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吃大户一时爽
先绞死了黄氏一族开头打了个样,剩下的三家彭刚让武宣县城的百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许他们动手用刑。
公审情景历历在目,黄氏一族的死激发了少部分百姓的血性。
胆大的武宣百姓一拥而上,爬上高台,对余下三族之人挖眼割耳扒皮,以泄心头之恨。
由于爬上高台的人太多,以致最后临时搭建的木制高台竟被压垮。
被绞死的黄氏一族算是幸运儿,至少他们一族有人还留了个全尸。
余下三族之人,一具完整的尸体都凑不齐。
“你方才说要打武宣韦家的山寨,是真要打还是气话?”
亦步亦趋地跟着彭刚重新回到武宣县衙,陈承瑢忍不住问道。
“当然是真打!不仅韦家的山寨要打,黄家在东乡的土堡也要打。”彭刚非常认真地点点头。
“我们不去打他们,他们也会勾结官军来打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不过要等武宣县城这边的钱粮抄运回去后才能腾出手收拾他们。”
光是对武宣四大家族的抄家就持续了足足三日。
最先查抄完毕的是黄家。
彭刚来到黄家的五进院落,院落内,天井连廊之中堆满了麻袋与木箱。
仅黄家在武宣县城的粮铺、粮仓便抄出精米一千二百三十石、普通稻米杂粮三千六百七十石,满院的粮垛堆积如城墙。
此外,黄家油坊抄出黑芝麻、花生、桐籽等油料作物三千斤,灶下密封的陶坛码放了整整四排,皆为新榨的好油。
黄家操控一县粮油,垄断市肆,其贪得无厌之心昭然。
查抄黄家在武宣县城宅邸各色商铺及附近码头客栈,共得银十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二两、黄金一千三百两整,铜钱近七万两千串(换算成白银约三万六千两)。
另有骡马五十六匹,布匹、桂皮、桐油、酒水若干,堪称富可敌府。
在县城附近的码头查扣黄家旗下的大舢板五艘、双橹货艇十一艘、小船十六只,其中两艘尚满载谷粮,另三艘藏有油桶、布匹、瓷器等杂货。
陈家的粮食不多,所有粮食加起来也就和武宣县的官仓差不多,仅有一千一百石左右。
可陈家存银也很可观,陈家藏银的地窖,银柜码放得十分整齐,横平竖直,就连彭刚进入陈家藏银地窖都不得不感叹看银子跟阅兵似的。
最后从地窖整整抬出白银四万五千六百七十两,金饰金条合计七百八十六两,铜钱四万串上下(约合银两万两)。
陈家所营主业的盐引契纸堆如山,账册揭出,一家竟垄断武宣全县七成盐引,盐课司半数钱粮皆由陈家经手,罗大纲感慨道:“这他妈盐价能不涨?大半个武宣县的盐都在陈家灶头。”
“整整六百五十一石盐呢!”彭刚望着眼前的盐山兴奋地搓着手。
陈家对他而言最有价值财产的不是金银,而是食盐!
食盐在广西是极为宝贵的战略物资!
历史上太平军被清军围困在深山,直攻占永安城时。
太平军最缺的资源不是粮食,而是面临粮食还勉强够吃,粒盐难寻,不得不淡食,以致太平军战斗力急剧下滑的窘境。
被围困永安那段时日,为了求盐,太平军甚至到了起锅煮永安城盐铺的砖土以获得微少食盐的地步。
韦家在县城没什么资产,收获最少,只查抄药铺得了些药材,和一千二百三十一两的银钱,各色米粮加起来也不到六十石,估摸着是给县城的韦家人自己吃的。
刘家所藏的珍贵书画古籍颇多,只是这些现在对彭刚而言是最没有价值的,只能想办法甩卖给武宣城的其他士绅之家换些粮食布匹之类的物资。
刘家有白银二万五千三百六十两,金饰金条合计八百五十两,粮食三千四百三十石。
离开刘家前彭刚翻看了刘家的一卷密账,密账上详细记载了道光二十八年水灾,刘家是如何以灾赈之名,低价买下浔江两岸近两千亩良田的详细过程。其后又如何以“乡约”之名,逼民签署“永佃不得赎”字据。
“发大财了啊!光是刘家一家就是十万两户!”略略地检查了一遍战利品,彭刚同罗大纲等人骑马折返回县衙。
没想到武宣这等边鄙穷县,居然还能养出一个十万两户来!
