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及时雨
零陵陷落,让刚刚奉旨进驻衡州府的程矞采,这位六十八岁的湖广总督登时坐立不安。
程矞采和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同榜进士,林则徐名列传胪(二甲第一),程矞采是则是二甲第二十四。
对于这位去年死在钦差任上的同年有多大本事,道光二十年还与其在广东共事过的程矞采心里有数。
嘉道两朝的重臣,能力能和林则徐比肩的一只手都掰扯的过来。
林则徐督办广西军务剿教匪时,麾下可是兵强马壮,南方公认两个能力最强的绿营将领,张必禄和向荣都在林则徐麾下效力。
此等条件下林则徐尚且不能剿灭粤西教匪。
只节制湖南提督鲍起豹的程矞采自我认知还算清醒。
程矞采不觉得他和鲍起豹能在衡州堵御住粤西教匪。
说鲍起豹是无能草包有失公允,不过鲍起豹带兵打仗的能力确实不如张必禄和向荣。
李星沅兵败黄沙关,不知所踪,多半是已经殉国了。
粤西教匪,尤其是短毛教匪,一个月内连下全州、永州,锋芒正盛。
接下来大概率是要继续北上衡州。
程矞采不想步李星沅的后尘,在公共场合不断强调长沙乃湖南第一要紧处。
衡州知府陶恩培自然清楚程矞采说这些不过是为了找借口回离开衡州北返长沙造势。
陶恩培上门拜见程矞采,痛心疾首地说道:“制台大人,长沙固然是楚省第一要紧的地方,可衡州乃楚之门户,弃则全楚震矣!”
衡州府的北面就是长沙府,衡州失则楚省震,长沙危。
如此浅显的道理程矞采焉能不明白?
只是程矞采实在没有信心能在衡州挡住教匪。
陶恩培没有退路,他程矞采有退路。
广西省垣桂林没丢,守住了朝廷最后的颜面,咸丰皇帝气归气,责骂归责骂,可终究还是没有将徐广缙、周天爵等人革职查办。
若能聚楚省之兵力保长沙不失,总督顶戴或许不一定能保得住,但命肯定是能够保住的。
“本督何时说过要弃衡州?衡州有文云和爱山(鲍起豹),何愁衡州不可守?本督对你们二位有信心,你和爱山务必勠力同心,以保衡州不失,屏护长沙。”程矞采左手抚着胡须,右手非常器重地拍着陶恩培的肩膀说道。
程矞采去意已决,陶恩培清楚没办法挽留住程矞采,只得退而求其次,希望程矞采能留下粮台:“卑职惶恐之至,制台大人如此器重卑职,卑职敢不用命?只是还望制台大人莫要撤了衡州粮台,许卑职便宜从事,募练衡州乡勇守城。”
程矞采一心想离开衡州,勉为其难地答应了陶恩培的要求:“衡州粮台本督不撤,许你便宜从事便是。”
当天,程矞采边上奏边开溜,自衡州疾还长沙。
途中听说江忠源的楚勇在水塘湾虽有损失,但楚勇大部还是得以保全,正在新宁。
程矞采令江忠源即日带领楚勇北上进驻省垣长沙协防。
听说总督大人回长沙了,湖南提督鲍起豹大骂程矞采不厚道,回长沙也不带上他。
第二天,鲍起豹也借口回防省垣长沙,离开了衡阳城。
总督、提督相继找借口离开,只留下衡州知府陶恩培在风中凌乱。
陶恩培唯一庆幸的是程矞采没撤粮台,衡州府不缺钱粮,他尚有招募乡勇的本钱。
气归气,陶恩培还是闷头苦干,招募乡勇团练,协同衡州协绿营守衡州。
话分两头,自从太平军主力围攻桂林不成,不得不撤离桂林,北上入湘,太平军接连受挫。
向荣、周天爵、秦定三等部署的清军一路追着太平军主力试探骚扰,择实力相对较弱的营伍攻之。
虽说太平军主力有杨秀清的中军和冯云山的后军负责殿后。
但太平军主力转移的人数过多,队伍过于冗长,太平军主力又缺船,绝大多数太平军将士和他们的家属走的全是陆路,面对清军的袭扰,实在防不胜防。
和太平军交手一年有余,广西清军也摸出了些门道。
尾追太平军队伍的清军压根不和东殿、南殿断后的正军牌面纠缠。
直接绕道疾行,专挑太平军的家属队伍打,最多打打押运物资的牌尾。
广西清军此举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及至太平军主力进驻左军留给他们休息喘气的全州城。
粗略统计,太平军各军营伍损失人数竟超过了七千多人。
当然,太平军主力损失的这七千多人并不是全部被追击的清军毙俘,至少有四成左右的人是掉队以及主动离队的。
尽管太平军主力损失的这些人员多是在梧州府、平乐府、桂林府吸纳招揽的新人,浔州府的老人损失比较小。
且损失的人员多是随军家属,太平军的核心基本盘并未受到多少损伤。
可这些损失对士气的打击,短时间内仍旧难以消融。
尤其是在过灵渠严关时,辅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押运粮秣的队伍遭到张国梁、和春的两千五百清军偷袭。
