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扶唐 > 第一百零六章 四道旨意

第一百零六章 四道旨意


李幼澄见状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局势很可能会失控,她随即看向许安。

许安会意的起身,对着那几名大臣驳斥道“诸位所言大谬,监国明辨是非,不徇私,不乱法,何来不妥?

涉案诸臣多于国有功,尽惩则寒天下壮士之心;过失有疏失、有牵连,不分皂白则失朝廷公允;株连过广则诸司惶惶。

如今主犯已经关押待审,从犯重者削职罚俸,轻者训诫戴罪,功过昭彰,轻重分明。

若依尔等之意继续重罚,导致政务停摆,国本将摇,此非明法,实为乱政,此非忠言,乃是惑乱朝纲的妖言!

以我观之,监国之策刑当其罪,宽严相济,我等臣子当赞当从。”

许安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扣帽斥责,丝毫不留情面,直接把这几个大臣给骂懵了。

许安可不同于宋审虔这些“罪臣,”痛打几下落水狗没事,但他们可没胆子和许安这个手握实权,深受监国信任的朝廷重臣对着来,一时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趁着这个空档,李幼澄当即点名道“张相,你乃百官之首,此事你什么看法。”

张延朗当然明白李幼澄让他说话的意思,虽然因为昨日之事对宋审虔等人很是不满,但身为宰相气度还是有的,知道这个时候应该顾全大局,稳定朝局,更何况这还是李幼澄的意思。

没有过多犹豫张延朗便道“监国之意,臣赞同。”

“臣也赞同。”礼部侍郎徐朗也随即站出来附和。

开玩笑,他们陕州派把身家性命全都压在了唐廷这边,岂会容忍有人在这个时候乱搞。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和宋审虔暂时没什么利益冲突,朝廷如今几乎是重新组建,现在的蛋糕够大,够他们分。

更何况徐朗上次已经被相里金点醒,知道他们真正的强敌是李从曮,而宋审虔也是他们未来可以联手的对象,既然监国都不打算追究,他们有什么必要和监国对着干呢。

在许安、张延朗、徐朗三个人接连表态之下,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官员立马熄了心思。

再加上此案牵扯到当今朝堂将近一半的官员,这些官员也都各自有着关系,就又压下了一批人。

李幼澄见局势已经得到控制,便适时出声安抚了一下那几个勇于直谏的“忠臣,”夸赞他们几句给几个一个台阶下之后,这道旨意在朝堂上便顺利通过。

而李幼澄紧接着示意秦继旻宣旨第二道领旨,这道旨意主要是嘉奖。

那些没有参与此次政变的官员都给加了一级虚衔,而在此次事件立下功劳的更是得到了提拔。

比如立了救驾之功的郑冲,虽然不能明说,但李幼澄直接把他提拔为侍卫司副都指挥使,成为侍卫司二把手。

而马凉则顺势接任马军司都指挥使之职,至于吴昭则升任步军司都指挥使,其他将领也都有封赏。

至于许安,散官被提拔到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另外又给他加了太子少保衔。

如今许安的全职是侍卫司都指挥使(核心实职-从二品)、太子少保(荣誉性职事官-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武散官-正二品)、柱国(勋官-从二品)。

大封赏完毕,没参与此次政变的官员自然是人人欢喜,家里躺着就能升官发财,谁不高兴。

一众官员三跪九叩谢恩之后秦继旻又打开了第三道旨意,高声说道“永安公主接旨。”

“臣在。”李徽瑶从椅子上起身来到大厅中间跪伏下去。

朝堂之上的大臣都是一阵诧异,本来还在疑惑永安公主今天怎么会来上朝,没想到竟然还专门有她的事,不经都有些好奇。

而此时,秦继旻已经开始开读令旨“敕令:

孤暂摄国政,赖亲贤安邦。永安公主李徽瑶,慧敏习典,久谙政务,怀辅国之心。

梁地为重壤,旧以封亲贤示尊。今特册永安公主为“梁国公主”,赐金册金宝,食邑三千户,仪制如亲王。

公主通明练达,可效昔年掌制之贤。自今往后,特授参政之权,许公主可预闻机要、直陈所见;宫廷制诰、礼仪典故,公主可预草拟,与宰臣共商定稿。

公主当竭忠辅政,毋负宗社。内外百官须敬事公主,参议事务不得推诿。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随着令旨宣读完毕,除了早就知道的许安,群臣皆是一阵惊异,毕竟这事比较稀奇。

不过正如许安所料想一样,虽然此事出乎所有人意料,却没人反对。

监国找个人帮忙批奏章、商议政务实在是太正常了,找谁不是找,连宦官伶人都可以,公主凭什么不可以,虽然有点特殊,但在唐朝这也不算太稀奇。

更何况当今监国也是公主之身,你反对永安公主以公主身份参政,哦不,现在得叫梁国公主了,那你是不是也反对监国以公主身份监国,这不是厕所里点灯吗。

很显然,在场没有这种拎不清的蠢人。

李徽瑶此时已经三跪九叩谢恩,接旨之后退到了一旁。

而此时群臣也纷纷向李徽瑶道贺“臣等恭贺梁国公主殿下,梁国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徽瑶还礼之后这件事就算定下了,毫无波澜。

最多就是有人在心里盘算着这位梁国公主殿下未来在朝廷上会扮演什么角色,又会有多大权力,值不值得自己交好投资或者干脆投靠。

此时秦继旻已经取出了第四道旨意准备宣读,而李幼澄则再次向许安所坐的方向看了一眼。

许安心中一凛,知道正事要来了。

刚才的几件事虽然也算是大事,但对李幼澄来说更多只是走一个过场,结果早就注定,唯有这件事必定会遭群起反对,也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的。

秦继旻此时已经开始宣读令旨“敕令:

孤暂摄国政,以安宗社。今宣徽院、飞龙院旧制统属不一,外朝兼领多有滞碍,宜收归内庭直辖,以肃纲纪。

宣徽院、飞龙院皆罢外朝兼领,官属由内庭简任调度悉秉内庭令,俸禄由内库支给,需用径向内库申领,罢与外朝会奏。

收归内庭非为私专,乃权宜正体制。官吏若废职,监国必严惩。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26/233396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