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七零:入赘女厂长,这软饭真香! > 第285章 数据之争,前路何方

第285章 数据之争,前路何方


郑代表看着争论不休的双方,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

他知道双方都有道理,但也都有局限。

“引导信号”代表了一种充满风险但可能更根本的解决思路;

而加强军备则是应对迫在眉睫威胁最直接的手段。

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意味着放弃另一方的可能性。

而更深远的问题是,“观察者”会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

是倾向于这种试图唤醒个体意志的“柔性”秩序,还是更认可那种以强大武力捍卫自身的“刚性”秩序?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一名通讯兵送来了档案馆艾琳娜博士的最新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他们对特遣队行动期间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当“引导信号”成功唤醒个体时,不仅“平滑化”场域被削弱,连远处“黑船”本体散发出的能量波动也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稳定的“共鸣”!

艾琳娜推测,“共生体”的控制体系可能并非铁板一块,其核心(“黑船”或背后的意识)与被控制个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能量和精神上的连接。

当大量个体同时被唤醒时,产生的集体意识“反冲”可能沿着这种连接,对其核心造成某种程度的干扰甚至……伤害!

这份报告,为“引导信号”的战略价值提供了新的、重量级的佐证。

它不再仅仅是拯救个体的工具,更可能是一种能够直击“共生体”要害的武器!

新的可能性出现了,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扩大“引导信号”的影响范围?

如何确保能同时唤醒足够多的个体以产生有效的“反冲”?

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更强大的能量源、以及……更精确的投放方式。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在黑暗的隧道尽头,又出现了一盏微弱的、指向特定方向的指示灯。

“摇篮”的抉择,将决定他们是满足于打造一个坚固的堡垒,还是尝试去掌握一种能够从根本上动摇敌人的力量。

艾琳娜博士关于“意识反冲”可能性的报告,在“摇篮”高层引发了新一轮的激烈震荡。

它像一块投入本就波澜四起的湖面的巨石,激起的不仅是希望的浪花,更有潜藏的暗流。

“星火派”对此欢欣鼓舞,视之为他们理念的决定性胜利。“看到了吗?真正的力量源于觉醒的意志,而非冰冷的钢铁!”小刘在内部会议上难掩激动,“我们必须立刻调整方向,集中所有资源,研发大范围的‘引导信号’广播系统!如果能找到‘黑船’的核心频率,我们甚至可能实现远程精准打击!”

这个宏伟的蓝图让许多理想主义者心潮澎湃。

他们开始讨论如何升级能源塔以提供足够能量,如何设计覆盖范围更广的信号天线阵列,甚至憧憬着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唤醒所有被奴役者来瓦解“共生体”的根基。

然而,“基石派”的反应则复杂得多,甚至带着更深的警惕。

“屠夫”在仔细阅读了报告后,并未否认其价值,但他看到了更多潜在的危险。

“大规模意识干扰?远程精神攻击?”他敲着桌子,语气阴沉,“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力量如果失控,或者被错误使用,会是什么后果?今天能用来对付‘共生体’,明天是不是就能用来清洗内部的不同意见者?这比任何实体武器都可怕!”

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一些“基石派”的成员私下里开始散布言论,称“星火派”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控制人心的恐怖武器,其危险性甚至超过了“共生体”。

这种言论在部分对技术感到陌生和恐惧的居民中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更现实的问题是,研发和部署大规模“引导信号”系统,需要耗费海量的资源和能源,这必然严重挤占军事建设的份额。

“屠夫”派坚决反对因此削弱防御力量,他们认为,在“引导信号”真正被证明能对付“黑船”主力之前,绝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郑代表再次陷入了两难。

艾琳娜的报告指明了潜在的战略方向,但实现路径充满未知和风险,且加剧了内部对立。

他试图推动一个折中方案:

成立一个专项小组,由两派人员共同参与,在保障基本防御的前提下,对大范围“引导信号”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技术储备。

但这个看似平衡的方案,却未能满足任何一方。

“星火派”认为进度太慢,贻误战机;“基石派”则认为这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原则性让步。

基地内部的裂隙,因这新的可能性而进一步加深。

信任的缺失使得合作举步维艰。

资源分配的争论、人员调动的摩擦、甚至是一些技术细节的讨论,都带上了派系斗争的阴影。

与此同时,外部威胁并未因内部的争论而有丝毫减缓。“黑船”在稳固了对南部集市区域的掌控后,其先遣队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开始更有针对性地侦察“摇篮”的南部防线。

与“铁砧团”的临时合作也因对方内部压力增大而变得愈发不稳定,对方不断催促“摇篮”分享更多关于对抗“共生体”的技术细节,语气日渐强硬。

“摇篮”仿佛一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外部是不断逼近的风暴,内部则是船员之间愈演愈烈的方向之争。

是孤注一掷地打造一把可能伤己也可能杀敌的“精神之矛”,还是继续加固看似可靠却可能最终被浪潮吞噬的“钢铁之盾”?

抉择的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水位,考验着这艘船上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意志。

艾琳娜博士关于“意识反冲”的报告,非但未能弥合“摇篮”内部的裂痕,反而像一道强烈的催化剂,加速了本就岌岌可危的平衡走向崩解。希望与恐惧,如同光与影,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被扭曲放大,将基地推向了一场无可避免的内部风暴。

“星火派”在短暂的振奋后,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他们看到了通往胜利的可能路径,但这路径却布满了荆棘,且被“基石派”视为畏途。

小刘团队夜以继日地优化着“引导信号”的算法,试图找出能够产生更强“反冲”效应的频率组合,并开始秘密设计大功率信号发射装置的蓝图。

但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因资源限制和内部的掣肘而进展缓慢。

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对“基石派”“短视”的愤懑,在“星火派”内部蔓延。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92/439857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