制不走内阁。司礼监觉着事也不多,因此也未做定等,全部呈于陛下御览。”

    朱由检陡然从“提前下班”的悠闲状态中,清醒了过来。

    也罢,只剩这几份而已。

    他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伸手拿起一本奏疏,说道:“确实没有几份……高伴伴,有心了……”

    话未说完,他的手,却猛地顿在了半空中。

    等等!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他突然意识到,随着他的密折制度越推越广,这桌角区区几份的奏疏,很快就会膨胀为数十份,乃至数百份!

    甚至不说密折,随着厂卫重构完成,他伸向大明各地的触角越来越多,他需要处理的信息量级,也必将呈几何级数暴涨。

    到了那个时候,如今的司礼监和内阁,恐怕就难以承受这等信息量级的工作了。

    朱由检轻轻用指节,叩击着光滑的御案,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件事情,他之前一直没有细想,但此刻看来,却必须提前规划了。

    现有的司礼监和内阁,终究只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农业帝国治理模式的巅峰。

    但随着他伸向大明各地的触角越来越多,他需要处理的信息量级,也必将呈几何级数暴涨。

    他需要的,是一个更现代化,也更专业的机构。

    不再是以文官、太监这样去区分,而是取财税、军事、科技、谍报、人事、舆情等各方面的职业官僚进入才是。

    整个机构应该是百人以上的规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司礼监十数人+内阁三人的小班子。

    有意思,朕居然要提前开设军机处了吗?

    不对……或许应该叫——“?”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831/111110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