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旧影来访,未来之约
在内部紧急磋商后,郑代表给出了谨慎的回应:
欢迎知识交流,可以建立初步的信息共享渠道,但关于更深度的合作,需要时间观察和考虑。
艾琳娜博士表示理解,留下了加密的通讯频率和一部分作为“诚意”的技术资料副本(主要是关于能量场稳定性和心理意识对现实影响的泛理论),然后便礼貌地告辞离去。
她的到来,像一阵清风,吹皱了“摇篮”平静的表面。
它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也带来了更深的思虑。
“档案馆”的出现,意味着废土世界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可能更高级的势力。
未来,不再仅仅是生存和重建,更关乎于一个文明在废墟上重新站立时,将选择何种道路,又将如何与黑暗中其他持火者相处。
微光已燃,前路漫漫,而新的篇章,正悄然揭开序幕。
档案馆的来访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在“摇篮”基地内部缓缓扩散。
艾琳娜博士留下的资料被小刘的技术团队如饥似渴地研读着。
这些关于能量场稳定性和意识-现实关联性的理论,虽然大多是框架性的,却为他们理解“平衡之钥”和当前的状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然而,理论的深化并未能立即转化为实践的稳妥。
相反,一次近乎灾难性的危机,骤然降临。
为了验证档案馆资料中的一个猜想——关于意识共鸣对局部现实稳定性的强化作用——小刘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挑选了一组志愿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普通居民甚至还有两名心性相对平和的前“屠夫”手下成员,让他们在加强屏蔽的实验室内,围绕着一个与水晶塔微弱连接的小型能量节点,共同冥想“秩序之歌”所代表的和谐、团结意象,同时由小刘通过“平衡之钥”(置于隔离能量场中)进行微幅引导。
实验初期,效果似乎出奇地好。
节点散发出的能量波动变得异常稳定柔和,参与者也报告感到内心平静,充满希望。监测数据显示,实验室内的辐射水平显著下降,连空气都仿佛清新了许多。
但就在实验进行到半小时左右,异变突生。一名参与实验的前悍匪,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过往暴行的潜意识恐惧与忏悔,或许是无法真正理解“和谐”的真谛,其精神波动突然出现了剧烈的、负面的起伏——那是一种强烈想要“抹除”过去不洁自我的执念。
这股扭曲的“秩序”执念,通过意识共鸣网络被意外放大,并如同病毒般影响了其他参与者。对“纯粹秩序”的渴望开始变质,变得排他、僵化、充满强迫性。
能量节点的稳定光芒骤然变得刺眼、锐利,开始主动“排斥”实验室内任何不符合这种“绝对纯净”概念的东西——包括空气中微小的尘埃、仪器表面细微的划痕,甚至……是参与者们自身记忆中“不完美”的部分!
“啊!我的头!”一名技术人员抱头惨叫,感觉自己某些“无用”的记忆正在被强行剥离。
“净化!需要净化!”另一名参与者眼神狂热地喃喃自语,开始用手擦拭皮肤,仿佛要擦掉什么污秽。
小刘大惊失色,试图切断能量连接,但发现“平衡之钥”与能量节点之间产生了某种不受控制的强共振!
钥石表面的符号剧烈闪烁,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那不再是温润的青色,而是带着一丝冰冷的、金属质感的亮白色!
实验室内的设备发出过载的警报,能量读数瞬间爆表!一股无形的、旨在“格式化”一切的秩序力场正在形成!
“强行断电!物理隔离!”小刘对着通讯器嘶吼,同时不顾危险,徒手抓向那光芒四射的“平衡之钥”,试图将其移开。
就在他手指触碰到钥石的瞬间,一股强大的精神冲击涌入他的脑海,无数关于“绝对秩序”、“消除混乱”、“完美形态”的冰冷信息碎片如同潮水般涌来,试图同化他的意志。
千钧一发之际,外围守候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启动了最高级别的物理隔断装置。
厚重的铅合金闸门轰然落下,切断了实验室与外部能源的联系,同时强效的镇静气体被注入室内。
实验被迫中止。当闸门再次开启时,实验室内一片狼藉,几名参与者陷入昏迷或精神恍惚,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那个小型能量节点彻底熔毁,而“平衡之钥”也光芒黯淡,恢复了平静,但小刘能感觉到,它内部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变得更加……“敏感”。
这次“秩序过载”事件,虽然被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未造成人员死亡,但却在基地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激烈的争论。
以“屠夫”和部分军事人员为代表的强硬派,对此感到极度愤怒和后怕。
“我早就说过!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靠谱!”“屠夫”在会议上拍案而起,“这次是运气好,下次是不是要把整个基地都‘净化’掉?!我们应该把那个破钥匙封存起来!专注于实实在在的武器和防御!”
而小刘和技术派的一部分人,虽然承认实验失败和风险,却认为不能因噎废食。
“这次事故是因为我们认知不足、操作不当!它恰恰证明了意识力量的重要性,也警告了我们‘秩序’的边界!我们需要更严格的规定、更深入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放弃!”小刘据理力争,尽管他自己也心有余悸。
郑代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档案馆的警告言犹在耳,如今危机已然显现。平衡的力量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创造生机,也能带来毁灭。
如何驾驭这股力量,如何定义他们所要建立的“秩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核心问题。
是走向封闭、排外、追求绝对纯净的“堡垒秩序”,还是探索开放、包容、允许瑕疵存在的“共生秩序”?
理念之争,第一次如此尖锐地摆在了所有决策者面前。
而外部世界,并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去慢慢争论。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92/441942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