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87章 均分田地山塘

第287章 均分田地山塘


“银子不必拿太多,多拿出些吊钱。”彭刚思虑一番后说道,“先拿出二十五万两银子,合七十五万两银子的吊钱。”

    吊钱即铜钱,尽管从明朝中叶至今的四百余年,中国通过贸易顺差,赚取了海量的白银。

    但海外流入的白银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京师财政系统。

    流入的白银通过外贸商帮、税赋渠道进入官库和富商阶层,沦为达官贵人的窖藏,基本不参与市场流通。

    明清两大帝国虽皆坐拥白银帝国之名,普通民众仍不得不在铜钱的方孔中挣扎求生。

    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基本都使用铜钱,只有在交税,大宗交易的时候才会用上银子。

    彭刚创办的农会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是自耕农、佃农、雇农这些小门小户。

    全拨付白银反而不方便。

    “寻常人家多用吊钱,多拨吊钱也方便。”彭毅点点头觉得这么安排合适,随即问及军属安家费的问题,“给军属们的安家费,是否从这百万两银钱之中支取?”

    彭刚此前有和彭毅讨论过北殿人员的安家费问题。

    讨论出的结果是军属每人给合三两银子的银钱,稻谷一石,粗粮两石,非军属每人给合二两银子的银钱,稻谷一石,粗粮一石。

    以帮助一路追随他们北殿人员度过开荒期,在湖北安家落座。

    北殿登记在册的人数近二十万,除却在役的大三万将士,剩下的十五六万人,大部分都是军属。

    如果这些银钱从办农会信用社一百万两启动资金里出,恐怕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安家费从圣库出,不动农会信用社的这一百万两银钱。”彭刚对彭毅说道。

    “圣库为我北殿人员发了近两年的物资,圣库在我们北殿成员中很有信誉,北殿中人都很信任圣库,一定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把农会信用社办起来,造福于民。这是《农会信用社章程》,你先看看,有无可增改完善之处。”

    说着,彭刚把起草的《农会信用社章程》递给彭毅查看。

    彭毅低头认真阅读彭刚起草的《农会信用社章程》:

    本社为农务总会附设之信用社,专司农会金融调剂,以储粮平粜、抵借济农为事。

    本社置总司理一员、副司理二员、总司库一员、副司库二员、总司账一员、副司账二员、值年董事监理二员,各县各乡分社设总副司理、司库、司账并分社值年董事监理二员。

    北殿圣库岁拨圣帑银钱合白银一百万两为母银,遇荒当年免息,丰年年息五厘。

    积谷储银:劝农户岁储粮一斗,可按当年市价折银,例折银一钱,发给储单。

    零存整借:储满十两最高可抵借二十两,限生产用途。

    萧国英等人出于好奇,凑到彭毅身边看起了《农会信用社章程》。

    奈何萧国英等人泥腿子出身,虽说跟自1848年起,他们就跟在彭刚身边认了些字,学了算术。

    但他们文化水平还是较为有限,彭毅手里的这份《农会信用社章程》,他们只能看个大概。

    至于算术,由于经常经手钱粮,倒都掌握得不错。

    萧国英和萧国伟甚至学会了拨算盘。

    “别光盯着《农会信用社章程》的章程看,农会我也起草了章程。”彭刚挥挥手,示意李汝昭把《农会简明章程》发给西花厅内参会人员。

    考虑到参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彭刚让李汝昭把《农会简明章程》念出来给大家听:

    本会奉北王圣谕设立,定名农务总会,各府设府分会,各州县设州县分会,为阖府、阖州县农界公益之枢纽。

    本会以开识通智、改良种植、联合群力、共图利源为宗旨,凡属本境业农者,皆得受本会保护劝导。

    会员资格与会员分类:

    会董:由本地耕者公举,禀府州县衙署核定,每万人举会董一员。

    会员:自耕农、永佃农、雇农,无恶意不纳粮赋者,皆可入会,凡会员皆有公举之权。

    观察员:非业农者,可经三十名以上正会员引介作保为观察员,观察员岁纳会费一两、发给凭证,可购买农会生产之产品,自行售卖牟利。观察员无公举之权,不可任会董,违制者严惩不贷。

    凡劣迹昭著、拖欠钱粮、身家不清白者、不剪发辫者、与清廷暗通款曲者、辛亥年(1851年)后家中仍有女眷缠足者,虽合例不得入会,不得引介为观察员。

    职掌分工:

