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金田营盘
随着队伍的壮大。
对彭刚这个草台班子的管理能力要求已经比当初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红莲坪时期管理三十来号人他们能够应对自如。
红莲村初期管理一千来号人也能勉强应对。
如今管理七千三百来号人,并且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增加。
对主管仓廪后勤,还有兼顾童子营的彭毅而言,压力和工作量确实很大。
每天光是制作、回收发放工分卡这一项工作,就要花掉他小半天时间。
陈玉成、张寒岱两人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固然都还不错。
只可惜他们加入的时间太晚,能做的事情,能够为彭毅分担的压力有限。
而且童子营的有些孩子较为顽皮,管理起来也不是那么轻松。
“三个人忙不过来,那你就从一期二期的老学生里再挑三个帮衬你,当你的左膀右臂。”彭刚想了想说道。
“营长、连长也可以么?”彭毅问道。
这小子不亏是自家人,还真不客气啊,直接挑营长和连长。
彭刚拢共就六个营长,其中一个还是谢斌。
彭毅要全挑营长,对训练的影响太大,不可能让彭毅挑走营长。
彭刚凝思片刻后给出答复:“营长不能挑,连长许你挑。”
说到营连长,彭刚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樟木条桌上的摞得整齐得像豆腐块的账册稿纸中翻出一张圆领袍的草稿纸递给彭毅。
“带营连长们去守山婶那边量身,这张图纸交给守山婶她们,让他们给营连长每人做两套这样的袍子。”
安排交代完红莲村根据地的琐事,彭刚让黄大彪从火铳营点了一排精锐跟着自己去蒙冲。
从红莲村前往蒙冲的路是沿着对面河河谷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条路原本称不上路,两年前几乎还没有什么人走。
只有一条阔不足一尺的小径,时常还会被疯长的草木阻塞。
如今由于在对面河谷河谷安营居住的人多,这条路常有人走。
道路不仅扩宽到能够走骡车和牛车的程度,就连原本两边让赶路的行人感到懊恼的繁茂草木也没了踪影。
来到蒙冲的时候,彭刚正撞见陈承瑢在蒙冲的总部仓库装卸物资。
现在总部有两个圣库,一个在蒙冲的围堡,一个在金田村的韦家。
蒙冲的圣库由杨秀清管,金田村韦家的圣库归萧朝贵和韦昌辉管。
发布团营令前夕,萧朝贵主张将两个仓库合并,把蒙地区的物资转移到金田村去,方便团营。
不过杨秀清没有同意。
杨秀清认为紫荆山老基地经营已久,他们又控制着紫荆山的东部入口风门坳,官军不易进入,山中更为安全,应当保留蒙冲老基地。
现在杨秀清打了东乡,连西部的进山入口猪仔峡、双髻山也处于上帝会的控制之下,杨秀清更不可能放弃蒙冲。
北面和南面入口,紫荆山为大瑶山南部余脉,紫荆山以北是绵延不绝的大瑶山。
南面么,彭刚从红莲村走到蒙冲的这条路,就是紫荆山基地的南面入口。
换言之紫荆山南面入口有彭刚把守着。
这也是为什么彭刚提出他要留在红莲村和碧滩汛,为蒙冲总部守南入口的时候,杨秀清表态支持。
至于杨秀清和萧朝贵两人的主张谁对谁错,其实也没有对错之分,各有各的道理。
立场和策略不同罢了。
杨秀清力保紫荆山基地是求稳。
萧朝贵主张以金田为跳板进而占据整个新圩平原甚至是浔江两岸的富庶地区,比较激进。
现阶段清军大军还未压境。
萧朝贵的主张自然效果更明显,支持他的人也多。
杨秀清的主张,要得到以后应对清军大军围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效果。
毕竟山区要比平原好守。
“彭军长,我正要去红莲村找你哩。”彭刚是团营令初期封的六个军长之一,故而陈承瑢现在以职务相称,改叫彭刚军长。
“武宣韦家土司的山寨你们也成功拿下了?”彭刚问道。
陈承瑢和他在东乡分别后,一直随同杨秀清攻打武宣东乡的黄家土堡和土司韦家山寨这两股敌对势力的老巢。
如今满载而归,肯定是土堡、山寨都已经拿下了。
“打黄家土堡费事些,韦家土司的狼兵言过其实,不过是一群银样镴枪头罢了,中看不中用。”陈承瑢云淡风轻地说道。
“杨军长有令,中军这次缴获的钱粮,匀三千七百六十石粮食,一万二千三百八十两白银,四百三十五两黄金与彭军长的左军。”
虽说杨秀清和彭刚都是军长。
不过杨秀清是中军军长地位要比彭刚的左军军长高得多。
冯云山拟定的军制以中前后左右五军为基础,后续增加的编制则在中前后左右后面冠以数字,例如中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
