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于谦的见闻1
于谦从马车上下车之后,就看到这些村民从外面搬运一块块烧制好的土砖往屋里搬运。
他拦住了一个村民问道,“哎,你们这是在忙什么呢?”
这村民看到于谦后面几个带武器的护卫,加上于谦本人仪表不俗,知道这不是一般人。于是解释道,“这位老哥,我们这是在官府的指导下在搭建火炕!”
“火炕?”于谦嘴里读着这两个字,直接问道,“这火炕是什么东西啊?”
“这位老哥,你是外乡人吧?”村民仔细打量起了于谦问道。
“我是从京城那边过来的,刚到乾州这边 ,所以不知道这些,还请老弟详细讲解一番!”于谦的态度还是很温和的。
“嗨,这个火炕乃是我们乾州的大王发明的东西,主要是用来冬季取暖用的。这个火炕搭建完成之后,就相当于我们平时睡觉 的床的用途。”
“火炕的另一头则是连接着厨房,厨房这边我们一般安装一个生铁的火炉子,可以用来做饭的。”
“这边生火做饭,另一边则是还可以直接顺带着将火炕烧热,用来取暖。毕竟我们乾州地区乃是苦寒之地,冬天这过冬可是马虎不得!”
于谦自然是知道寒冬对于北方百姓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死亡!
“能否带我去看看?”
“当然可以!”
很快这村民就带着 于谦走进了自己的家中。
于谦看着百姓居住的土坯茅草房子,也是内心感慨不已。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看到了房屋内居然有粮囤这东西存在。
粮囤,顾名思义,就是周围用芦苇席子围起来,顶上一个尖顶的盖子,这是用来储存粮食的东西。
这个村民家中有粮囤,说明家里有粮食,这真是让于谦很意外。
于谦乃是寒门出身,对底层百姓的生活还是很了解的。
他死死的盯着粮囤出神,那个村民很快也发现了不对,直接问道,“这位先生,你怎么了?”
于谦指着粮囤问道,“你家的这个粮囤里有粮食?”
“哈哈哈!”其余几个帮忙搭建火炕的村民此时已经给火炕抹平了泥巴,一起聚过来,笑了起来。
于谦问道,“你们都笑什么啊?我虽然是读书人,可我是寒门出身,自然是知道百姓生活的。”
其中一个村民指着粮囤说道,“好叫这位先生得知,粮囤这东西不仅是他家里有,我们这些村民哪家没有啊?”
说完后几个村民合力将粮囤的尖顶抬了起来,放到一边,露出了里面的真容。
于谦被粮囤里面的那些黄澄澄的粟给震惊到了!
他失态得直接上前,伸手就从粮囤里 抓了一把粟,用手感受着谷物的感觉。
随后抓起几粒就 放入口中咀嚼起来,这的确是谷物独有的香味,这粮食是真的。
于谦平静下来之后,对几个村民问道,“几位,你们今年的赋税都缴纳了吗?”
一个村民说道,“是这样的,我们大王给定的赋税,今年的赋税只有土地税的十税一。算钱减半,口钱直接取消了。”
“那庸税和更赋呢?”于谦继续问道。
“这些税收今年根本就没收啊?我们也没接到官府说要征发徭役或者当兵的通知啊?”一个村民说道。
“你们今年秋季就交了土地赋税和算钱,没有其余的乱七八糟的赋税?”于谦一脸的不敢相信。
要知道,他可是当过兵部尚书的人,之前也做过基层官员,自然知道大景王朝的赋税制度。
大景王朝的律法规定,土地税收为十税二,也就是 说土地税收要收两成收成的。当然,朝廷规定收两成不代表地方官府只收两成。
有个词叫层层摊派,层层加码,所以到了县衙这里,基本上光土地赋税就得收去四五成的收成。(了解下什么叫三支五统)
这还只是土地赋税,此外还有刍藁税,就是农作物的秸秆,这也是有税收的。
另外还有算钱和口钱,这两个是人头税,成年人收的是算钱,一口人一年120文钱,口钱则是未成年的孩子,一个孩子一年40文钱。
你们以为这就完事了吗?
兄嘚,你想多了!
后面还有个更恐怖的东西等着呢,叫做徭役!
徭役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统治者让百姓无偿的劳动,这就叫徭役。
根据《大景律》规定,大景王朝每户家庭,每年都需要出一个成年男子去给朝廷服徭役20天。
服完徭役之后,官府会给这些 役夫发放一个书面证明,证明你已经服过徭役了,今年可以不用再服徭役了。
当然,这个20天的服役期可是没那么简单的。
如果是在家里附近服徭役20天, 主要做一做修路,修城池这类的活的话,你还是大概率可以活着回家的。
如果你要是被官府分到那种去很远的地方服徭役的话, 这个就要命了。
因为服徭役的这20天时间指的是你正式干活的20天,你来回赶路的时间是不算在内的。
这就代表着真的去很远的地方服徭役的话,可能你光赶路就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然后还得干活20天。
而且服徭役中间赶路的时间还得需要自带干粮的。
这种情况下,运气好的兴许能活着回来,运气差的话,基本上人就凉了。
而徭役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给军队干活。
因为军队攻城的时,这些负责粮草转运的役夫就会被军队的将领组织起来,强行驱赶去充当炮灰。
这些将军大概率会用这些民夫和军营里的那些杂兵充当炮灰,去消耗守城一方的箭矢等各种守城物资。
而古代的城池可不是那么好进攻的,往往都是需要拿人命去填的。
还有什么比这些炮灰更好用的人呢?
毕竟披甲的精锐 是用到关键时刻的,总不能让自家精锐去送死吧?所以只能牺牲这些民夫和杂兵了。
所以古代的武将,用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不是瞎说的,事实就是这样得冷酷。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57/233232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