    每县设总理事一员,统辖全会,接洽官府。

    总理事由会董互推,禀明知县,授予扎委。

    设置协理三员,协理农会事务,分管会内诸事。

    司事由总理聘任,办理文牍、账务、庶务。

    会董有议决会务,稽查账目,调解争讼之权。

    会务规程:

    常会:每年二月、八月集议,由地方官临会训谕。

    特会:遇灾荒、虫害、粮价骤变等事,由总理禀辖地地方官召集。

    议决:会务以会董过半数赞同为定,争议事项禀地方官裁断。

    待众人看过听过两份章程,彭刚让他们有疑问,有完善章程建议的,当场提出来。

    “军中多有单身未有家室者,尤其是学堂里出来的军官,多未成家,给他们分了田地,无人耕种怎么办?”萧国英问道。

    部分左军士卒,大部分左军军官目下,尤其是学堂里出来的高级军官,基本都打着光棍。

    比如萧国英的儿子萧茂灵,就没有成婚,这些人目前都在军中服役,即使分给田地,也无人耕种。

    “战俘营有战俘,可雇战俘,让改造过的战俘耕种。”彭刚略一思忖,说道。

    战俘营还有大量的清军俘虏,仅岳州府破清军大营一战,太平军就俘虏了四千六百余人。

    秦日纲、韦志俊嫌带清军俘虏行军太麻烦,这些俘虏都留给了北殿。

    湖南的清军兵勇多为清军精锐,大部分都是青壮汉子,优质的精壮劳动力。

    湖北人口稠密,彭刚只愁田地不多,不愁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种地。

    “可还有其他异议?”彭刚环视众人,问道。

    “农会信用社的司理、司库、司账等人员皆需要能写会算,圣库倒是能够抽的出人手,不过抽调的人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圣库这边的工作。”彭毅说出了他担忧。

    北殿对文化人相对友好,前来投效的中小知识分子是各殿之中最多的。

    饶是如此,也架不住北殿规模大。

    圣库的管理人员,包括北殿学堂里培训的、税警营的、广西、湖南投奔北殿的小知识分子在内,也只是堪堪够用而已。

    成立农会信用社,所要的人员不是两三个,抽调多了,难免会影响到北殿的正常工作。

    前番陈兴旺从税警营带走一个连到汉口整肃汉口的商税,已经加大了圣库的工作强度。

    “在广西的时候,东王不是送了二十四名苍梧女子么?这些女子皆能写会算,还有好几个会管账的商贾之女,给圣库办农会信用社正合适。”彭刚绞尽脑汁思索了一番,想起了杨秀清在广西原本送给他当北王妃的二十四名苍梧女子。

    这些苍梧大户人家的女子本来文化底子就好,在女营的近两年时间里由彭敏教授他们算术,不少人的文化水平比三期学堂的学员还高。

    彭刚正打算在分田地之时取消执行了近两年的男女别营之令。

    将他们安置到农会信用社正合适。

    “可她们毕竟是女子,还是有姿色的妙龄女子,让她们到农会信用社办差,合适么?”彭毅迟疑道。

    “妙龄女子还不好?有她们在农会信社当台柱子,农闲时那些大老爷们巴不得找机会往农会信用社跑,人来人往多了,还愁农会信用社办不起来?”彭刚笑道。

    所有人都没有异议后,彭刚宣布散会,单独留下了萧国英谈话。

    萧国英请示道:“殿下有何吩咐?”

    “分田地山塘之时,清田队的那些湖南诸生和三期学员也会在,组织民众制作些锦旗,备些吃食,当面向他们致谢。”

    江夏清田队办事得力,彭刚决定奖励一下清田队,满足一下清田队成员的情绪价值。

    这些愿意冒险举家来投北殿的湖南诸生,家世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在家乡衣食饱暖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来投彭刚有受到左宗棠、王佺感召之故,对现状不满,想有所作为,有追求的人,亦不在少数。

    彭刚需要给这些年轻的湖南诸生一些清廷给不了他们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将他们牢牢绑定在自己身边。

    “我这便回去准备。”萧国英意会,点点头说道。

    萧国英离开后,彭刚用中英双语写下一份采买军火的信件和清单。

    让跑商出身的唐正才往上海走一趟,联络西洋军火贩子采买军火和机器。

    清廷在长江的水营羸弱不堪战,目下从巴陵到江宁的长江水道全部都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长江航道畅通,将沿海的军火物资输送到武汉三镇不存在阻碍,正是采买军火的良机。