石达开现在就是中一军的军长,地位略低于彭刚。
“杨军长现在何处?我要当面向他致谢!”彭刚喜道。
杨秀清还是厚道的。
彭刚吃过武宣的大户,对这些大户的家底有数。
杨秀清这次吃到的大户只有一个半,能拿出这么多钱粮,大概率是将缴获的钱粮同彭刚对半分了。
“杨军长已经去金田主持团营啦。”陈承瑢说道。
“正好,我也要去金田。”彭刚笑道。
离了蒙冲,经三江,过风门坳,加快脚步,越过一块石坡,便出了山谷。
眼前豁然开朗,面前就是坐落于新圩平原边缘,犀牛岭附近的金田村。
山口烟尘滚滚。风里夹着呐喊声,隐隐如雷。
俯瞰而下,金田村早已密密匝匝,铺满了人,似无边无际。
金田村附近山坡如席,田畴如潮,沟壑之间、林地之中、山腰石滩上,全是人影幢幢、旌旗飘飘。
山风吹来阵阵锣鼓,呜呜咚咚地,如雷似浪,令人心潮澎湃。
目之所及皆是黑压压一大片人潮,从山脚铺到了山腰,连犀牛岭上的松林都给挤满了人头。
来到营盘边缘,彭刚发现营盘边缘的多是一些牌尾。
虽说为了便于分配、组织、管理,彭刚的红莲营盘和总部的金田营盘都进行了男女别营。
不过二者别营规则与方式还是有所区别的。
金田营盘这边除了神天小家庭的成员之外,余下的会众,连秦日昌、林凤祥、李开芳等这样的高级头目。
都不许与家庭成员混居,完全取消了家庭单位,尤其禁止男女混居。
彭刚的红莲团营,虽说是也禁止男女混居,不过家族家庭里的同性成员,还是允许他们一起居住的。
且金田团营分营分得没彭刚那么细,只以性别分男女营。
牌尾则是附属于男营。
所谓牌尾者,即排列在精壮兵丁之后的男性非战斗人员。
年过五十、年不满十五、伙夫、杂役等人员,都算作牌尾。
牌尾其实也是预备役性质,尤其是牌尾中的童子兵。
通常童子兵不直接参加战斗,很多孩子有在作战时,会在远处摇旗呐喊助威。
或者参加一些巡逻、放哨之类强度较低的军事任务。
陈玉成如果没有跟彭刚的话,此时就是在金田营盘的牌尾中。
当然,牌尾并不意味着战斗力弱。
太平天国的童子兵曾屡立奇功,打起仗来比牌面还凶,还不要命。
1853年1月,太平天国首次攻下的省城武昌,最先杀进武昌城的就是五十名牌尾的童子兵。
路过牌尾营地的时候,彭刚遇见一个老汉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粥找到他的孙子。
他把粉红色的粥递给孙子,让孙子喝。
旋即,老汉坐在柴堆上抽旱烟,浑浊的眼珠里已没了往日做顺民时低眉顺眼的怯意,只有决绝。
他一边抽着不知道什么草做的烟丝,一边对旁边的六七岁模样小孙子说道:“孙儿啊,记住,咱这命是皇上帝给的,不是鞑子和官府里的老爷给的。”
小孙子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低头喝着粉红色的粥。
这种粥是红薯连皮一起切碎混着稻米煮的。
容易煮,可以同时用上稻米和杂粮,好消化,能马上顶饱,彭刚的红莲营盘也常做这种粥。
彭刚只是看了这对爷孙一眼便继续往前走去。
边缘地区帐篷多是用草搭、用破布拼的。
周围的牌尾们看到彭刚一行人骑着马,背着火铳挎着刀,身上的衣服虽然也是土布粗衣,却没有打补丁,无不投入艳羡的目光。
他们议论纷纷,讨论着这群刚来的人是谁。
随着离金田营盘中心越来越近,逐渐出现了用完整的篷布搭架起来的像样帐篷。
遇到的人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基本都是大十几岁,二三十岁的青壮。
相对应地,这些人就是太平天国的主力牌面。
这些青壮牌面有人赤膊练矛,有人齐步走操,有人围圈诵读天条,在营盘附近观看训练的孩童也在跟着学,一板一眼,毫无嬉闹之态。
这些人,十有八九是说客家话的来人,个个瘦削刚硬。
尽管他们穿得破落,都是粗布短褐,有草鞋穿的人都没有几个,却个个腰背笔直,眼神坚毅。
他们没有统一的军装,手中的兵器也各色各样,五花八门,有柴刀、锄头、火钳、土铳、木棍、竹枪。
活脱脱的一群泥腿子。
然而就是眼前这群拿着简陋武器的赤贫瓮牖绳枢之众,即将撼动一个疆域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四亿,国祚逾两百载超级大帝国看似坚如磐石的统治根基。
上帝会在蒙冲有武器作坊,金田村也已开炉铸兵,彭刚红莲坪兵工厂的冷兵器就有一半是供应总部的。
七八天前,金田团营这边又从彭刚那里一口气换走了彭刚库存用于扩军的一千二百五十条长枪,两百把长短刀。
按理说他们的装备不应该这么差。
估摸着正儿八经的武器都被丢进犀牛潭,天父天兄还没来得及下凡显灵,暂时还不能捞起来用吧。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10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