当真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吃这些顶级大户,可比吃武宣县的官仓、官库还爽。
可惜只能吃一次,吃完武宣,再想爽吃大户,唯有把桂平城给啃下来。
只是以他,乃至整个上帝会目前的实力,都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拿下桂平城。
正说着,罗大纲的骑兵来报,说是东乡黄敬渠的儿子,即武宣县的练总黄盛韬听闻武宣县城有变,起了三四百团练正往武宣县城方向赶。
一听说有仗打,罗大纲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带艇军去灭了这股从东乡来的团练。
陈承瑢和卢六也主动要求前往。
他们已经打定主意后续要攻打东乡的黄家土堡。
如果现在能消灭一些黄家的团练护院,后续攻打东乡黄家土堡也会容易一些。
彭刚答应了。
他现在要和时间赛跑,不仅要赶在清军大军压境之前将已经查抄的武宣县官员胥吏、四大家族的粮盐布油糖等战略物资运到勒马、碧滩汛。
还要抓紧时间催促武宣的中小富户借粮,以及将所得金银尽快兑换成可用的战略物资。
这些事情彭刚要比他们所有人都更擅长。
这次打下武宣动静闹得这么大,县令、县丞、主簿全被他活捉了。
他的所做所为已经是在明目张胆地挑战清廷的统治秩序。
郑祖琛无论多蠢、多想继续粉饰桂省的太平,也知道上帝会的事情是绝对瞒不下去的,再也盖不住了。
接下来清廷不可能继续再对他以及上帝会等闲视之,必定会全力发兵围剿上帝会。
以后的一到两年内,彭刚将不得不流动作战。
届时金银对他而言是最没用的东西。
他可不想像当初的张钊一样,抱着一大堆金银连一口饱饭一粒盐巴都吃不上。
回到县衙,县衙门前仍旧在施粥。
比起前些天,这些武宣县城的百姓看向彭刚的目光畏惧之色淡了几分,崇敬之色多了几分。
多数百姓已经不再将彭刚视之为贼匪。
彭刚天天施粥,很多武宣百姓现在巴不得他一直待在县城不走。
彭刚这个上帝会“贼匪”控制下的武宣县城,他们的日子过得可比在清廷任命的朝廷命官治理下舒坦多了。
“先生,县衙里的柴禾烧得差不多啦,还继续施粥么?”负责施粥的陆勤请示道。
“县衙的木料不就是上好的柴禾么?柴禾烧完了把县衙拆了当柴禾烧,留个正堂给我住宿办公即可。”彭刚让陆勤把县衙的木料拆了当柴禾烧。
“县衙拆完了拆四大家的院子商铺取木烧,我们在武宣县城一日,施粥便一日不停。”
进入到县衙正堂落座,负责劝县城里其他大户借粮给上帝会的萧国英和黄秉弦向彭刚汇报了他们的工作进展。
公审处决了武宣四大家族后,有部分县城的大户主动借了一半粮食给上帝会。
不过多数有粮的大户仍旧抱着侥幸心理不肯借粮。
“他们当我说的话是耳旁风么?按照我之前说的,若有隐匿不借,瞒报的大户,一经查清,黄、陈、韦、刘四家就是他们的下场!抓几个典型,以儆效尤,震慑他们。
这些大户,当真以为我动了黄、陈、韦、刘四家后就不会再动其他大户了?”彭刚冷笑道。
“先礼后兵,既然他们不识礼数,就别怪我动兵戈。”
武宣县作恶的豪族大户非独黄、陈、韦、刘四家,余下的大户也干净不到哪里去。
“我明白了。”萧国英点点头,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在武宣县城当了一年多炭行掌柜,县里大户的黑料恶行早已了熟于心。
果不其然,又公审了两个大户,查抄了家产后。
原本抱着侥幸心理的大户陆续自觉地来到县衙前将家中一半粮食借给上帝会。
彭刚也如约给借粮的大户出具了借粮欠条,并告诉他们以后可以凭借条找他还粮。
武宣县城的大户哪里还敢想这些,奢望彭刚日后还粮?
权当是花粮买平安了。
至少彭刚还给他们留了一半的粮食,没把他们剩下的这些大户往绝路上逼,日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要是进武宣城的是陈亚贵,不仅连财守不住,命都难保。
借了粮的武宣县城大户们自我安慰着,好让自个儿好受些。
东乡的武宣县团练不禁打,罗大纲、陈承瑢、卢六等人第二天即凯旋回到县城。
他们于半道阻截了武宣东乡的黄家团练。
这伙团练不怎么经打,跑得倒挺快。
见形势不妙,果断丢下七八十个同伴往东乡黄家土堡夺命狂奔。
罗大纲、陈承瑢、卢六等人虽击退了东乡黄家团练,但战果很有限。
占据武宣县城的第七天,武宣县城的物资、所缴获的军火被陆续运往勒马中转点和碧滩汛后。
彭刚见清军反应迟钝,遂在县城内变卖抄家时从刘家那里所得的书画古籍。
同时以市场价两倍的价格从县城及县城周围村墟的百姓手中购买米粮盐糖铅贴布硝硫磺等战略物资。
最后钱实在没处花了,又收购大牲口和家禽,只是他们的船都是小船,大牲口不好运,只能走陆路由人力驱运进平在山。
临离开武宣县城之前,武宣县城的百姓对彭刚依依不舍,甚至希望彭刚能留下。
留下是自然不可能留下的。
不过彭刚可以带一些人走。
临走前彭刚于武宣县城及附近地区招兵买马,带走了一千三百名愿意跟他进平在山的武宣人。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10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