    1851年十一月初五。

    彭刚正式发布榜文废除了执行了近两年的男女别营之令,许北殿人员以家庭为单位团聚,同居一处。

    为接下来的均分田地,恢复生产作准备。

    榜文一经发布,夫妻、兄弟姐妹、父女母子相拥而泣。

    其中从广西就追随彭刚的北殿老人情绪最为激动。

    湖南地区加入北殿的人员与家人分别最长也没超过一年。

    广西的北殿老人,尤其是浔州府的老人,可是实打实的与异性家属分别了快两年。

    彭刚也将安置在女营,交由苏三娘、邱二嫂照顾的妹妹彭敏接回了北王府内宅。

    废除男女别营令的同时,成立农务总会,农会信用社并江夏县分会、分社的榜文相继发布。

    北殿人员,乃至未入殿的江夏县农民,都对接下来的均分田地山塘充满期待。

    农务总会的总理事萧国英已经放出消息,凡归乡务农的江夏县农民。

    无论自耕农、佃农、雇农皆可按照北殿人员一半的标准,也就是每人五亩中田的标准分得田地,也有加入农会成为会员的资格。

    十一月十五。

    彭刚正式任命郭崑焘为江夏县知县,署理江夏县政务。

    同时改房设科,抽调湖南诸生和三期学员成立江夏县的政府班子。

    取消吏房,代之以民政科,综合管理县政,部分承接了原吏房人事、文书的职能,加增户籍管理、救济等职能。

    取消户房,代之以财政科,负责本县田赋、捐税、会计、出纳等财政事务。

    取消礼房,代之以劝学科,专司本县教育扫盲工作。

    取消工房,代之以劝业科,专司本县公共工程、劝课农桑相关诸事。

    取消兵房和刑房,代之以治安队,专司本县治安,江夏县治安队从轻伤退役的老兵、预备役中抽调人员组建。

    和清廷不同,清廷各房主官皆为本地豪强充任的胥吏。

    北殿县级四科一队的主官,为彭刚亲自任命的正儿八经的官员,若考核成绩优良,有机会晋升县令。

    十一月二十。

    江夏县田地清丈完毕,草册已成,彭刚下令在江夏县正式执行耕者有其地法令,为部分北殿成员以及仍在江夏县,愿意务农的农民均分田地山塘。

    次日清晨,武昌城城东的宾阳门外。

    凝在枯草尖上寒霜还未化成水珠,宾阳门附近早已人声鼎沸。

    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宾阳门外的空地。

    烧炭工、矿工、佃农、长工短工、艇户疍民出身北殿人员穿着交领土衣翘首以盼的看向宾阳门城楼,等待着他们的领袖现身。

    城楼上立着一面显眼的杏黄色北王大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上苍劲有力的“太平天国北王彭”七字如刀劈斧凿。

    于万众瞩目之中,彭刚走上城楼现身于北王旗下。

    彭刚仍旧穿着靛蓝色圆领棉袍,和往常无异,唯一的区别是为了庆祝今天这一大好日子,他特意换了件新袍子。

    彭刚扶着城垛,望着城下一眼望不到头,从广西、湖南追随他到武昌的北殿成员,不禁胸襟激荡,豪情冲天。

    三年多之前,他还是广西群山中一个籍籍无名的烧炭工炭头。

    如今他已是掌握数万强军的一方豪强。

    “父老兄弟们!”彭刚面对一眼望不都的人群朗声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城下的骚动,带着广西口音的官话清晰传入前排北殿成员的耳中。

    “赖前线将士与诸位齐心协力,武昌、汉阳、黄州、岳州四府光复!我们这脚下的田土,不再姓爱新觉罗,也不再姓哪个老爷,是诸位兄弟们用命搏出来的活命衣食!

    我曾向诸位许诺凡追随我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让天下人人人有田可耕,衣食饱暖,今日在此兑现昔日的承诺!”

    城楼下寂静无声,北殿成员茫然的目光中透着兴奋与不可思议,他们抬头看向城头那位伟岸的身影,攥紧了冻裂的手。

    他们中的多数人租田种了几辈子,田是东家的,命是东家的,欠下的印子钱更是祖祖辈辈都不清的。

    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自食其力,过上饱暖日子,一直是他们不可望亦不可即的梦想。

    如今终于能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了?

    不少北殿成员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忍不住猛掐自己。

    真真切切的痛感告诉他们,确实是真的。

    田地,他们终于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田地。

    “开箱!”

    彭刚一挥手,打破沉寂。

    几个穿着靛蓝色交领军衣北殿教导营的将士抬上数口樟木箱。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86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