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钢铁壁垒,暗夜微光
然而,如何应对?
“基石派”主张立刻进入全面战争状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黑船”主力抵达前建立坚固的防线。
“星火派”则担心,在这种层面的敌人面前,传统的军事对抗可能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加速自身的“僵化”,他们依然倾向于寻找技术上的反制手段,或者利用“秩序”理念的包容性来尝试建立某种“精神防御”。
但时间不等人。
“黑船”的推进速度虽然缓慢,却坚定不移。
每一次“静默侵蚀”的发生,都意味着潜在盟友的丧失和敌人力量的增强。
郑代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是听从“基石派”的建议,全面转向军事对抗,可能将“摇篮”变成一个巨大的兵营,甚至与曾经的敌人“铁砧团”进行深度捆绑?
还是支持“星火派”进行风险极高的技术探索,去对抗一种完全未知的力量?
就在他难以决断之际,小刘的团队在反复分析那种“背景音”数据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那看似杂乱的音波中,隐藏着一种极其微弱、但结构清晰的……次级信号。
这信号并非“共生体”发出,更像是被“平滑化”场域捕获并放大的、源自被融合者潜意识深处的……痛苦与挣扎的“回响”!
这个发现,如同在绝望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弱的、来自受害者内部的信号。
它意味着,“静默侵蚀”并非完美无缺,那些被同化的人,其内心深处或许仍在反抗!
这一线微光,是否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摇篮”又将如何利用这一发现,在即将到来的无声风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抉择的困局,似乎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那微弱却清晰的“痛苦回响”信号,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铁幕上发现了一道发丝般的裂缝,为“摇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小刘团队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这“回响”信号的解析中。
他们发现,这种信号并非单一的频率或模式,而是如同无数细微的、个性化的求救信号,被“平滑化”场域强行压制和混合后形成的“背景噪音”。
每一个被“融合”的个体,其潜意识深处的恐惧、不甘、对过往的眷恋,都在这种噪音中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印记。
“这不是能量层面的对抗,”小刘在紧急技术会议上激动地阐述,“这是意识层面的共鸣!‘共生体’的‘静默侵蚀’能够压制显意识,强行统一行为,但他们无法彻底抹杀个体潜意识深处的情感和记忆!这些‘回响’,就是被压抑的个体意志的证明!”
他的推论令人振奋,但如何利用这“回响”却是一个难题。
直接放大或播放这些信号?
且不说技术上的困难,其内容充满了痛苦和混乱,贸然传播可能反而会对收听者的精神造成负面影响。
经过连日不休的讨论和模拟,一个大胆的构想被提了出来:
能否利用“秩序之歌”的理念,创造一种能够与这些“痛苦回响”产生正向共鸣的“引导信号”?
不是强行对抗“平滑化”场域,而是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插入那心灵的裂缝,唤醒被压抑的个体意识,从内部瓦解“共生体”的控制?
这个构想得到了郑代表的全力支持,但也遭到了“基石派”的强烈质疑。
“用音乐去对付那些怪物?!”“屠夫”几乎是在咆哮,“你们是不是研究把脑子研究坏了?!等你们慢慢调试‘引导信号’的时候,‘黑船’早就开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导弹!是能量炮!是坚固的堡垒!”
就连一些“星火派”成员也感到担忧,认为这种做法风险太高,且效果未知,远水难救近火。
然而,外部形势的恶化没有给他们更多犹豫的时间。
“黑船”的先遣队已经出现在距离“摇篮”南部边境不足两百公里的区域,并且开始对几个小型游牧部落进行“融合”。
档案馆发来紧急通讯,确认“黑船”的最终目标似乎正是“摇篮”——它们对“秩序之歌”和“平衡之钥”所代表的、不同于“平滑化”的另一种秩序力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
在巨大的压力下,郑代表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折中的决定:双线并行。
一方面,他批准小刘团队全力研发“引导信号”,并将其列为最高优先级的科研项目,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予以支持。
另一方面,他也同意了“屠夫”的备战计划,加速南部防线的建设,扩大护卫军规模,并与“铁砧团”建立临时的军事信息互通渠道,共同应对迫近的威胁。
基地再次进入高速运转状态,但这一次,内部的气氛却有些微妙。
技术团队在地下实验室里争分夺秒,与复杂的数据和理论搏斗;
而军事人员则在边境线上挥汗如雨,构筑着钢铁与混凝土的壁垒。
两条路线,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在时间紧迫的阴影下,并行不悖,却又彼此隔阂。
小刘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耳边回响着那些被解析出来的、充满痛苦的“回响”片段。
他深知,他们正在尝试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次对人性和意志的深刻探索。
这把“心灵之钥”能否成功锻造,不仅关乎“摇篮”的存亡,更关乎在面对绝对的精神压制时,个体自由的微光能否被重新点燃。
就在小刘团队埋头于“引导信号”的艰难研发时,“摇篮”的南部边境,钢铁与意志的壁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
“屠夫”展现出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铁腕与高效。
在他的亲自督战下,新的防线依托险要地形,构筑了多层次、立体化的防御体系。
反坦克壕、雷区、自动火力点、隐蔽的炮兵阵地……所有已知的、对抗常规进攻的手段都被运用到了极致。
护卫军的新兵们在老兵带领下,进行着高强度的实战演练,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和临战前的紧张气氛。
与“铁砧团”的临时合作也以一种务实而冰冷的方式展开。
双方建立了专用的加密通讯频道,定期交换关于“黑船”动向的情报。
甚至在某些非关键区域,双方的侦察小队会进行有限的协同巡逻,划定各自的警戒范围,避免误判。
但这种合作仅限于最低限度的军事协调,彼此间的警惕和猜忌并未减少分毫。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92/440718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