不仅折损了一百八十余辅殿、翼殿牌面、三百二十余牌尾、八百随军家属,还丢了两千多石粮食。
让本就粮食短缺的太平军主力雪上加霜。
抵达全州的杨秀清获悉此事,大为光火。
首次惩处了韦昌辉、石达开,打了他们几板子以儆效尤。
严关一战确实是疲惫不堪的辅殿、翼殿人马作战不利,被清军偷袭得手了,损失也很大。
对于杨秀清的责罚,韦昌辉和石达开没有怨言,都认罚。
虽说辅殿、翼殿的人马状态不佳才不敌张国梁、和春所部的清军。
但这两人麾下的清军,尤其是张国梁麾下那群由天地会老匪为核心班底组建的清军,给韦昌辉、石达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支清军,是他们自离开紫荆山以来,所遭遇的作战最为凶悍的清军。
抵达全州的太平军主力有城池凭恃,向荣也被彭刚打怕了,怕再追会和彭刚的左军遭遇,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这点人马又给葬送了,故而追击太平主力的广西清军不敢继续贸然深入追击。
疲惫不堪的太平军这才得以有了喘息之机。
目下太平军最大的威胁不是追击他们的清军,而是已经见底的粮食。
尽管彭刚在全州给太平军主力留了四千石粮食,可太平军主力的粮食仍旧只能够坚持六天。
正当杨秀清等人为粮食感到发愁的时候,北殿人马已下永州府城零陵,支援主力的三万石粮食正在运输的路上这一消息犹如及时雨。
让天国的高层们长舒一口气。
拿下零陵城,太平军便没了覆灭之虞。
左军攻占永州府府城零陵,众多太平军将领都为之欢欣鼓舞。
尤其是秦日纲,甚至生出要是早点听从北王的建议,早早撤围桂林北上入湘,断不至于似今日这般狼狈的抱怨。
秦日纲的想法也是大部分天国次顶层的想法。
北殿的左军是自团营令以来唯一一支没有遭遇大挫的人马。
北王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从紫荆山、平在山突围、不进入广东,北上入湘,每次战略决断都十分正确。
至于太平天国高层对彭刚的态度则比较微妙复杂。
北殿拿下零陵,杨秀清自然是感到高兴的。
如果北殿没能拿下零陵,他们现在的处境将十分被动。
虽说北殿人马打下的零陵城不是天国打下的第一座府城。
可当初太平军主力是集全军之力才打下第一座府城苍梧城,而北殿人马是以一军之力拿下的零陵。
零陵城防御空虚是不假,只是零陵城防御空虚也是在北殿全歼李星沅所部湖南清军主力才形成的,这种局面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彭刚主动创造出来的。
种种迹象表明,诸殿人马中,实力最强的很可能不是有节制诸王权力的东殿人马,而是长期游离于太平天国中枢之外的北殿人马。
思及于此,杨秀清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现在能对他的地位构成最大挑战的不是萧朝贵的西殿人马,而是彭刚的北殿人马。
想要稳固节制诸王的权力,杨秀清必须想办法扩大加强东殿的实力。
即使彭刚从未表现出对天国最高世俗权柄的觊觎,杨秀清也要防范于未然。
论战功以及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彭刚不比杨秀清逊色。
彭刚最大的短板是资历相对较浅,资历浅并不是太致命的问题,资历浅可以靠实力弥补。
彭刚在各殿的风评威望都很高,石达开是彭刚的同窗,冯云山是彭刚关系也很好。
从理论上讲,彭刚现在已经具备了挑战他杨秀清的资本。
杨秀清陷入沉思。
加强东殿实力最直观有效的方式是扩充兵马。
湖南是不错的兵源地。
只是永州已经被北殿捷足先登,杨秀清即使赶到零陵,零陵附近最好的兵员肯定也被彭刚挑的差不多了。
东殿只能挑北殿剩下的人。
再者,零陵是北殿打下来的,招兵买马要钱粮,乃至接下来向何处进军,届时少不得要看彭刚的脸色,这样的情况是向来心高气傲的杨秀清不愿接受的。
湘南天地会活动活跃,尤其是道州、桂阳州和郴州。
这些地方乃穷山恶水之地,民风剽悍,兵源质量很好。
而且道州、桂阳州、郴州都是小城,名为州城,实际上城池规格和县城差不多,攻打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致耽搁太多的时间。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9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